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屏山君 | 瞄准产业前沿,这场专题协商“新”潮澎湃!
www.fjsen.com 2024-06-14 08:39:59 来源:新福建

在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集群为何如此重要?又该从何发力?


6月12日,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召开第八次会议。福建日报记者 肖春道 摄

12日,省政协年度首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聚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集群”开展协商议政。在这场攀高向新的协商会上,9名政协常委结合调研思考作专题发言,政协委员、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与省直有关部门参与分组讨论,全程干货满满、亮点纷呈,让屏山君眼界大开。

01

“新型工业化”这个词,想必大家已不陌生。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去年9月首次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又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圈范围、划重点”,作出全面部署。如今,放眼全国,各地都在抢占先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福州科创走廊高新区片区。图源:科技福州

然而,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有发力重点和主要抓手。屏山君观察到,这场协商会切口进一步缩小,把落脚点放在了重点产业集群上。

关于加快产业发展,我省有基础、有优势,更有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亲自擘画新福建宏伟蓝图,将“产业优”作为重要内容。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要求福建发挥多区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又提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的殷切期望。

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是福建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屏山君看到,多年来福建牢记嘱托,接续奋进,在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上“满格”发力。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20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5个产值超3000亿元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和1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1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宁德动力电池、厦门电子信息、晋江纺织鞋服、福州纺织化纤、泉州机械装备、泉州建材家居等6个产业集群入围全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


宁德时代电芯产线。图源:闽东日报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号角吹响后,福建更是力争上游,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释放出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鲜明信号。

屏山君认为,省政协选在这一时间节点召开协商会议,对省委关于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的部署安排进行深入研究、充分协商,可谓紧扣中心、服务大局,正当其时。

02

如何进一步做强我省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为了厘清症结,有的放矢,年初以来,省政协课题组先后赴省内多地以及安徽、四川等省调研考察,实地走访企业和商会组织,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家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调研报告显示,我省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创新支撑、主体融通发展、构建集群生态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些观点得到了在场委员们的认同,大家围绕相关话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全程听会下来,屏山君发现,“集群思维”贯穿了协商始末——与会委员认为,产业集群发展要变“单打独斗”为“协同攻坚”,避免“集而不群”。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链主”带动“全链”十分重要。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从运动鞋服产业入手,传授了安踏作为“链主企业”的经验。


安踏持续赋能产业链供应商质量创新,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图源:福建工信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质量,才能真正带动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丁世忠介绍,安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供应商认证、认可的质量赋能矩阵,已累计为运动鞋服产业链培养质量认证人员超2400名,认证实验室超250家,带动整体行业质量水平提升。

坚持抓大育小,是委员们达成的共识。大家认为,要在培优育强龙头企业的同时,推动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加快构建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中坚、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生态。

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对于我省而言,数字福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基础优势。激活数字动能,打造新质生产力,成为委员现场热议的话题。

“省级层面要加大力度全面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转型。”省政协常委、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院长宋志刚建议,加快构建一体化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切实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抓住“以旧换新”政策机遇,推动集群企业对传统非智能化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等进行智改数转网联。


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林成熹 摄

针对委员们的建议,省工信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大规模普及应用,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03

屏山君发现,和以往相比,这次会议对协商形式作了调整优化,增设了分组讨论。当天下午,委员们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四个主题,与有关部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互动。

向“新”求“质”,在协商现场的呼声极高。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讨论过程中,不少委员认为,当下全国各地都在向“新”而行,呈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福建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已迫在眉睫。


位于宁德锂电小镇的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已经投入使用。图源:福建工信

锂电新能源产业是福建新兴的优势产业,目前已形成以宁德、厦门两地为重点区域的锂电产业集群。省政协常委、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世霖在工作中观察到,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亟需发展“新动能”。为此,他建议我省开辟储能应用新赛道,由新型储能平台企业牵头搭建“光储充检”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企业家协会,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将光储充检新型充电培育为福建特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链式”创新思维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十分重要。委员们认为,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卡脖子”难题,打造龙头企业牵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引导上下游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从“优”营造产业集群发展生态,是党委政府需要系统研究、持续发力的一道“综合考题”。“现在产业集群竞争日趋激烈,招商引才已经不比谁的政策更优惠,而是看谁更能办成事。”不少委员表示,对于产业发展的“态度”和“服务”,造就了产业集群的发展生态,是做大做强集群的关键。

产业集群“枝繁叶茂”,少不了金融“活水”浇灌。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陶以平建议,要坚持精准“滴灌”,比如,针对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用好“技术流”“投资流”等科创评价工具,加大中长期资金投入;针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健全扶小微、广覆盖、低成本的融资保障体系。


南平工业园区。图源:美丽延平

产业园区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阵地。发展生态优不优,产业园区无疑是一个缩影。

“目前我省部分产业园区仍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土地闲置和低效利用问题。”省政协常委陈敬辉建议,加强省级层面统筹,优化园区布局,引导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快盘活园区土地等资源要素,健全低效用地退出机制,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提高土地“亩均效益”。

一次专题协商,不仅是凝聚共识的过程,更是汇聚合力的见证。乘势而上,攀高向优,屏山君相信,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我省定能抢抓机遇,打造出更多具有福建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突破。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屏山君工作室

记者:郑雨萱 苏依婕

编辑:谢婷 吴倩

审核:戴艳梅 严顺龙

责任编辑:李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