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入药?养生食品不好随便“尝鲜”!
2024-08-16 16:43:4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
中药奶茶、中药冰淇淋、中药糕点……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年轻人喜欢的饮品、食品加入中药成分后,好似增加了一重养生元素,因此大受欢迎。 不难理解,人参、阿胶、决明子、薏苡仁等添加中药的食品,从成分上看给人更加健康的感觉。快节奏时代,年轻人的生活充斥着各方压力,久坐、熬夜成了常态,身体里的健康隐患悄然滋长。年轻人对养生的重视,是推动中药餐饮兴起的重要因素。最新《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更何况,陈薏珍珠奶茶、艾草蛋糕、野菊开心果Gelato等新口味迭出的食品创意十足,对爱尝鲜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不小诱惑。 养生经济“傍”上年轻人并非新生现象。去年,去中药房配酸梅汤大热,同时带火的还有不少医院、药房推出的中药饮品,如养胃调脾茶、减肥瘦身茶等。略不同的是,医院、药房售卖的中药饮品普遍为药剂师根据药方配置而成的,部分地方还安排了问诊,医生会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推荐相应的饮品。而今年,饮品店、冰淇淋店、糕饼店纷纷跨界“追风”,推出相应产品。只是,比起药方上的精确剂量,时下流行的中药创新品多为柜台上的“自由操作”,药材用量靠随手抓取。 中药万余种,其概念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不似奶油、果酱般可以随心所欲地“拿捏”,中药的使用十分严谨。目前,已有多家医院的医生对此次爆火的中药饮品、食品提出质疑,认为其噱头大于功效。 的确,中药的养生功效多基于其含有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只有在特定温度、酸碱环境等条件下才能发挥最优效果。更何况,中药材若搭配不当,或者调配方式不对,有可能产生副作用。通过药膳来食补,也需考虑季节和个人体质的差异。 创新应有度,商家在顺应养生潮流、推出涉中药类产品时,应聘请中医药专业人员对产品进行严格把关,避免配伍错误等情况出现。食以安为先,安全是食品行业的底线和红线。面对养生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关部门也应积极行动,出台政策规范中药餐饮的发展,以有效的引导和监管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林瑶)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