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聚焦海创会| 向“新”而行 福建聚力打造新质生产力
www.fjsen.com 2024-06-19 21:23:51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微信图片_20240618130939.jpg

第二十二届海创会在福州举办。

东南网6月18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文/图)6月18日至20日,以“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海创会”)在福州举办。海创会作为我省重要的科技创新展示和交流平台,通过汇聚各方资源,不仅展示了福建省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进展,也为项目孵化、技术交流、资本对接和人才引进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进一步激发了区域经济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推动校地合作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海创会新增复旦大学为主宾高校,该校带来10多个项目参展,包括全柔性发光纤维、多组学泛癌早筛技术、类脑数字孪生系统等项目,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国际视野。作为往届主宾高校,同济大学展出的超深水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OBFN)、同济飞鱼等项目,为海洋资源勘探和地震监测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海创会期间,复旦大学与福建省六一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复旦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福建)共建协议,该中心将落地海创中心,与海创会共同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新路径,开拓校地合作新领域新形态。

微信图片_20240619203236.jpg

签约仪式。

“复旦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政策改革和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表示,复旦大学与福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医疗健康、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显著,特别是在福建设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微信图片_20240618130415.jpg

同济大学展馆。

同济大学与福建省发改委签署《共建同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福建基地合作框架协议》,采用“项目制”+“校企双导师”的联合培养模式,在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中培育卓越工程师。“同济大学将结合福建省创新需求和‘卡脖子’难题,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表示,本次签约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的重要举措,将为福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推动科教融汇发展,未来将继续瞄准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学科交叉和产教深度融合。

越来越多的国内知名高校与福建各地成立科研机构,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展台上,一只兔子特别可爱,一款由咖啡渣打印出来的兔子相当亮眼,这是该院展示的“将食物废料转化为新型3D打印材料”项目,“我们的新技术可以利用咖啡渣、茶叶渣等原料,将其与聚乳酸结合开发成3D打印的材料。”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这项技术成果能够在晋江落地,助力当地食品企业。

微信图片_20240619203149.jpg

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展区。

据介绍,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9月,这是该校走出大湾区建立的第一所技术创新研究院,以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技术转移等各种不同形式,重点聚焦纺织科技、创新食品科技、微电子、科创政策等领域,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和高素质技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晋江、泉州和福建创新发展 “晋江经验”贡献力量。

新技术新产品汇聚高精尖成果

微信图片_20240618130446.jpg

院士专家馆。

海创会上,新技术、新产品纷纷亮相,展现高精尖科研成果。本届海创会征集到一批院士专家团队的顶尖科研成果,包括郑南峰院士团队的高选择性催化剂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等项目;李劲松院士团队的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张久俊院士的可持续能源电化学催化转化技术项目等。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久俊表示,尽管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已大规模产业化,但发展前沿热点电池如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等也是必要。他认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寿命、安全性仍然是电池开发的重点,而探索低成本的高性能电极、电解质材料是关键因素。

在厦门馆内,厦门腾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国内领先、有着未来“空中出租车”之称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款针对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场景研制的eVTOL,设计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3名乘客,设计航程为200千米。“未来将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让2小时的车程缩短到15分钟左右。”厦门腾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江波说,这款飞行器具备涵道降噪增推、兆瓦级能源动力、自研航电系统等优势,让飞行更安全、更安静、更经济。

大正(厦门)微纳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多款超薄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一张宽0.6米、长1.2米的电池组件,是迄今全球最大的超薄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超薄、轻质、可弯曲是其最大的特点。“从充电桩到玻璃幕墙、便携式应用场景等,超薄柔性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都已经实现了场景化应用。”工作人员梁玉告诉记者,相较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利用钙钛矿型的有机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在原材料成本、缺陷容忍度、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拥有很强的优势。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新能源车用电容器薄膜的市场规模呈几何式增长。泉州嘉德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展示了新能源车用电容器薄膜,厚度仅1.7μm,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30。该公司副总经理洪杰民介绍,目前公司生产的新能源车用电容器薄膜的市占率约70%,“今年年底将再安装两条生产线,预计明年可投用。”

在闽港科技成果展区,香港理工大学时装及纺织学院带来的智能运动恢复穿戴系统,展示了如何保障运动员的运动恢复。该系统除了能在10秒内提供零下40摄氏度到5摄氏度的快速冷、热切换,还能够提供均匀的压力,帮助肌肉快速恢复。

科研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企业借助科研力量促进产品升级,提升新质生产力,实现科研与企业的双向奔赴。在厦门大学展馆里,福建驿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光储充”光储智能充电项目。“项目结合光伏发电、储能技术与充电桩,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智能管理。”驿道新能源工作人员王超告诉记者,产品目前主要用在公共机构、商业建筑、工厂、老旧停车场、高速服务区以及公共交通等多个领域。

微信图片_20240619203226.jpg

福建驿道新能源展出的光储智能充电项目。

福建驿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存在着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战略布局的需求,企业还与厦门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成立了“新能源充电桩” 课题组。未来双方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致力打造新能源充电桩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城市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作为主要方向,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在龙岩展区内,福建翼博特智能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一款高楼自动清洗机器人。该企业致力于城市高楼清洗及光伏产业发展,瞄准高空清洁、光伏面板清洁两大蓝海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

微信图片_20240619203231.jpg

福建翼博特智能装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一款高楼自动清洗机器人。

福建翼博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与上海交通大学空天研究院深入合作,由6位教授带领着不同专业领域的20多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组成科研团队,翼博特机器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迄今为止已取得专利51件,包括发明专利16件、实用新型专利30件、外观专利5件。

据了解,202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的海创中心,一年多来,发挥各方优势,集聚创新要素,成为集“加速器+孵化器+众创空间”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在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方面,帮助元范式科技公司在福州马拉松推出便携式高精度肌肉状态检测仪;为汉特云智能科技、福满园信息科技等公司提供融资咨询服务;还组织创业分享、开展企业技术培训、邀请火炬创业导师辅导、规划企业发展路径等。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