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2日报道(本网记者 林先昌)“我们曙光救援中心从‘一无所有’到全副武装,目前拥有各种救援车辆二十余台、船艇七十余艘、潜水设备、无人水下设备等百余台设备。同时,建立了灾害分级制度以及完善的网络应急指挥体系,实现24小时应急值班,保证每次救援行动的及时高效。”近日,福建省曙光救援中心总队长陈斌如是说道。
陈斌(左一)带领队员正在进行水上救援训练。
从五名队员发展到有两万多名志愿者
记者了解到,从原本只有5名正式队员,到现在共有正式队员1320多名,公益志愿者人数达21000多人,成为目前我省专业的民间救援队伍之一,这一路陈斌带着他的队伍走了近10年。
陈斌是一名退伍老兵,说话干练,十多年来一直低调内敛地活跃在民间救援的第一线,他一身黝黑的皮肤、精干的板寸头和结实的身板,令人影响深刻。
据介绍,1998年,陈斌以人民子弟兵的身份参加江西九江抗洪。在抗洪的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灾难来临时,老百姓迫切需要强大的救援力量。2002年退伍后,他成立了一个登山队,并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带队参与救援。汶川的经历让陈斌决心打造一支国内专业的救援力量。从2009年到2013年,陈斌因工作派遣在福建省三明市的矿区工作。矿区的机械设备和独特的地貌,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硬件装备和救援训练条件。2014年的云南鲁甸地震再次点燃了他成立专业救援队的梦想。2015年,陈斌回到福州,和一些爱心人士成立了福州曙光救援队,最初队员只有5人。2016年5月初,三明泰宁发生严重泥石流,陈斌带领队员们火速赶赴现场,成为第一支到达泥石流滑坡现场的民间救援队。陈斌凭借在矿区积累的救援经验,成功领导了这次救援行动。
陈斌(前排右三)与队员进行日常训练。
民间救援不仅是做好事,更要把事情做好
近年来,作为队长,在陈斌的带领下,福建省曙光救援队多次参与国内外的自然灾害救援行动。无论是台风、洪水、还是地震灾害,陈斌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带领队员们奔赴前线。
不仅在突发灾害现场,在城市搜救失踪人员、处理城市内涝等任务中,陈斌和他的队员们也一次次冲在前头。他积累了丰富的救援技巧,尤其是在城市寻人方面,通过分析失踪人员的年龄、心理状态等指标,制定了高效的搜救策略。陈斌深知,过硬的救援本领离不开日复一日的专业训练。每晚,曙光救援队的队员们都会分组进行专业化训练,一周一次的集体大合练更是必不可少。陈斌坚信,民间救援不仅是做好事,更要把事情做好。
2017年福建省曙光救援中心荣获“第六届福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度福州市地方海事局应急联动先进集体、2018年度水上救助应急联动先进集体,2020年被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20年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
作为一名资深救援人员,陈斌深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为了提高救援队伍的整体素质,他积极推动队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不仅组织日常训练,还邀请专业讲师进行专项技能培训。
打造“救援+”概念 实现队伍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解决资金问题,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国内不少救援队在积极争取“输血”的同时,也在努力“造血”。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建省曙光救援中心成立了包括培训部、外联部、青年志愿者联络部、后装部、战略支援大队、鼓楼大队、志愿者服务大队等27支救援力量,打造“救援+”概念——即救援+政府,救援+心理,救援+企业,救援+培训等模式。
如何让救援队伍可持续发展,陈斌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说,民间救援队的可持续发展涉及多个层面的努力,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建设,也包括外部资源的整合。首先要做好资金保障与多元化,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确保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其次,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吸纳具有救援、医疗、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强队伍的综合能力建设。还要优化组织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救援队的管理水平,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救援行动、物资管理、人员调度等方面的高效管理。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特别强调了社会力量在参与灾害救援救助以及在推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社会力量为辅助的中国特色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陈斌说,救援就是用生命守护生命,希望今后继续以身作则,带领队伍做好各项救援工作。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