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 | 数字浪潮中的“国家队”
www.fjsen.com 2024-06-03 10:01:38 来源:福建日报

image.png

通过数字赋能,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取得重大突破。图为福清市龙田镇东壁岛附近海域,海上风机林立。谢贵明 摄

这是一场科技的盛宴,也是一次智慧的探索。

日前在福州举行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聚焦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聚焦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强化高水平数字化支撑;聚焦新一代数字技术,推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峰会上,中央企业围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全方位开放合作,在研发开源、应用场景、数据要素、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布局——中国移动开放三大人工智能基地;中国联通发布AI赋能新型工业化生态共创计划;中国电信启动“云创智汇”云计算创新联合体行动;中国电子、中国星网、国机集团、中国南水北调、华润集团、中国稀土集团、中国航信、中汽中心等23家中央企业共同发起“主动开放应用场景,积极践行好用工程、共同推动中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联合倡议……

每一次算法的优化,每一次算力的跃升,都在推动科技进步。数字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更在无声中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国家队”的“硬核”数字科技,照亮了千行百业的未来,也激发出无限可能。

——编者

清洁能源插上数字的“翅膀”

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每一位走进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三峡集团展馆的观众,都会被迎面而来沙盘展示的“智慧三峡”恢宏场景所震撼——

从长江流域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到福建兴化湾的全球海上风机“奥林匹克赛场”,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海滨,从光热发电到海上风电……当长江奔腾向大海,清洁能源也因为插上数字的“翅膀”,而拥有了化风为电惊艳世界的能力。

三峡集团在这次数字峰会上集中展示了智能化新能源业务系统。当前,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深入,风电和光伏进入倍增阶段,三峡集团正在利用终端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全面感知,数据全环节贯通,数字技术与新能源业务设计、施工及运行深度融合。

在长江流域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上,白鹤滩、乌东德水电站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施工工艺全部实现智能调控,实现巨型水电站工程建造智能化,建成最聪明的“智慧大坝”;溪洛渡工程大坝建设全过程实时性态可控,建成“数字大坝”,开创了我国高拱坝智能建设先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成流域枢纽综合调度运行管理系统,打破电站运营孤岛状态,实现流域调度智能化,最大限度发挥梯级枢纽综合效益。

从白鹤滩水电站到“白鹤滩”号,从“大国工程”到“大国重器”,这两个三峡集团拥有的标杆性项目,在本次峰会的展览中成了两大吸睛热点。

去年6月28日,三峡集团利用“白鹤滩”号,在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吊装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吊装再上新台阶。而“白鹤滩”号是全球首艘新一代2000吨级海上风电安装平台。

“从长江走向海洋、做海上风电引领者,从福建走向世界、让中国装备全球”,近年来,三峡集团围绕这一目标,积极融入福建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发展,以“数字+能源转型”推动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能力,实现重大突破,为福建实现“海洋强省”战略贡献三峡力量。

通过数字赋能,三峡集团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项目为抓手,助力实现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重大突破。2019年以来已陆续下线我国自主研发的6.7兆瓦、8兆瓦、10兆瓦、13兆瓦、13.6兆瓦、16兆瓦、18兆瓦风机,打造了我国当前最先进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加快构建具有三峡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3月22日,全球量产最长的108米大功率风电叶片从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艾尔姆叶片厂出运至福州港江阴港区,而后运往新加坡。此次出运的叶片是继三峡产业园所生产产品成功出口土耳其、坦桑尼亚、越南、玻利维亚、埃塞俄比亚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后,又一次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充分展示了三峡集团立足福建、打造国际一流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的重要成果。

“智慧三峡”正在福建逐步变身为一个个清洁能源的新应用场景。

据介绍,三峡集团近年来对福建加大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等业务投资力度,创新开发风光电能联合调控系统和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以数智融合为基础,综合运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巡检、智能安防,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故障诊断预警系统,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努力打造智慧海上风电精品工程,率先开发海上风电场交通安全管理平台、海上人员定位及落水报警系统,为海上风电开发提供安全保证。

煤矿版“超强大脑”

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矿工乘坐缆车下到地下深处,在巷道里打眼放炮,再用矿车将煤拉出来,伴随着满身的疲惫和黢黑的面孔。对采煤行业的固有印象,该改改了。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国家能源集团带来的煤矿智能管控系统,向我们展示了智能化“化”出的采煤新模样。

透过现场大屏,2200公里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神东煤炭公司布尔台煤矿122201综采面采煤机实时监测画面清晰可见,视角来自井下各场所的巡检机器人。油泵电机、牵引变压器、左右截割电机、牵引电机、变频器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也都第一时间投射到屏幕上。

屏幕前还放置着一个类似太空舱的装置,工作人员坐在里面轻推手柄、点点按钮,就能完成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多项操作。

屏幕上方,“激活煤炭生产数据价值”的黑体字清晰而醒目。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神东组建了一支22人的研发团队,开展煤矿智能管控系统自主研发工作。2019年,项目组建成煤炭行业首个全时全融合生产数据仓库。如今,这个平台累计采集数据点位124.2万个,存储数据40.4TB、12万亿多条,日均入库数据144亿条。这也是国内首个万亿级煤矿生产数据仓库。

如何让数据的作用真正发挥?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下,神东自主研发出集生产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共享、统计分析、移动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和监控平台,提炼出38个计算模型、66类监控场景、87类数据分析场景,打通了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从数据规模化采集存储到计算应用分析的新型技术链,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数据,让煤炭的传统开采过程彻底改变。

比如,原来需要有专门班组负责井下变电所和水泵房运行。有了远程控制程序,工作人员坐在集控室,点点鼠标就能停送水、电,原有工人全部转岗。

依托数据支撑,神东13个煤矿相关系统年减少人工里程约1.36万公里,主运输、供配电、供排水三大系统428个岗位实现无人值守,28个综采工作面实现机头看护工、马蒂尔司机、控制台司机三岗合一,员工在地面就能上岗。

“智能化给煤矿生产带来的改变不只是效率的提高、用工的减少,安全性也大幅提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可以说,它既是一线员工的手头工具,也是各级管理人员监管的‘望远镜’。”

数据,正在释放强大的生产力。

依托智能生产管控平台,神东煤炭公司13个煤矿机电设备平均有效开机率从95%提升至98%,年降低电耗约14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约1100万元;

92台变频胶带机每年节省56万多公里运输里程,减少胶带机磨损节约费用约600万元,年节约电费约5120万元;

月调度电话可减少3万多次,节省沟通时间217小时。

峰会期间,国家能源集团还正式发布“祝融云”及“能源信链”两大产品。“祝融云”是煤炭行业首个全产业链国资智能云服务平台,为能源企业提供了具有煤炭能源特色的软件运营服务和全栈式解决方案。“能源信链”是煤炭行业的首个国家级区块链服务平台,聚焦于存证、监管、增信、共享四大核心领域,推动区块链技术与煤电化运等产业深度融合。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完成11.5亿吨,同比增长5.5%,其中有40%左右都来自智能化产能。

大地深处,传统采煤业的面貌,正在被数字技术彻底重塑。

加速数据要素价值蝶变

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各类费用在线缴纳、即时交通实时查看、信用信息便捷管理……你习以为常的场景背后,都是新型生产要素“数据”的支撑。

如何解决数据确权授权、流通交易等关键问题,数据如何服务城市政务高质量转型,城市如何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如何服务人民生活……数字峰会期间,数据要素再引热议。作为网络安全和数据治理领域的国家级战略科技支撑力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出了自己的探索。

一端是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它们是变动的、分散的;另一端是医疗、交通、能源、民航等数据应用场景,同样是多样变动的。因为数据资源是个开集,具有分散、变动、海量等特点,因而在传统的数据流通模式之下,从开集的数据资源到开集的数据应用,二者之间的连接路径十分复杂。

峰会现场体验区,中国电子展台通过模型展示了众多数据如何在数据要素交易中心实现交易转化的基本逻辑。其中,“数据金库”四个黄底黑字尤为醒目。

“这是我们在郑州已经落地的场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22年8月起,郑州市携手中国电子助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个数据金库就是运营工作的核心所在。

提到“数据金库”,“数据元件”的概念也不得不提。

中国电子研究人员发现,在原始数据与数据应用之间,存在一种类似于分子的状态,这个状态他们便定义为“数据元件”。它是通过对数据脱敏以后,根据市场需要、应用场景需要,由若干个相关字段形成的数据集,或由数据的关联字段通过建模形成的数据特征,可视为一个需求明确、交易高频和数据标准化程度高的数据初级产品。而标准化的数据元件,可以被组合、交易、调用,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由于支持“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始数据不出域”,原始数据隐于处理成果之后,数据的确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它有点像银行的金库,管理运维非常严格。”中电(郑州)数据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丽华说,“别看很普通的一些服务器,它就相当于建设了数据汇聚、存储、融合、加工、生产、交易的完整生产线,它是我们数据要素的最新型的基础设施。”

比如,原来投资者可能需要从1万家中小企业里面挑出需要资金而且具有潜力的10家企业,这个工作量非常巨大,准确性也难以保证。现在,数据金库基于中小企业的海量社会数据制作出的数据元件,可以被进一步开发成信息,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为投资者筛选出合适的投资对象。

目前,中国(郑州)数据金库已签约23笔数据元件交易合同,实现近8000万元交易金额,累计调用数据元件2100万余次。郑州市已经重点围绕“教育、农业、交通、医疗”四大领域规划梳理30个应用场景。

同样是与中国电子合作,去年10月,全国首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应用场景在浙江温州落地。目前温州已在医疗健康、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交通运输、工业制造、绿色低碳、城市治理、商贸流通等8大领域规划了29个应用场景。

去年,为更好布局数据产业,中国电子成立了专门的数据产业集团,此次峰会期间与多地数据交易机构以及多家合作企业签署数据要素互联网合作共建协议,构建全国数据要素互联网。

数字时代高速发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虽仍处于探索过程,但数据要素隐藏的无限可能,正等待着被解锁。

护航“低空之城”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作为观察数字经济最新态势的前沿窗口,本届数字峰会带来了低空经济的最新打开方式——

在北大荒无人农场,植保无人机一键起飞。有别于撒胡椒面式的无差别喷施,它能按照既定轨道精准作业,每一块地喷多喷少,取决于水稻本身的需求。

河北省分享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速递”。一批2公斤重的医疗物资,从3公里之外由无人机配送至目的地,全程仅用5分钟。

福州市研发的“S3500自动化无人机场”首次揭开神秘面纱,该机场是国内首个具备多机型起降和多机型更换电池功能的大型无人机机场。

……

抬头即见的低空,从未像今天这么热闹过。各类航空器竞逐其间,构建起包罗万象的“低空之城”,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既要飞起来,更要飞得好、飞得安全。这离不开地面监视、通信、导航、气象预警、空域管控等基础设施的有力护航。数字峰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带来了一套低空经济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堪称低空经济“数字大脑”的低空智联网服务平台。

什么时候能飞,什么时候不适合飞?智慧气象系统实时提供天气预警信息,助力各类航空器制定最安全的飞行计划。

怎么飞,往哪里飞?智能导航系统,为每一台航空器科学规划飞行路线,搭建起既四通八达又互不干扰的“天路”。

遇到“黑飞”如何应对?察打一体化系统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可以第一时间监测到低空“闯入者”,精准获取其位置、速度、高度以及飞手等信息,远距离切断入侵飞行器与遥控器之间的信号连接,迫使其降落、悬停或返航,维系低空秩序。

“低空飞行点密、量大、分散,航线数量、航空器数量、飞行频次都呈现指数级增长,因此,建立高效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非常重要。”中国电科研发人员说,该公司正加快建设集飞行态势监视、航空空域管理、飞行计划管理、航行情报、气象情报、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低空飞行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锻造安全与高效飞行的“定海神针”。

今年年初,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各地正加速布局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达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队”成员,中国电科在低空经济领域已深耕多年,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从芯片模组、信息设备、飞机平台、低空空管到应用服务全链条覆盖,全自主可控。为赋能各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电科提出了“低空经济同心圆计划”。

作为低空经济央地合作新模式,“同心圆计划”旨在发挥中国电科自身优势,协同生态合作伙伴,为地方政府提供低空经济总体规划设计、产品产业落地、平台体系建设等全方位服务,共同打造低空经济标杆示范。按照计划,中国电科将服务全国多个省份,联合各大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辐射带动各地低空经济发展,聚合一批工程师加入“电科朋友圈”。

image.png

数字峰会上,中国电信展出鞋底喷胶系统。该系统基于RFID和轨迹规划喷涂,首创鞋底倒扣喷胶技术,换工4人,实现面底配对、多鞋型同时生产,适应小单快反市场需求。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image.png

中国能源集团在数字峰会上展出的煤矿智能管控平台技术 (资料图片)

image.png

中国电子在数字峰会上展出的最新数字科技(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