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0日报道(本网记者 郑晓丹)连日来,福建农林大学派出多路实践队,赶赴福州、漳州、龙岩、南平、宁德等地,开展林改制度、大食物观、动物科普、农村治理等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据了解,暑假期间,福建农林大学各路实践队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向林改追寻“致富密码”,向海而行探索科技力量,向空发力让古村新生……在青年学子的脚步中,他们用青春践行不悔的誓言,用汗水浇筑“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学海征程。
探寻“密码”领悟
新质生产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院老师洪燕真和洪浪豪的带领下,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队先后前往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漳平市、长汀县展开实地调研,体悟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漳平市林业局局长陈龙泉(左一)为实践队讲解林木加工环节中,5G监测技术的运用
在南靖县,实践队深入调研当地如何突出改革创新,不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南靖县通过融合林业地票、林票、数字碳票“三票”,并创新完善“以票分权”“按票分利”“持票保障”“拿票变现”“购票减排”等五大机制。在龙岩漳平,实践队深入调研新质生产力在木材加工业的运用机制,探索林业发展“信息高速路”的转型密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而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会“探寻‘海上粮仓’ 绘就新质未来”实践队则以“大食物观”为引领,深入基层,探索农业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之道。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走进建瓯稻渔科技小院、顺昌县良坊村、宁德大黄鱼科技小院、平潭天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福建省川洋渔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及南日鲍科技小院。在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了解了先进的养殖技术,以及科技创新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中的作用,还参与了海洋牧场规划方案的讨论,共同探讨未来海洋渔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路径。
深耕沃野 课堂搬进村里
在漳浦县前亭镇过港小学内,一场晚会吸引了众多村民和周边居民前来观看。由“筑梦乡村”实践队策划参演的“夜话前亭,筑梦乡村”汇演,以歌舞、视频展播、情景剧等形式还原了10天的实践历程。
“夜话前亭,筑梦乡村”汇演现场
其中,师生自创的情景剧《赤子心·侨界魂:王加禄传》,以爱国侨领王加禄的生平事迹为蓝本,通过生动的表演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王加禄的一生和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前亭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实践队员们不仅全面了解了过港村的自然风光、悠久历史与特色产业,还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体验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乐趣;他们走进农户家中,倾听村民的故事与心声。
在浦城县田间地头,福建农林大学赴南平耕地酸化治理实践队在浦城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的指导下,深入进行点对点土壤采样与农户调查,开展以“耕地土壤酸化治理”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耕地酸化改良定点采样、走访农户采访调研等活动。
在耕地土壤酸化治理效果的调研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由“政府部门+村集体+农户”高度配合的模式能够有效监督土壤调理实施工作的推行,农户对有利于耕地质量提升的各项工程配合度相对较高,态度较为积极。
守护文脉 科普进社区
“我们要怎样保护野生动物?”在动物科学学院野生动物保护主题实践队的科普课堂上,老师的提问瞬间让福州市鼓楼区洪山桥社区的孩子们活跃起来。
公园野生动物导赏活动现场
在该实践队的科普宣传活动中,涵盖科普课堂、手工制作动物模型、公园野生动物导赏和夜间观察等环节,科普内容涵盖室内外活动,主题鲜明,突出科学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其中,在手工制作动物模型环节,大家利用拼贴材料拼搭动物纸模。制作过程中,实践队员不时介绍动物相关知识,让孩子们感叹动物世界的神奇。
而在福州市闽清县樟洋村,福建农林大学青年通讯社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则将无人机搬到了现场。他们用脚步丈量樟洋土地,用镜头记录当地人文,以青年媒体人之姿,发挥专业特长优势,助力闽清县樟洋村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制作该村宣传视频时,实践队员用AI技术植入,通过AI主播讲解,极大提升了视频制作效率,也扩大了视频传播力度。在成果实践环节,队员李斌海表示,青年应担当乡村声音传播者与乡村故事讲述者的角色,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传递乡村呼唤与村民期盼,让更多人了解古村魅力,感受古村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