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贯彻实施座谈会发言摘登
www.fjsen.com 2024-07-01 09:04:36 来源:福建日报

时不我待推进新型工业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贯彻实施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2024年5月2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的出台,对我省以法治化方式凝聚全省力量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该《决定》的贯彻实施座谈会,与会同志就如何更好推进《决定》的贯彻实施进行了交流发言。福建日报今日予以摘登。

聚焦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省发改委

在贯彻实施《决定》过程中,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推动:

一是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结合《决定》进一步研究优化“十五五”发展战略目标、重点任务等基本思路。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综合改革,完善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统计监测指标。推进项目储备建设,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二是以优化创新平台体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研究编制我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工作方案,优化布局一批新的创新平台基地,强化共性技术研发转化。聚焦氢能、集成电路超高纯材料、前沿新材料、低空经济以及生物制造等领域,打造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集中打造高端药物制剂、光电信息技术、稀土功能材料、轻合金技术等一批山海协作创新中心。

三是以优化重点产业布局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石化产业,坚持“少油多化”发展路线,深化“两基地一专区”建设,抓紧谋划石化下游项目。锂电新能源产业,聚焦创新平台建设,加强新型电池储能技术开发。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发展船舶及海工装备、海洋资源开发、深海养殖等海洋产业。传统产业方面,加快纺织鞋服、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特色轻工等产业“智改数转”。未来产业方面,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的重点,推进氢能制备、储运、应用等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四是以服务重大项目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省直重点产业专班工作机制,推动重大龙头项目取得突破。加强对今年1593个省重点项目和200个重中之重项目要素保障。落实全省重大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央企对接为重点开展精准招商。

五是以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重点进一步赋能产业转型。持续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等活动,推广运行省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对接平台,不断提升全省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占比。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组织实施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

六是以守牢安全底线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重点产业风险监测,引进一批优质配套项目,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有序通畅。构建一体化数字政府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省财政厅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省财政厅将围绕《决定》五项重点任务,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助推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支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抓好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贯彻落实。实施专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力度,提高加计扣除比例;按规定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实行15%的优惠税率。加大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对属于国内、省内首台(套)的按不超过市场销售单价的一定比例进行补助。

二是支持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50万元奖励;新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贷款,省级财政给予1%贴息补助,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对考核优秀的试点园区按照正向激励机制给予一定奖励。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技改项目融资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省重点企业技改项目给予实际投放贷款年化2%贴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泉州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新设生物医药专项资金,实施首批次新材料财政奖励政策,对人工智能企业按照购买算力实际服务费分年度给予补助,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四是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按照“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平台让一点”的工作要求,实施财政奖补政策,扎实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去年,福州、厦门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今年又推荐泉州、龙岩参评第二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出台电动福建建设等奖补措施,强化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五是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重点攻关和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对入选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补助,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开展产业领军团队遴选,对入选团队分档给予奖补,支持产业领军团队技术攻关。

因地制宜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省交通运输厅

紧紧围绕《决定》工作部署,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在绿色公路、绿色港口、绿色出行等方面,积极培育创新新能源、清洁能源运输应用场景,推进行业设备更新升级,加快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围绕“绿色公路”,全面构筑低碳设施新布局。全省133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已建成快充站225座、充电桩908根,覆盖全省87%的服务区。加快福建高速换电网络建设,目前建成乘用车换电站15座、商用车换电站4座。加快光储充检换一体化布局,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共建设光伏设施56处,加快打造“近零碳服务区”。

二是围绕“绿色港口”,积极打造节能水运新模式。全省327个非油品化工码头泊位中具备岸电设施的泊位227个,码头岸电设施覆盖率达69%。建成投用国内首艘新能源拖轮“厦港拖30”,新增电动客船5艘共466客位,目前全省共有26艘电动船舶投入营运市场。

三是围绕“绿色出行”,大力推行清洁运输新方式。全省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巡游出租车占比达61.9%,新能源公交车占比91.1%。打造绿色货运新生态,鼓励物流配送车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新增更新新能源货车262辆。鼓励出行差异化收费,累计为全省20.45万部新能源牌照车辆免费办理安装ETC,对使用ETC的新能源牌照1类客车通行费予以优惠。

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结合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因地制宜发展交通运输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绿色发展水平,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一是聚焦新能源汽车推广。巩固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电动化成果,持续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巡游车、网约车推广应用。加快货运车辆电动化改造及电动化替代。二是聚焦新能源船舶应用。推动内河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推广应用,重点打造闽江新能源船舶示范应用,因地制宜推动纯电动旅游客船应用。三是聚焦公路沿线充换电设施建设。深化合作,加密公路充换电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光储充检”站。四是聚焦港口用能绿色低碳。推进绿色智慧港口码头建设,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港区新增、更新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化,加大岸电设施建设使用监督力度。

科技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

省科技厅

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意义重大,为我省科技创新助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遵循指引。

去年以来,全省科技系统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决策部署,以科技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据统计,2023年我省在全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中上升1位(排名全国第14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指标居全国第3位,比上年上升9位。省政府重磅推出“科创20条”拉开了新一轮科技改革序幕,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技术合同交易额首次跃升至300亿元大关,达到375亿元,累计发放“科技贷”338亿元,支持11家单位开展科技成果综合试点改革迈出新步伐,全年选认超1.2万名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产业创新,全省工业科技水平持续增强。

下阶段,省科技厅将从几个方面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一是突出抓改革。全面贯彻省委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大“科创20条”宣传贯彻,加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完善重大科研攻关、技术需求凝练等机制。加快建设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和科技招商机制。二是突出补短板。实施工业科技创新行动和“全覆盖两提升”行动,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突出强平台。发挥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以福厦泉三个科学城为核心,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以省创新实验室为核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支撑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四是突出活主体。持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计划和龙头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链条,争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万家。五是突出聚人才。实施科技人才行动计划,健全“以才引才”等机制,制定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高端人才举荐制度,加速引育一批急需的产业领军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省商务厅

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着力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和促进工业品产销对接上下功夫,力争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是大力培育发展外贸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累计培育26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基地总数保持全国第5位,出口贡献值近30%;化工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等两个产业入选国家第三批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营销渠道、高技术含量的外贸自主品牌,共127家企业获省级国际知名品牌认定。创新业态赋能产业发展,大力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在3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拓宽福品闽货出海渠道。

二是加强重点产业招商引资。强化重点产业链招商,梳理绘制全省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省级重点招商项目库和目标企业库,开展靶向招商、链式招商。成功推动福建中沙石化等一批外资制造业龙头企业增资到资,壮大我省重点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区等招商平台载体功能,梳理县域重点产业链在各开发区布局现状,有针对性地引导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聚,推动区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做深做实新时代山海协作,推动首批10家开发区开展协作共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建立“清单+首席服务官”制度,常态化开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用好外资企业直报信息服务平台、外资专班服务机制等,帮助外资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200多项,增强外商投资福建信心。

三是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活动。创新打造“全闽乐购”品牌,举办“万企百日惠福品”、“三品”消费季等主题促销活动和福品博览会、闽货华夏行等重点展销活动,推动纺织鞋服、家居家电、轻工日化等产业链全链条促销。加快推动工业品上网,已培育莆田药械网、福茶网、青创网等10多个交易规模超亿元的本土电商平台,通过带动更多企业参加“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节庆,助力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商圈、步行街、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健全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提高内贸流通发展水平,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助力产业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

省工信厅

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紧紧围绕“率先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主线,坚定不移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走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是增强产业创新能力。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重点领域技术难题,常态化组织实施省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专项,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创新产品、落地一批创新成果。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设立创新研发机构,推进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梯次发展,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创新能力。

二是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牵头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福建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方案》,组织实施“5大行动、15项工程”。加快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对集群发展情况开展评价,按照各设区市集群发展贡献给予正向激励。出台《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政策和考评办法》,引导县域发展1~2条重点产业链,发挥比较优势,推进错位发展。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石油化工和现代纺织服装等领域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目前四大产业营业收入占全省规上工业的62.1%。持续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工程,系统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促进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未来网络、未来能源、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四是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强化政策支持,全方位推进设备、产线、车间、工厂“智改数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装备技术融合,推动智能装备加速研制和迭代升级,建设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引导企业优化用能结构,深入推进节能降碳,健全绿色工厂培育机制,聚焦节能、循环等重点要素,优化评价指标,积极打造绿色工厂领军力量。

五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定我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业企业“白名单”,加强“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扎实推进数据安全管理,指导工业企业发现及处置风险漏洞。抓好产业链安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做好行业预警和风险监测提示。抓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链条。

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省工商联

省工商联把服务民营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推进服务工作。提升民企创新意识,实施万名民营企业家培训计划。推进产学研对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人才金融保障,联合省直有关部门开展“百城千校万企”促就业行动;服务民企与金融机构对接融资需求,为民营企业解决创新融资需求。推进政策出台落地,支持民企科技创新。

针对民企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创新投入成本高、缺乏创新路径指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强重点领域和区域的创新政策支持,支持山区、老区等缺工地区和高危行业的“智改数转”,加快机器代工,支持集成电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市场紧缺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强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强产业研究与指导,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国际国内一流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展高水平协同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路径指引。加大民企“智改数转”分类支持力度,对重点工业企业,大力支持产业链龙头企业延链强链,发挥创新带动引领作用;对新兴产业,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培优扶强;对未来产业,出台鼓励支持来闽投资创业的配套政策,重点培育若干潜力大的产业。加大与国内外一流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力度,重视产学研合作项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政府争抢技术成果、创业团队和科技人才。营造低成本的创新环境,加大对创新型工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对开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企业,参照技改政策给予资金支持,在用地、租赁厂房、住房等方面提供低成本的创业条件。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