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处暑|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www.fjsen.com 2024-08-22 11:46:53 于丹 来源:东南网

导语

我很喜欢木心先生的小散文《疯树》。诗人的标题用的是疯子的“疯”,他说:“‘秋’滥用颜色了——树上、地上,红、黄、橙、赭、紫……挥霍无度,浓浓艳艳,实在用不完了。”这样至情至性,有温度的文字实在打动人心。

又是一个灿烂的金秋,你准备好用“心”感受这世间色彩了吗?

ad31d2fcc004088eaef96c15fb8e15c.jpg

节气

处暑至,秋风凉

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

“处”应该念chǔ,还是念chù呢?念chǔ。《说文解字注》里面解释说,“处,止也,得几而止”,意思是人在案几旁边停下来。“处”的本义就是停止、止息,后来又引申出居住、居处的意思。

那处暑是指什么呢?

处暑意在暑热终止,是进入秋高气爽时节的开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就解释说:“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而《群芳谱》对处暑的解释更为形象,“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季候走到这个时候,暑热已经不再像大暑小暑那般酷热,剩下的就是余热了。

处暑前后,民间有庆祝阴历“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元节”。为什么“七月半”指的是“七月十四”呢?因为古代的一个小月是29天,“七月半”定在十四日,为“七”的双倍数。

“七”在古代是一个特别的数字。《易经》里讲:“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古人认为。”“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阴阳消长循环的周期。

在这样的特殊节点,处暑的物候已表明,上一轮生长已收获,新的生长暂停歇。这一休止时段,庆贺丰收、酬谢大地、向祖先报告秋日收成,都是最合适的。

节气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中或隐或现地写出了处暑三候:“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一候鹰乃祭鸟。处暑之后,老鹰要为过冬做准备,开始大量捕猎。“乃祭鸟”中间的“祭”字,是祭祀的“祭”。这个字既有道德色彩,又有审美色彩。因为老鹰捕了鸟以后,往往要把它们排列开,所以人们觉得这就像过去祭祀那样陈列食物。其实,每个物类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庄严地祭祀未尝不是老鹰的一种状态。

二候天地始肃。“肃”字,原指振奋、恭敬,这里引申为“肃杀”,是一种人对于自然的恭敬。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秋意渐浓,天地肃杀,天地间万物由盛夏的葱茏蓬勃开始走向凋零。《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三候禾乃登。“禾”泛指黍稷稻粱,“登”本义则是进献。在祭祀的时候,人们用收获的新稻谷来祭祀神灵,“登”由此引申出了成熟的意思,意思是开始秋收。农谚当中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在秋天这个衣食无忧的季节,处处充满着收获的喜悦。

节气

四季轮回融冷暖,人生百味悟沧桑

处暑的处繁体字是處,下面是一个“処”,从夊(suī)。《说文解字》记载:“夊,行迟曳夊夊。”夊夊同“绥绥”,慢慢行走的样子。

坐在石几处,水光漫漫,天光慢慢。世间一切都该歇歇脚了。

在这一刻,疏朗而自如。人心也随之平和,坐在岁月的岸边,执棋看花,饮酒喝茶,看纤云四卷,气朗天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滤静,空伴夜泉清。”晚唐诗人温庭筠,隐居山林,以茅屋草舍为家,生活恬淡自适。在早秋时节,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明朗,淡雅飘逸。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唐代大诗人杜牧,羁旅他乡,独自一人寓居客舍。离别的无尽,落叶的飘零,或许只有转身向山林走去,才会获得一隅安宁吧。

己不由心,身又怎能由己呢?

耳间是疏疏秋风,心上是淡淡秋雨。

人间诸多烦恼事,皆以平常心看待,且得一时自在。

(于丹)

责任编辑: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