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追梦逐梦 不负韶华——聚焦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
www.fjsen.com 2024-06-15 09:01:07 吴洪 来源:东南网

福建省海鲨棒球队里8位来自台湾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分享他们的两岸故事,并演唱歌曲。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6月1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六月的鹭岛万木葱茏、沙鸥翔集,两岸青年又一次欢聚,共赴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之约。在这次来的台湾青年中,既有社区营造师,也有法律、金融人才;既有田间地头的农业专家,也有万米高空中的美丽空姐;既有大陆首支两岸联合组队的棒球队队员,也有怀揣梦想的在校大学生……虽然来自不同领域,但他们都渴望在这里畅叙友情、碰撞观点、共话未来。

敢做“吃螃蟹”的探路者

“从飞机上俯瞰大陆,就感觉地大物博、山川秀美,这不仅让我向往,更坚定了我当初的选择。”在大陆已经工作7年的陈于萱,是厦门航空招收的首批台湾乘务员之一,2022年,更升任厦航乘务长。这位容貌清秀、温柔甜美的台湾姑娘,在大陆收获了“破茧成蝶”的成长。

7年前,陈于萱刚刚从大学毕业,便适逢厦门航空首次到台湾招收乘务员,于是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为“吃螃蟹”的人。当时,身边的亲友都担心她不能适应福建的生活。

“事实上,厦门不论是语言、饮食,还是气候环境,都与台湾非常相似。最关键的是,这里的民众对台胞非常友善、热情,让我一下子就有了家的感觉。”在陈于萱看来,大陆广袤的天地开阔了她的视野,厦门航空提供的发展平台给予了她不断提升自我的机会。“所以,只有跳出舒适圈,到大陆走走看看,才会知道这里的天地有多宽广。”陈于萱向台青们呼吁道。

无独有偶。台湾姑娘吴若瑀同样是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3月27日,吴若瑀在平潭参加了拖拉机驾驶证科目一考试,她也是首位在大陆参加拖拉机驾驶证考试的台胞。

“大陆的农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希望在这里施展才干,实现抱负。”2017年,一直在台湾岛内从事农业产业研究的吴若瑀跨海来到平潭,为平潭的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谈及考证的原因,吴若瑀表示,希望成为“持证上岗”的农机手,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在田间作业的感受,从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操作模式。

在吴若瑀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发挥所学,用科技赋能现代农业,而平潭给了她这样的舞台和空间。“平潭是两岸共同家园,这里有好政策,有许多快速发展的村庄,还有信任和支持我的乡亲。”吴若瑀说。

愿做台青登陆的“摆渡人”

跨海而来的台青们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的同时,也开始以“摆渡人”的角色,为更多的台青提供服务。

“我就是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这里确实像我介绍的那样,市场大、机会多!”来厦门之前,杨于萱是台湾联合大学的一名老师。在台湾时,她边教书边做社区规划,每年寒暑假还会带着学生来厦门交流。每当她建议学生毕业后可以尝试到大陆发展时,总会有学生问她:“老师,你自己怎么不去?”

正因为这样,杨于萱毅然决定登“鹭”发展,积极参与社区营造及乡村振兴工作。一晃五年多时间过去了,杨于萱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深入村居开展调研,发掘和保护乡村的文化与禀赋,也吸引了许多台湾青年一起投身大陆的社区及乡村建设。

如今,在厦门,杨于萱不仅组建了自己的团队,还将丈夫和儿子也接了过来。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台湾朋友:“无论是单身青年,还是有家有室,都适合到厦门来创业发展。因为这里不仅有许多好政策、广阔的市场,还有可以携手打拼、共创未来的好伙伴。”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这句话形容台湾姑娘赖彦君再合适不过,她是一个“斜杠青年”:身兼大学教师、律师、调解员、公益普法志愿者等多重身份。她发挥所长,免费为在大陆就业、创业、求学的台胞提供法律咨询、公益普法等服务,并协助台胞处理婚姻、劳动、合同等纠纷。

“在我之前,有很多台湾前辈在两岸交流中发光发热、贡献力量。如今,这个接力棒交到了我手中,我将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再交棒给下一个年轻朋友。”赖彦君说,这场接力跑,两岸青年从未停下脚步,会一起在新征程上,奋力跑出最好的成绩。

乐做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随着福建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闽台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亮点频出,也吸引更多台湾青年逐梦而来。“福建海鲨”棒球队的成立就是其中之一。

棒球运动在台湾有着悠久历史,民众参与度高,深受青少年喜爱。去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支持闽台两地开展棒垒球等青少年特色体育项目合作。在此背景下,福建省棒球队应运而生,命名为“福建海鲨”。

这支两岸融合的棒球队有21名运动员、4名教练员,其中包括来自台湾的2名教练员和6名运动员。就在上个月,在中国棒球联赛(成都站)的比赛中,“福建海鲨”获得中国棒球联赛的首胜。

“闽台选手在一起,虽然需要时间磨合,但是更多的是碰撞出了1+1>2的力量。”来自台湾台中的主教练曾华伟说,来到福建,开启自己棒球生涯的新篇章,福建发展棒球的决心,让他相信未来的路会越打越宽。

在论坛上,瞄准福建先行先试政策,乐做两岸融合发展实践者的台青还有许多。在台湾曾做过舒淇、陈意涵替身的陈竹音,看好《意见》中提出的“引导闽台业界合作制作影视精品”,决定要在福建开展微电影、短剧等影视产品制作;台湾阳明交通大学的学生李亮颐不久前刚跟随马英九来大陆参访,了解到《意见》提出的“促进台生来闽求学研习”“鼓励台胞来闽就业”,表示希望有机会来福建实习实训、就业创业……

追梦逐梦,不负韶华。欢迎更多心怀梦想的台湾青年来福建、来大陆,在广袤的天地里一展长才、实现梦想。

感言

播种希望 耕耘未来

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作为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海峡青年论坛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两岸青年朋友因论坛相识相知,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以真心真情书写两岸融合发展的青春篇章。这充分彰显出两岸青年强烈的交流合作意愿,充分证明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

福建是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近年来,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不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的政策措施,还不断深化闽台科技、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让越来越多台湾年轻人勇敢走出“小确幸”,跨海来闽追梦逐梦。也让更多台湾青年愿意以己为桥、联通两岸,共同探索两岸融合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来闽学习的台湾青年累计超过8000人,来闽实训就业创业的台青累计超过4万人。他们扎根福建,积极投身到新福建建设中,展现了两岸青年同心同行、携手并进、共创未来的动人画面。

两岸的希望在青年,责任也在青年。我们期待,海峡青年论坛能为两岸青年提供更加多元、更加丰富的交流合作、学习互鉴的机会,助力两岸青年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共同凝聚两岸融合发展的青春力量,一起播种希望,共同耕耘未来。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