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今年以来福建科技工作者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今天一起了解,科学技术如何影响你我生活~
大国重器里的福建力量
漳州核电厂区航拍图 福建日报记者 杜正蓝 通讯员 刘喜阳 摄
5月21日,随着一回路主泵全部停运,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工程中国核电旗下漳州核电1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组装料、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计划,1号机组将于年内发电,发电后将带动闽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区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新发展引擎。作为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程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是我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对我国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华龙一号每台核电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海丝卫星星座。福建省海丝数字科技有限公供图
5月21日,快舟十一号(KZ-11)遥四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顺利将“海丝三号02星”等四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悉,至目前,加上此前的“海丝一号”SAR卫星、“海丝二号”多光谱水色小卫星以及“海丝三号01星”,三明已参与研制并成功发射四颗卫星。2020年,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三明市投资发展集团联合成立福建省海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积极参与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研制、发射卫星工作。福建省海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从2021年开始参与“海丝三号02星”的研制工作,“海丝三号02星”是一颗集高分辨率、高光谱成像、夜光成像、立体测绘和视频成像功能为一体的智能遥感卫星,旨在用高性价比小卫星解决无控制点高精度定位的核心技术问题。
科技助力农业破局发展
育成一个茶树品种需要18至25年时间,因此茶树新品种很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在3月22日举行的光泽红茶2024年开茶节上,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通过定向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将自主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乌君红”转化给当地政府。由此,光泽县拥有了首个茶树自有品种,我省也实现了茶树品种科技成果转化零的突破。
不需要昆虫或者人工授粉,栽培的番茄就能实现闭花授粉,且结实率比野生番茄显著提高,奥秘何在?4月,福建农林大学吴双教授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取得重要突破——他们从番茄中发现了植物通过调控表皮毛的发育,来改变花器官的结构,形成闭花授粉方式以提高结实率,从而找到了作物高产的“开关”。相关研究成果4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在自然界中,植物为应对极端逆境下因缺乏虫媒可能造成的生殖隔离,也会改变自身的花器官结构,达到闭花授粉的目的。”文章第一作者、福建农林大学博士后吴敏亮告诉记者,在农业系统中,植物的闭花授粉具有较高的结实率,并保证了优良性状的遗传,因此成为人类改造作物的重要目标之一。该研究有望通过改变植物的授粉方式,为未来作物增优增产提供重要参考。
每年,我国70%以上的中低产田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如果能在基因层面找到调控水稻耐旱性的“开关”,就能精准选育出更多耐旱性新品种,助力水稻增产。这样的“开关”由福建科技工作者找到了,而且不止一个。5月,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张建福研究员、谢华安院士团队在植物学国际期刊《Plant Physiology》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调控水稻耐旱性的分子新机制。近年来,张建福研究员、谢华安院士团队在水稻耐旱性分子机制研究上已取得系列成果。去年,他们在国际期刊《BMC Plant Biology》上发表论文,揭示控制水稻理想株型的主效基因“IPA1”与水稻耐旱性之间的关联性。这些成果运用于育种实践上,将加快定向选育出高耐旱性水稻新品种。
福建育成的水果玉米新品种“雪甜232”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摄
近年来,福建大力推进鲜食玉米产业和种业发展,全省鲜食玉米种植规模超60万亩,相继育成多个突破性新品种。5月28日,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组织专家,在建瓯市对甜玉米品种“雪甜232”百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据悉,“雪甜232”是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福州金苗种业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的白色水果玉米新品种,也是福建省首个自主选育的高端水果玉米品种,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垄断。“雪甜232”是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特色鲜食玉米育种攻关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创新成果。
科研让疾病治疗有更多可能
3月厦门大学对外发布消息,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赵颖俊教授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内科张巍副教授团队、澳门大学明晨助理教授合作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靶点,并研发出一种有效且副作用较低的潜在抗体药物。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神经科学顶级期刊《神经元》。赵颖俊做了个比喻:“用通俗的话说,我们针对的是‘子弹’。我们找到了具有致病性作用的tau蛋白,并针对其研发了抗体药物。”厦大团队在发现靶点的基础上研发了针对性抗体药物,并在动物模型实验中展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这一治疗方法还可以改善运动功能,不会造成明显的副作用。赵颖俊透露,团队的主攻方向是将这款抗体药物推向临床。
厦大Cell发文!肿瘤治疗新思路! 图片来源:厦门大学
另外,5月13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翔安医院的周大旺与陈兰芬教授联合陆军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昌平实验室的叶丽林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Osr2 functions as a biomechanical checkpoint to aggravate CD8+ T cell exhaustion in tum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在肿瘤组织纤维化和硬度增加的应激情况下,T细胞表面机械力感应受体Piezo1通过激活转录因子Osr2促进T细胞功能耗竭无法肿瘤杀伤的重要机制。研究明确了Osr2作为一个响应机械刺激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硬度微环境中加剧了CD8+ T细胞的功能失调与耗竭,为Piezo1-Osr2信号作为肿瘤治疗靶点奠定了理论基础,有望为实体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科技改变生活,今天一起致敬这些了不起的科学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