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触摸千年传承 感受文化共鸣——记“何以永春·千年海丝非遗艺术展”永春专场活动
www.fjsen.com 2024-06-03 09:32:35 黄琼芬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永春纸织画传承人现场展示纸织画技艺。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摄

东南网6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通讯员 苏福彬)

2日,“何以永春·千年海丝非遗艺术展”永春专场开幕式在北京中国美术馆5号展厅成功举办。此次展览展出近百件永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包括永春香、永春漆篮、永春木雕、永春纸织画等,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

展示香具、移灰填炉、暗香疏影、扫炉以迎、万壑争流、祥瑞出宫……开幕式以香道开场,为现场嘉宾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让人于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永春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家级非遗永春香是东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的产物,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往来商贸盛极一时,阿拉伯人通过海上贸易,不仅带来了丰富的香料,还带来了制香技艺。其中,中东阿拉伯后裔蒲寿庚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姓后裔从晋江移居永春,永春香由此发展起来。2021年,永春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永春收藏家施政强带来的德化窑“古阿拉伯文开光白釉三足炉”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物。该炉敞口、直腹、三足,内底满釉微凹,外底素胎微鼓,腹壁外部以四圈古阿拉伯文开光,开光图案纹饰具有典型的外销瓷特征,说明当时制作这批香炉以出口为主。

“永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内陆起点,拥有千年历史的五里街许港码头,是中国内陆与沿海流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是‘海丝’文化、侨乡文化的交融之地,见证了千年海丝的繁荣胜景,缔造了‘无永不开市、开市五里街’的传奇。”永春县负责人表示。

永春文化绵长、物产丰饶,拥有3项国家级、61项省市县级非遗,是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的故里、中国原始青瓷的发祥地、世界咏春拳的发源地,同时,还是中国唯一的香都、中国漆艺之乡、中国纸织画之乡。这些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永春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180万海内外永春人的精神家园。

此次永春以文化为媒,选择了代表地域特色的永春香、漆篮、纸织画、木雕等非遗作品在中国美术馆进行展示,旨在借助这个平台讲好永春故事,让民众认识永春,感受永春的文化之韵、非遗之美。

“这次我们带来的是我公公周文虎创作的《世界遗产图》,全长138米,展示38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一家历时3年多完成制作的。”永春纸织画传承人张雪华介绍。

张雪华告诉记者,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纸织画特点是朦朦胧胧、色彩淡雅,强调光线跟景物的变化,很有立体感。“这是我们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希望通过这种高规格平台的展示,能够把国家级非遗永春纸织画发扬光大。”张雪华说。

提供一个平台展示永春的历史文化、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推动“海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本次活动的目的,也是永春众多非遗传承人的共同愿望。

“我经常带着作品到全国各地参展,很多人赞美我们的漆器,但却少有人知道它们来自永春。这次借助中国美术馆这个平台,把永春非遗文化展示给全国,是非常有意义的。”永春县髹竹铺漆艺工作室负责人李海生说。

在展览现场,李海生的漆器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这件名为《回家》的漆器作品,以传统漆器展现出现代的美感。传统非遗在新时代进行这样的创新,更能吸引年轻人关注。”来自上海的游客王文穗说。

为了让传统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多年来,李海生尝试在传统漆篮的基础上,“破”形创新,把不同地区的漆工艺融入其中,基于传统的漆工艺与竹编工艺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作品,让漆篮能够离现代社会更近一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不断地再创造,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非遗永春香正是如此,产业特别有活力。永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在生活当中、实践当中进行再创造,所以很好地延续下来,这样的延续为今天永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永春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力的延续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郑长铃表示。

image.png

竹胎漆器《回家》。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摄

image.png

观众在欣赏永春木雕作品《闽南传统辇轿》。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摄

image.png

永春漆篮礼担。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摄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