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深读 | 建宁:把科技“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www.fjsen.com 2024-08-17 09:48:01 王帅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溪口镇枫元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

东南网8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饶丽英 文/图)

核心提示

自动化育秧流水线上,一个个秧盘“坐电梯”“穿山洞”,住上“空调房”;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喷药施肥400多亩;一台收割机8~12分钟轻松收割一亩稻,“吐出”一袋50公斤稻谷仅需10秒……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向机械化的“金戈铁马”转变,新质生产力正在为建宁种业注入焕然一新的活力,一台台现代农机在田野上驰骋,释放出巨大动能,推进种业创新蝶变向未来。

上月底,为期3天的全国全程机械化制种现场观摩及技术培训班在建宁县举办。160余名代表齐聚建宁,现场观摩杂交水稻制种耕、种、防、收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演示。

近年来,建宁县不断引进大型、高效、绿色机具,逐步淘汰落后、高耗能机具。在种、烘机械化薄弱环节,结合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农艺要求,与生产厂家通力协作,研发出制种生产专用机具,进行试验示范推广。

农机上新见证农耕之变

秋收大忙变不忙,只见机器难见人。8月初,在建宁丰收的农田里,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轮番上阵,农机手取代了“老少弯腰”的劳动者。

肖凤辉,今年60岁,家住里心镇上黎村,15岁入行杂交水稻制种,至今已有45个年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庄稼人手里的农具,也随时令的改变而更替。最开始,镢头老在手中打滑,双手磨出了水泡,但干完农活,他还是会抓两把草,把镢头擦得亮铮铮的。渐渐地,肖凤辉和这些农具配合得相当默契。

从早制成熟收割到晚制插秧结束,前后也不过十天半个月时间。其间,割稻,脱粒,挑到晒场,晒干归仓,干稻田要放水浸泡软后,再翻耕犁耙,晚制育秧要加强最后的田间管理。

“这么多农活,忙都忙不过来,只得抢时间呀。”肖凤辉说,特别是节气不饶人,即使前后一两天插的秧,日后收成都会截然不同。

说起辛苦制种的老皇历,制种户黄勤建直摇头:“那时制种难啊!犁田靠黄牛,收割靠镰刀,脱粒、运输、晾晒全凭一双手,母本的稻穗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花费大量时间人工剥包;授粉要抢时机,晾晒全看天,遇到阴雨天种子会被沤坏。”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勤建购买了一台拖拉机。“种田变得省事多了。”黄勤建说,“耕田和运送肥料、粮食、建筑材料都能用上,除了自用,还能帮村民犁地,每亩有15元劳务费,赚点现钱花。”

2002年,黄勤建购买了全县第一台收割机。使用收割机效益好,活也多,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于是,在2009年,他注册了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有6人。当时,买一台收割机要6万~7万元,由于能享受三级购机补助,最后只需花4万元左右。

“酷暑天气,弯腰挥镰,用尽力气甩出沉甸甸的稻子,汗流浃背的感觉,可想而知。”黄勤建说,现在机器换人,农民挺起腰板,站在田边提溜袋子打包就行。装好的种子,直接倒进烤烟房,或者送到种子烘烤站,自动烘干。

从地上到空中,田间作业机具加快上新。

两个人、一辆面包车、一台无人机、几包肥料、几桶药水……车在乡间小道,随走随停,无人机低空往返穿梭稻田,这是无人机飞防作业的“标配”场景。

肖凤辉说,过去,天刚蒙蒙亮,男人女人齐上阵,背着装有近10公斤药水的喷雾器,手握摇柄,深一脚浅一脚,走遍田野,气温再高,也要穿着长衣长裤,防止稻叶划伤,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农药味。

“现在农民只要一个电话下订单,我们就派人去打药。”黄勤建说,农民可以在田堤上看着无人机喷药施肥,甚至不用到现场。

“省时、省力、省心”,机械化的便利成就了黄勤建的一番事业。黄勤建的仓库里,拖拉机、烘干机、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种农机设备应有尽有。服务区域遍布周边县市,甚至延伸至江西的南丰、广昌、黎川等县。

“孩子们都长大了,妻子进城带孙子,依靠全程机械化,我一个人可以轻松制种几十亩地,年收入近8万元。”肖凤辉说,如果身体吃得消,还想再种10多年的地。

“农机+农艺”制造新机

杂交水稻制种是一项技术活,插秧、授粉、收割等环节都与水稻种植有很大区别。

插秧时,先在平整好的水田里笔直地栽插上一行行秧苗,也就是父本,行间留足空间。半个月后,在其间穿插8行母本。

等到抽穗扬花期,农户两两配合,牵起一根尼龙绳拉花赶粉,让父本的花粉均匀地散落到母本的花柱上。最终结出来的稻谷,就是杂交水稻种子。

“播种时间很重要,不同品种的父本播下去后,母本要在几天后下地也有讲究,如果错期掌握不准,就会造成花期不遇,进而减产。”50多岁的制种经纪人胡长春说,由于父母本分开种植,加上父母本花期相遇问题,导致一直没有合适的插秧机可以作业。

2011年,建宁农业部门引进了首台插秧机进行试验示范。“制种母本插秧机,需要确定合适的行间距,以及如何不影响已经种下的父本秧苗。”建宁县农机推广中心主任徐明庚说,农技员、农户和厂家一直在研究改良,到2013年,一款制种母本专用的独轮乘坐式插秧机的出现,解决了“无机可用”的现象。

每次农机上新,黄勤建总是积极购买试用。2019年,他又率先购买了农机部门与浙江企业协作配合研发的制种母本专用高速插秧机,一台补贴1500元。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插秧机可以选择,株距和插植的深度都有多档可以调节,动力强劲,操控更轻松,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黄勤建说,今年合作社还新添一个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一小时能育20亩左右的秧苗,湿度、温度可精准把控,秧苗生长周期缩短五分之一,还减少约四分之一的种子消耗,有利于扩大集中育秧面积,提升制种母本机插率。

从育秧盘播种、印刷播种到精量播种,配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播种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变化。

插秧机在平地飞驰前行,在丘陵山地寸步难行。

面对机械插秧使用育秧盘,物耗成本高,且先育父本秧苗再育母本,这种分离式育秧、插秧劳动强度大、环节烦琐等问题,农机部门一直在思考,如何从农艺技术上寻求新突破?

针对不适合大型机械设备种植的田块,建宁新推出制种母本穴直播技术,采用滚筒式直播机,有8个滚筒、2个滚轮,农户拉着装入制种母本种子的滚筒式直播机,在田间行走,种子均匀落地,后期在滚轮轨迹的位置,插上父本秧苗完成种植。

“这样减少了母本插秧环节,效率能提升近10倍。”徐明庚说,还有一种父本机插同步母本穴直播技术,配合使用改良版的插秧机,中间有两行机插父本秧苗,左右两侧,分别有间距相同的5个绿色小桶,装有母本种子,农户驾驶插秧机,一次性完成父本秧苗的栽插、母本精量穴同步直播,减少了母本插秧和父本人工移栽工序。

农机和农艺融合,寻求更大节本增效空间。今年,建宁分别在溪口镇、里心镇、黄坊乡选定5个试验点,开展母本机械直播、父母本同步机插、小型插秧机机插、制种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展示示范。

“农机+农推”闯出新路

如何让农户“买得起、推得快、用得好”农机,解放双手,高效制种?

“免费提供秧盘、免费提供作业服务、免费叠加一份水稻保险等优惠政策。”徐明庚说,在示范初期给愿意尝试母本机插的农户送上一份优惠礼包。

此外,建宁充分发挥3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优势,建立典型示范片,召开现场观摩演示会,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与手插相比,母本机插节本增效约150元/亩,解决劳动力紧缺难题,促进制种面积向外扩张。据了解,建宁农户外出承包耕地制种面积,每年达20万亩以上。

晾晒难、烘干难的问题也一度制约种子生产效率。

2014年,黄勤建在建宁农机部门的引导下,购买了当时全县第一台普通谷物烘干机。从第一代到第三代……黄勤建和他的儿子黄强一直在探索实践,和厂商、科研机构等沟通交流,如何调节烘干温度、控制烘干时长、减少种子摩擦、降低破损率。

“最终,我们合作改造出现在的第四代静态卧式谷物烘干机,利用空气能热泵烘干,并通过履带传输、自动进料卸粮,减少人工装袋的辛苦。”黄勤建说,烘干机特别受欢迎,每天超负荷运行,必须排队预约。

但仅有烘干机难以满足全县的烘干需求。当地农业部门聚焦到田间地头的烤烟房,烤烟房经过技改“变身”烤种房,一房多用,环保又高效。

“种子进了烤烟房,定好温度,两天两夜,农户就可以装袋打包。”胜丰种业负责人张启辉说,其公司改建烤烟房,年均实现烘烤种子50余万公斤。

央企助力,进一步弥补建宁在烘干和包装环节的短板。先正达集团中国水稻种子供应链创新中心采用最先进的种子烘干、熏蒸、精选、包装和智能化立体仓储等设备,有效提升建宁成品种子质量,让发芽率比国家标准高10个百分点以上。

“这些年,县里充分利用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已有烤烟房改造的示范户给予1000元/座的补助,对新建谷物烘干床给予2万元/座的补助,已建成的种子区域服务站还在进行棚库建设,提供烘干、仓储服务,减少运输环节。”建宁县种业科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冯发华表示,经测算,目前全县烘干能力已达到378%,不仅满足本县需求,也可为邻近的市、县制种提供烘干服务。

“我们合作社的农机平时在本县作业,也会利用农时季节差到邻近的省、市、县进行跨区作业。”建宁县亿龙轩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金龙说,农机更新快,这样能提高机具利用率,也能增加农机手收入。

目前,建宁拥有各类耕整地机械18390台(套)、插秧机522台(其中高速插秧机351台)、植保农用航空器83架、联合收割机385台、种子精选机360台、种子光选机6台、各类烘干机械208台,改造密集式烤烟房3100多座。

2023年,全县杂交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6%。其中,耕、防、收机械化作业水平基本上接近100%,机械烘干率超过95%,薄弱环节机械种植率超过50%。

如今,建宁杂交水稻制种面积长年稳定在15万亩以上,一粒粒良种如希望、似芯片,已跨越南北,正奋进“稻”路,在广袤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记者手记

制种机械化,须做好“加减乘除”法

福建日报记者 王帅 通讯员 饶丽英

农机农艺融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它能真正使新机具、新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建宁县机械化制种已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仍有提升空间——水稻杂交种子要求纯度不得低于96%。授粉前,需要人工除杂株,保证种子纯度;拉花授粉环节,使用无人机授粉还在进一步测产推广;父本授粉后,先行割除父本的机器还在升级……

锚定制种机械化技术“减工降本、轻简高效”发展方向,建宁县可以进一步做好农机农艺融合的“加减乘除”法:在农机功能上做加法,做到一机多用、轻简高效;在农艺操作上做减法,减少、整合、重塑制种父母本育秧、插秧环节;在机艺融合上做乘法,农机农艺两端发力、田间与车间良性互动,重构机械化生产流程;在农机管理上做除法,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拓展社会化、专业化、托管式服务,提高生产效率。

image.png

制种母本专用高速插秧机在田间作业。

image.png

收割机直接“吐”出稻谷,农户再把稻谷拉到烘烤站烘干。

image.png

立体循环育秧基地

image.png

采用父本机插同步母本穴直播技术,配合改良版的插秧机,减少了烦琐工序。

image.png

农机手操作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