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一位退伍消防兵的转型之路
www.fjsen.com 2024-08-15 08:16:36 王毅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作为将乐县首批选聘的34名乡土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谢君(中)带领附近乡镇的精准扶贫户通过养殖蜜蜂走上致富路。

东南网8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通讯员 董观生 黄言亮 文/图)

7月中旬台风季到来前,谢君和妻子组织蜂农完成了今年夏蜜的采收。

在将乐县光明镇宝台山的中蜂养殖合作社的蜂场里,谢君脱下被汗水湿透的防蜂衣。他告诉记者:“今年雨水多,蜂蜜产量比去年少了些,但我们30多户合作社员的蜂蜜品质依旧是很好的。”

43岁的谢君曾是一名消防战士,在一次抗洪抢险中身受重伤,不得不告别他热爱的岗位。2015年,谢君回到家乡将乐县光明镇光明村,接手父亲的26箱蜂群,开始了创业梦想。

谢君驯养的中华蜂(又叫“中蜂”)工作时间长,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非常适合山区养殖。光明镇森林覆盖率高,各种山花繁多,一年四季蜜源不愁,为蜜蜂养殖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谢君好学肯干,不到一年时间,就把蜂群扩展到200多箱,年产蜂蜜3000多公斤,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蜂户。

此时真正的难题出现了——蜂蜜酿出来了,却卖不出去。“以前大家卖蜂蜜,都是亲戚朋友之间互相介绍,量大就联系收购商来收,很难卖上好价格。”谢君说。

恰好此时网络电商兴起,谢君开始琢磨产品分类、包装。依托良好生态环境产出的百花蜜,很快就打出了名气。

销路打开后,谢君开始思考怎样才能带动更多人致富。2016年底,谢君发动7名养蜂人一同创建了宝台山中蜂养殖合作社,注册“宝台山”蜂蜜品牌。此举一改每户养殖户各自为阵的状况,破解人手、产量、质量等制约产业壮大的难题。

合作社带动了养蜂业快速发展,也带动残疾人、贫困户加入进来。

将乐县安仁乡泽坊村村民朱代宗轻度残疾,劳动力偏弱,在一次产业扶贫会上得知养蜂是个“短平快”的致富好项目,很是兴奋。他说:“养蜂不需要很强的劳力,投入也不大,而且技术还有保障,非常适合我。”2017年,朱代宗从合作社购买了12箱蜂群,并向谢君学习养蜂技术。如今,朱代宗的养蜂规模已经达到近百箱,年均收入6万多元。

随后,谢君针对贫困户推行中蜂代养模式。由光明镇政府牵头,谢君与他们签订合同,每户以600元入股,代养4箱蜜蜂。每年分红,按每公斤蜂蜜120元标准折算,每户贫困户年均收益大约1200元。

除了代养蜜蜂,谢君还投资建立多个精准扶贫示范蜂场,带动周边5个乡镇60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2020年,谢君荣获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夏日的光明镇满眼绿意盎然,清澈的龙池溪送来阵阵清凉,远处重峦叠嶂,近处翠绿万顷。在谢君和全体社员的努力下,宝台山中蜂养殖遍布南口、黄潭、光明、大源等4个乡镇,共养殖1500多箱,每年蜂蜜总产量达2万公斤,养殖户户均可增收2.6万元以上。

image.png

更多内容 扫码读图

image.png

割蜜季节,谢君通过直播让消费者了解自然健康的蜂蜜产品。

image.png

谢君向合作社的农户传授养蜂技术。

image.png

在自家后院,谢君建起了最初的养蜂场。

image.png

谢君与妻子一起收割蜂蜜。有了家人的支持,从事这份甜蜜的事业更有动力。

image.png

谢君带着农户一起割蜜。

image.png

蜂巢蜜富含营养,是市场上热销的产品。

image.png

将乐县光明镇有大小山峰70座,最高点宝台山主峰海拔1313米,良好的生态为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