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对虾养成记
2024-06-09 14:35: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6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鑫 通讯员 罗旻敏)近来,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的探索实践在全网刷屏。作为一名水产科技工作者,张春晓倍感振奋。 对他而言,最近的好消息格外多—— 今年4月,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正式公布。集美大学水产学院院长张春晓教授团队的研究项目“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从“苗种”“水质”和“饲料”三个方面设计了技术路线,以理论研究、技术集成、生产中试和推广应用为研发思路,形成了三项创新性突破,并在多个公司等进行应用,近三年累计产值16.9亿元。 优质对虾走进千家万户的背后,是十年磨一剑的持续攻关。 精心育好苗 凡纳滨对虾又称南美白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我国的凡纳滨对虾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对虾养殖在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渔民增收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我省是对虾养殖的大省,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推动行业发展,让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水产品。”张春晓说。 农以种为先。2011年,该项研究计划正式启动,首先聚焦的,便是苗种问题。事实上,种苗出苗率低且质量差,一直是制约我省对虾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我们在长期的研究和实地调研中发现,为追求效益,许多育苗厂采用高密度育苗法,但这种方式弊端明显。”张春晓说,伴随着投料量的不断增加,大量残饵和粪便等有机物堆积在育苗池中,造成水质恶化,导致虾苗生病。为了减少发病,养殖户往往使用抗生素“预防”,而这又容易让虾苗对抗生素产生依赖,从而影响苗种质量,“特别是等它们上市销售,到了环境不稳定的养殖池塘后,发病概率更高”。 变化,从改进高密度育苗法开始。2015年起,团队在厦门、龙海、漳浦等我省对虾育苗及养殖主产区开辟试验场地,寻求企业和养殖户合作,验证研发成果。 “我们形成了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健康育苗技术,制订了相关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优化幼体培育密度,给予虾苗良好的生长环境。”张春晓介绍,与此同时,团队针对传统育苗池营养级简单等问题,构建了“菌-藻-虾-饵”多营养级生态系统,通过科学投喂,维护良好水质,从而降低病害发生频率,提高了虾苗质量。 生产结果显示,该技术应用后,对虾出苗率达到62.2%,较传统模式提高了24%以上。 全周期守护 培养高质量苗种,只是第一步。养虾先养水,虾苗长大后要投入虾池养殖,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长情况。 如何改善水质,为生长期的对虾营造良好环境?为此,团队研发了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的微生态调控技术。 该研究突破了多菌株协同发酵技术,创制了“EM10”微生态水质调控制剂,对池塘有害因子氨氮和亚硝酸盐降解率达80%以上。同时,团队通过大量诱变筛选和研究,研发出了“光合素”微生态水质调控制剂,即使在弱光低氧情况下,也能降解95%以上的水体亚硝酸盐,解决了弱光低氧净水效率低的技术难题。 除了水质,饲料的品质亦是影响养殖质量的重要环节。“既要让对虾‘住好’,也要让它‘吃饱’‘吃好’。”张春晓说。 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鱼粉。 鱼粉是用一种或多种鱼类为原料,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有限的鱼粉资源难以支撑对虾产量的快速增长,其价格也水涨船高。 “我们试着用价格较低且产量大而稳定的豆粕、花生粕等植物蛋白饲料替换鱼粉,但效果不佳。”张春晓说,吃惯了鱼粉的对虾对其他饲料的接受度并不高,“而且,我们发现摄食低鱼粉饲料的对虾肠道受损严重,消化不良,抗病力差。” 如何在满足对虾营养需求的基础上,减少鱼粉使用量,降低饲料成本?用单一原料替代鱼粉的路子行不通,团队马上调整方向,将研究重点放在低鱼粉配合饲料的营养平衡技术上。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评测,完善了蛋白原料营养数据库,详细分析了鱼粉与复合蛋白的营养组成差异,有针对性地筛选、制作出用于低鱼粉饲料的系列添加剂,实现精准营养供给。”张春晓说,这样的营养饲料较传统饲料每吨成本降低300元以上。 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这段时间,张春晓将研究目光放到了养殖模式探索上。在他看来,要建设“海上牧场”,充实“蓝色粮仓”,就必须紧盯不断涌现的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只有瞄准前沿、拥抱创新,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