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端午|乘风破浪,不负“粽”望

2024-06-10 12:09:00 作者:于丹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导语

今年的端午节与高考不期而遇,这是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个人成长与社会文化的交汇点。在龙年,赛龙舟、跃龙门,让我们祝所有考生乘风破浪、一举高“粽”!

2df176d661322094bf3f4043170af65.jpg

阴阳流转,岁岁安康

端午节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版本:有说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吴越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有说是为了效仿越王勾践操练水军复国的经历,也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端午也称端阳、天中节,这时太阳行至中天,天地阳气达到顶点,到夏至一阴初生、阴阳转换。古人认为纯阳的端午水有着吉祥辟邪之用,所以几乎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都可以与水联系起来。

这时也是各种蛇虫鼠蚁活跃繁殖的时候。天气变得燥热,人容易生病,各种瘟疫也容易流行。因此,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要设节日,用各种方式来驱邪祛病、除瘟避毒,这种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从贴五毒、薰苍术、沐兰汤,到挂菖蒲、插艾草、喷雄黄酒、佩长命缕......端午的各种民俗多是为了祈求平安健康、避灾除病。

鬓边荔枝,步步摇曳

现在我们到各个景点都能看到头顶真花假花、处处拍照打卡的男女老少,簪花不仅是现代人喜欢的当下时兴,也是古人的日常偏爱。在古代,鲜花和玲珑小巧的水果,如青梅、杏子等都能成为鬓边的装饰。

小小的鬓边物成为古代人发挥想象与才气的舞台,步摇簪钗顶端垂下的珠玉流苏,在造型和纹样上灵活多变,在不同的节日亦有不同的主题。

在古代,端午也是妇女归宁的女儿节。端午节时,女子多用彩色绢罗剪成有吉祥含义的彩符系在钗头,也可以放上符袋,袋内盛有道士施过法咒的符箓与朱砂,据说可以避邪。正如苏轼笔下的“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同时,女性插戴垂着成双荔枝的步摇也是端午节的风俗之一。唐宋时期,荔枝还是高档水果,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皇室爱情的象征,由于荔枝谐音“利市”,又恰在端午时节上市,于是端午节时,钗头挂荔枝也成了时尚。

还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是:一定要取并蒂的小果为吊坠,以祈愿美满和谐的婚姻归宿。宋代李石有一首描写端午的词《长相思·重午》,里面便写到宋朝女子顶着钗头的符袋与双荔枝,陷入对心上人的相思。

《长相思·重午》

宋·李石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

端午佳节,高“粽”在望

打开节日的方式各不相同,如今,端午对我们来说不再是卫生安全日或者女儿节,更多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忙里偷闲的假期而存在。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端午假期正逢全国高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掺了红枣的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孩子们终于“解绑”,也不妨在尽情享受几年来最长假期的同时,吃几个枣粽,取个吉利的好彩头。(于丹)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