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漳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5-27 11:28:50 作者: 来源:闽南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五月初夏

东山县澳角村

渔港喧闹,游人如织

红砖绿树相映成趣

勾勒着海岛生活幸福跃变

时间追溯到2001年7月15日,在东山县澳角村村民郭汉栋三层楼的新居里,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听到澳角村从以往“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到如今“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葱葱,看人面喜气洋洋”的汇报后,习近平很高兴,描绘起新的小康蓝图:“以后农村的政策会一年比一年好。”

23年时光荏苒,东山县澳角村牢记总书记嘱托,从靠海吃海的传统渔村转变为集海洋捕捞、海产品养殖加工、电商、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全国最美渔村。澳角村华丽转身,蝉联六届“全国文明村”。2023年,全村村财收入147万元、人均纯收入5.58万元,渔民生活蒸蒸日上。

image.png

东山岛鱼骨沙洲 陈必芳 摄

澳角之变

正是漳州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经验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中

乡村嬗变的缩影

近年来,漳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按照省委部署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好具有漳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方向明,则力量聚;定位准,则发展兴。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7.88亿元、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8元、增长7.7%,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连续三年考核排名全省第一;漳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获评全省优秀等次。

每一串数字

都是一轴新的历史画卷

共富与共美的梦想正照进现实

坚持全域统筹

促进城乡融合

漳州依山傍海,山海交响。作为农业大市,如何跳出“三农”抓“三农”,推动乡村重塑、城乡重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面对这一时代课题,漳州审时度势,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实践中,找到了破题之道——强化战略思维,城乡一体、通盘考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求真务实,高位推进

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

建立市领导挂钩指导重点乡镇、县区领导挂钩指导重点村制度,加强指导帮扶,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

出台《漳州市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责任,建立乡村振兴促进工作领导责任制,落实落细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系统谋划,全域布局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完成1556个村庄基础调查上,推进新一轮村庄分类。按照“多规合一”“阳光规划”的要求,合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批复1198个、完成入库1170个。各县(区)、开发区(投资区)编制任务全部完成。

“十百”先行,“百千”成势

实施乡村振兴“十镇百村典型引领、百镇千村共富共美”行动,2023年首批选取13个乡镇、132个村,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全域化提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带动全市108个乡镇、1556个行政村从“一村美”向“村村美”拓展、“一域兴”向“全域兴”延伸。

以“赛”促干,比学赶超

扎实开展“一季一主题”现场推进会、乡村振兴“十镇百村”重点乡镇汇报会,市县搭擂台、镇村大比拼,比业绩、比成果、比干劲,形成争优、争先、争效良好氛围。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规划建设十个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全市“三比一看”竞赛,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汇聚合力,人才支撑

深化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制度;

实施“万才聚漳”行动计划,建设科技小院、人才驿站、青创基地;

推动全市行政村成立乡贤促进会、乡贤入册10万多人;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全方位、订单化开展新农人培训超12万人次,千方百计吸引各路人才“出城进村”“上山下乡”。

坚持为民情怀

推动“三美”融合

山区、平原、沿海、岛屿,类型多样、各有千秋。如何挖掘特色禀赋,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城与乡,加快破解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漳州始终把群众所思所盼作为出发点,因地制宜,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一场从环境到生产

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

在城乡之间推进

从建设美丽生态做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算好生态环保的大账、长远账、综合账,擦亮生态底色。

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行林业“地票”改革试点,发放全国首张“林业地票”,加快推动地票、林票、碳票“三票”融合。推行退果还耕、稻菜蛙轮作、果园套种粮食等高效模式,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漳州用行动证明美丽环境就是生产力。

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建设有机更新,推动基础设施网络向农村延伸。截至目前,全市共整治裸房1.69万栋,新建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183.1公里,消除55条农村黑臭水体。

从做强美丽经济切入——

走进由台商张德胥创办的南靖瑞德兰园,幽香浮动。今年来,南靖加快建设兰花电商产业园、靖台融合发展示范园,深化两岸兰花产业融合发展。“现在有100多家电商来基地拿货,销量比以往翻了一倍。”张德胥说。

做好“土特产”文章,云霄县下河村立足杨桃产业,打造集绿色采摘、农事体验、文化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2020—2022年连续三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开发以世遗土楼为主题、以滨海风景道为串联、以古城古厝为主体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全市“景区村”覆盖率达56.5%。“移村换景、村村见景”的美丽乡村“大花园”初步成形。

从创造美好生活入手——

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按照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依次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既塑形又铸魂,深刻重塑农村人居环境。

每逢夜幕降临,龙文区洛滨村的村民便不约而同来到该村文化广场,或高歌一曲,或聆听锦歌。此前这里是废弃的猪圈、旧瓦房,杂草丛生,村民怨声颇多,如今成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东山县南埔村“谢谢里”新农人部落,曾经无人问津的古厝,被改造成为画室、琴房、咖啡屋等,让文创客找到“赚钱过活”与“诗与远方”的平衡。

长泰区以建设全域景区为导向,探索出“拆彻底、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的整治标准,在七大子体系160项全国县级美丽乡村标准体系中,由该县自主制定的技术规范达30项。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原乡人、新乡人、归乡人在漳“乡”聚,点燃活力。返乡青年诏安“芭乐姐”陈晓冬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辐射带动5个乡镇22个村种植芭乐1600亩,帮扶800多名果农增收。

厚植内在动能

把生态优势、产业优势

转化为民生福利

千村千面,生机无限

坚持实干担当

构建共建共享格局

漫步诏安县西梧村,一幢幢小洋房整齐有序,村道宽阔整洁,三两孩童在公园自由嬉戏,一派和美景象。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漳州市重点综治整治村。2014年,该村“两委”新班子强化党建引领,以初心、爱心、公心、恒心、决心“五心工作法”凝聚合力,以治理侵占集体财产为突破口,干群携手,共建家园。几年间,该村由后进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前提,是关键。以治为要,漳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党建统领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深度激发乡村善治效能。

为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积极推动全市所有行政村健全完善村规民约,831个村推广运用“积分制”;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镇综合文化站三级阵地,让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时代发展正能量同步高歌。

文化底蕴,精神风骨。漳州注重对古民居、古祠堂、古村落、古街巷等保护修缮,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民书屋等,开展文化大篷车下乡巡讲巡演、农民诗会等活动,让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

以民为本

补强“民生六位”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

扩“岗位”,重点提升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质量,今年计划新增城镇就业3.8万人以上;

增“托位”,实施婴幼儿照护普惠项目,今年力争新增0-3岁普惠性托位2600个;

优“学位”,实施66个教育项目,今年力争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5000个;

拓“床位”,实施“名医入漳”圆山计划,推进47个卫生健康项目建设;

配“餐位”,推动新建小区同步配建社区餐厅,加快建设30个长者食堂;

建“园位”,积极探索以生态、节地、公益为原则的殡葬新模式,依山就势建设村级生命公园,实现满足群众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目前,全市建成村级生命公园137个,在建和计划建设项目460个,覆盖595个行政村。

以钉钉子精神,深化改革创新。创新“四定一督”工作机制,纠治“三资”管理突出问题,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让集体增收、村民受益,累计助力村财增收4.9亿元、村均增收27.31万元,181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为解决乡村服务“点多、面广、事杂”等痛点,漳州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乡村“智”理。漳浦县东厝村打造“5G+数字乡村云平台”,村民打开手机APP,即可随时随地参与村务管理。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站在新起点

随着学习运用的深入

被“千万工程”深刻改变着的漳州乡村

在新时代必将展现出

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谱写“强城”“兴村”“融合”新篇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