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4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 通讯员 刘小芳 张云宝 李洁莹 范迦勒)红色路线追寻老区革命历史、艺术路线感受匠心、绿色路线服务社会……连日来,福建农林大学各学院派出多支实践队奔赴全省,展开暑期社会实践,用青春追寻福建文脉。
红色路线:汲取精神力量
花石社区的红色乡村业态圈、外碧村文化展馆的家风传承、苏坑镇嵩山村的人才驿站、苏坑镇嵩溪村的“幸福食堂”、村企创新提振老区发展、岵山镇茂霞村的传统村落、永春县生态文明研究院的引擎作用……由经济与管理学院老师宁满秀、方聪龙带领的“寻根溯源苏区情,薪火相传振兴梦”实践队来到泉州市永春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图为实践队员与活动中心老人交流
在师生们一步一个脚印与报告中,勾勒出老区发展新图景。师生们在领略永春县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与绿色山水在永春县这片热土上的协奏曲,也让爱农为农、重农强农、兴农惠农的种子深植在实践队员心中。
实践队员们就地展开微党课学习
而在龙岩市长汀县,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海洋学院师生组成的实践队实践正忙。在“追溯、铭记与赓续”的主题下,实践队在瞿秋白烈士纪念馆、杨成武将军纪念馆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纪念馆进行现场学习,并在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进行现场教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在讲解员钟鸣的叮咛下,队员们收获了丰富的红色知识。
绿色路线:以真知服务社会
7月的炎热,也难挡蜂学与生物医药学院“红巢暖蜂”蜂疗志愿服务队前进的步伐。该服务队赴厦门市同安区,开展蜂疗服务。
实践队师生为老人提供蜂疗服务
“之前下雨比较久,这里经常觉得酸痛。”在溪林村村委会内,不少村民闻讯前来面诊。面对村民们的求助,队员们来不及卸下路途的疲惫,就赶紧投入到义诊中:迅速搭建起蜂疗工作平台,登记就诊人群,进行现场分诊。刮痧、耳疗、穴位放松,实践队成员认真细致地为当地村民提供蜂疗服务。
由于蜂疗服务广受好评,实践队又分赴同安区梧侣社区,祥平街道开展志愿服务,共计服务人群110余人次。在梧侣社区,一名八旬老太太长期受到腱鞘炎、关节炎的困扰,面对蜂疗充满疑惑。对此,实践队指导老师福建农林大学蜂疗研究所副所长程林兵对其进行详细问诊,介绍蜂疗原理及方法,并针对不适部位施展蜂疗。在治疗过后,老太太身体不适症状有较好缓解,对实践队表示感谢,并希望实践队经常到社区、乡村开展蜂疗活动。
艺术路线:传统文化获新生
在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内,叮叮当当施工正忙。原来,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省级重点特色实践团——“艺承古建、乡韵筑梦”实践队赴当地开展乡建乡创暑期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队对南通镇特色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与村民一起探讨场地需求,结合所学的乡建乡创知识,提出榕荫桥周边空间景观活化改造方案,并不断讨论完善。如今,榕荫桥周边景观改造已开始动工,以艺术重塑空间魅力,以文化凝聚空间活力,以创意点亮空间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队通过植入时下年轻人喜欢的网红打卡墙,吸引年轻人前来打卡,并通过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了一系列视频宣传。视频累计观看人数超过5万人,进一步扩大南通镇的知名度,助力旅游发展,让榕荫桥焕发新生机。
实践队在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内参观调研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在泉州德化县,青年艺术教育中心非遗传承实践队通过参观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屈斗宫窑址、苏清河艺术馆,在实践中了解千年瓷都德化的文化底蕴,探寻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刻意义。馆内陈列着的印盒、碗、盆等宋元德化出口瓷器,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官窑”的千年独家记忆,让德化千年瓷史成为一部可以触摸的文明史记。
(本文图片由福建农林大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