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在检查电路情况。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文/图)6月13日,福建省专利与标准融合机制创新试点顺利通过验收,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的专利与标准融合机制创新试点。该项目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指导,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承担建设,有12家企业全程参与试点工作,将245项专利包含的技术方案、关键技术特征转化融入57项标准。
推进专利和标准融合,既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更是推动知识产权战略与标准化战略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专利和标准为创新保驾护航
“网龙历来高度重视专利的培育和布局,已授权发明专利约1500项。通过参与试点项目建设,我们将多项专利技术成果写入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国家标准,推动技术优势向标准优势、规则优势转变,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把专利应用到公司所有主营业务当中。”网龙政府事务总监吴冬华介绍,《一种Native API函数重构方法和装置》等28项专利融入4项企业标准,并已应用转化至C3游戏引擎、征服、英魂之刃、魔域、虎豹骑游戏以及云办公软件,2023年集团实现收入71亿元。网龙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节约20%的人力资源,并且提升了服务水平。
“专标融合试点之初我们正处于出口转内销的转型期,比较迷茫。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管局和省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入企调研,了解到友通实业的情况,提供‘一企一策’帮扶,为企业‘点题’‘支招’。”福建友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明通介绍,专家团队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建立内部专利与标准融合机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帮助企业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将20项专利融入10项企业标准,实现智慧环境监测系列产品在华为鸿蒙系统的适配及数据迁移。友通实业的“空气质量检测仪”成为试点区首款获得华为鸿蒙智联认证的电子产品。
“专利融入标准,就是在技术标准制定时,将具有创新性的专利技术纳入到标准中,使之成为标准的重要技术指标。通过实施标准能够有效推广专利技术运用,融合最新的专利能够提高标准技术水平,促进标准发展,这是加强标准研制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是形成行业共振的重要基石。”福建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归洪波说。
“我们建立专利与标准融合工作机制,形成了地方政府部门开展专利与标准融合的有效方法,构建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协作机制,促进企业建立了科技创新与专利申请、标准转化、产业发展的同步机制,实现我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开篇破题。”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福州市马尾区副区长陈晓彬说,三年来的试点取得显著成效。试点期间,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明专利年授权数量从240件猛增到472件,涨幅96.6%;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从1692件增加到2326件,涨幅37.4%。累计共有245项专利包含的技术方案、关键技术特征等转化融入57项标准,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掌握行业发展话语权
走进福建国光新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人车间流水线上,自动机械臂正有条不紊地运行。“随着电子整机产品需求向小体积、强性能等趋势发展,高端片式电容器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我们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研制聚合物片式叠层铝电解电容器,已突破配方开发难度大、配套工艺要求高、设备精度要求高3个技术壁垒。目前拥有产品制造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了核心基础技术。”国光新业公司科技副总徐加胜介绍。
30多年前,日本一度占据了聚合物片式叠层铝电解电容器全球市场份额95%以上,每颗产品售价将近1美元,进口成本很高。国光项目从2003年在福州落地孵化,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技术路径,从实验室到批量生产再到细分领域龙头,这一路用了近20年,最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打破高端电容依赖进口的现状,使得进口成本每颗降至0.1美元左右,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历经4次迭代,国光在2018年行业首发第一条高自动化聚合生产线,公司产品规格料号也从初代的两个规格发展到现在近百个料号。
“技术团队不断地尝试,不仅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高到行业领先水平,更为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立项和起草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徐加胜介绍,公司现有授权专利89项,其中35项发明专利在国内细分领域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名第一。国光主导起草了2项该类产品的国家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实现了从材料到工艺再到配套装备,全流程自主研制和自主可控。
“专标融合试点期间,市场监管部门的专家团队多次到公司开展技术帮扶,帮助我们将21项专利融入企业标准,让我们的产品规格更齐全,产品的一致性更好,企业毛利更高了。根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统计,国光近3年市占率均居国内第一。”徐加胜说。
“标准作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于企业而言,掌握标准制定权就是掌握行业发展话语权,更意味着在竞争中抢占了先机。而专利,则是企业科技成果的‘保护罩’,它不仅能够保护发明者权益,也鼓励技术创新和发展。”马尾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丁祥泰说,“标准的制定给予专利发展空间,而专利技术又从另一方面推动了标准的制定,二者结合方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专利融入技术标准,二者融合又会带来怎样的效益?
“标准具有普适性、开放性,专利权具有私有性、排他性,二者看似毫无交集,实则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省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海晏说,鼓励企业将自有专利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融入标准,不仅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专利等科技成果的有效运用,更是希望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促使整个产业向着更加高端和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促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福建新大陆自动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将条形码专利融合进其主持编制的《信息技术二维码扫描枪通用规范》等条码识读系列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物联网条码识读领域标准空白,并荣获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作为物联网条码识读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者,新大陆因此牢牢占据了条码产业技术的制高点,逐步成为国际领先条码识读设备制造商,条码识读产品销售额从2010年的8600万元提升到2023年超过6亿元,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跻身全球前四。
“从企业角度来看,开展标准、专利联动创新工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技术创新力及竞争力,加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标准的广泛实施和应用,可以使企业‘专精特新’的技术优势在市场范围内得到最大化的推广与应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标准化、产业化协调发展。”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刘震介绍,2022年,由星云股份主导编制的《锂电池(组)保护板测试系统》团体标准,纳入了其自有的3项专利技术。在专标融合试点示范期间,星云股份已有4项企业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共纳入了19项专利技术,相关创新成果转化取得的产品经济效益从2020年的5.04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10.18亿元。
“专标融合,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我们积极争取省、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政策扶持,制订《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及标准化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对通过验收的试点企业一次性资助15万元,在通过试点验收基础上获评‘专标融合突出贡献企业’额外一次性资助3万元。”陈晓彬说,“专标融合开启‘马尾智造’发展新篇章,助力新能源产业园、时代星云智慧储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按序时推进,聚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20家,新能源储能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奋力推动标准化与科技互动发展。”
记者从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全省将深入推进专利与标准融合的协作创新,建立健全政府、技术机构、高校和企业联动协作机制,加大政策、经费等激励支持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为企业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同时,相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着力培育专利标准融合的创新型企业,聚焦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中发挥专利与标准融合创新的积极作用。
记者手记:以标准化手段助力专利转化运用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2023年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401.5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以标准化手段助力专利转化运用,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企业普遍有了专利保护意识,但仍有不少企业将专利与标准分开看待、分别管理,对于将专利融合到标准里,仍然缺乏认识,缺乏主动开展专利标准化工作的意识。不少企业缺乏专业团队,缺少既懂专利又懂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很多企业并未配置专利或标准化工作岗位,多数由技术人员或质量管理人员兼任,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来进行专利申请或标准制定工作。专利标准化的过程需要人、财、物的投入,不少企业不愿做更多的投入。
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竞争的重要形式。要建立专利与标准融合发展长效机制,畅通科技创新、专利申请、标准转化、产业发展路径。构建专利、标准联动创新体系,从人才、资金、内部管理三个角度入手,夯实基础,从而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创新性发展。
当前,要强化企业专利标准化意识,培养专利标准化工作专业团队,支持标准化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以标准为纽带,将技术、专利等要素进行有机整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标准化服务,形成技术、专利、标准同步推进机制。
同时,要加强政策引导扶持,设立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鼓励有优势的高新企业进行专利转化工作,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