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漳州:耕海牧渔向深蓝

2024-08-28 08:13:10 作者:赵文娟 杜正蓝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漳州水产种业发展由乏到多、由多到精、由近到远

耕海牧渔向深蓝

东南网8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 杜正蓝)漳州平原,一条条河流汇入丰沛的九龙江,奔流入海。考古漳州海洋文化,史前遗址通常位于避风海湾、依山面海的小岛或小丘陵上,众多贝丘堆积和陶器贝齿纹饰都折射出漳州先民善于从海洋中获取食物。

苗种,海洋食物的“芯片”。纵观漳州水产种业“小步快跑”的进程,由乏到多、由多到精、由近到远……其发展历程,演绎着漳州人“靠海吃海念海经”的智慧。

自主培育

丰富“蓝色粮种”

海,闽南人的蔚蓝家园。在漳州沿海地区,人们惯以捕鱼为生。

虽说海洋丰饶,但渔业资源并非取之不竭。为维护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漳州人民通过捕捞采集水生动物的幼体来获取水产苗种,从外海向内陆探索水产苗种培育。

河涌纵横、水系发达、地下水充沛,漳州渔业育种具备天然优势。

漳州市芗城区南坑街道有一古村,由于村里的低洼地长期聚水,古池塘密布,故而得名古塘村。集中连片的池塘无法耕种,漳州人选择“耕水牧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展起数千亩标准鱼塘,年供应商品鱼76万公斤、鱼苗5000万尾,建起年产5000吨的鱼畜饲料厂。古塘村成了漳州“菜篮子”工程淡水鱼供应基地之一,更成为当地渔业淡水养殖的“黄埔军校”。

在古塘村的辐射带动下,周边多个县区水产苗种业态兴起。从业者或引入江西、广东等地的鱼苗,或从江河中捞取鲈鱼、沙虾、鳗鱼等苗种,利用田间、池塘、山塘等水域进行自然繁殖。

然而,苗种供应成了漳州水产的发展短板。

“自然繁殖等于是看天吃饭,海区野生苗种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了海水养殖的发展,极易受天气和海况影响,养殖产量极低。”漳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尤颖哲认为,唯有人工育苗才能突破这个困境。

20世纪70年代起,漳州水产从业者在鲍鱼、扇贝、泥蚶、缢蛏等人工育苗技术上逐步取得突破,改变了仅靠采捕野生苗种实施增养殖的局面。海水养殖品种日益丰富,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也逐渐增加。

据《漳州市渔业志》记载,漳州海区曾有较丰富的天然石斑鱼资源。每年3月—6月,浅海区、潮间带可见鱼苗游动。历史上,漳浦、东山渔民曾采集野生石斑鱼幼体,以网笼网箱养殖,饲料为鲜小杂鱼,一般养18个月成鱼,个体重1公斤。

“石斑鱼网箱养殖早已有之,但靠捕捞野生苗种数量有限,发展速度慢。”尤颖哲回忆,21世纪初,东山县与山东省海洋研究所合作,成功进行青石斑鱼亲鱼促熟催产,培育出苗种30万尾,并推广养殖。同年,东山养殖基地又从台湾引进龙胆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亲鱼进行人工育苗,育出100万尾。

此后,漳州全市掀起以斜带石斑鱼为主的养殖热潮,苗种养殖面积、产量持续增加。由此,漳州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石斑鱼苗种生产基地与石斑鱼产地,获评“中国石斑鱼之都”。

在21世纪初,漳州水产苗种种类达到巅峰,160余种水产品投入生产养殖。

就地保种

端好“渔业饭碗”

6月是适合鱼类繁育生长的季节。在漳州冬古渔港周边海域的一系列增殖放流活动中,3.23亿尾刀额新对虾和1200万尾大黄鱼被投放。

早先,闽南沿海渔民用敲罟的方式捕捞大黄鱼。通过敲击引起大黄鱼等石首鱼类的耳石共振,震晕后再进行捕捞。这种作业方式成本低、效率高,但导致大黄鱼资源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枯竭。

只捕不补,难以持续。1959年,原龙溪专区对九龙江实施人工放流鱼苗以增殖,以流域和围垦区放流经济鱼虾蟹为主,改变渔业捕捞完全依靠自然资源的被动局面。

“以生态养护为目的,漳州在21世纪初实行人工放流和底播增殖,任其自然生长,全过程无人工干预。随后又组织海洋工程生态补偿增殖放流,放入渔业生物的卵、幼体或成体,以恢复或增加种群的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漳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三级主任科员唐俊峰介绍,2012年来,漳州通过科学定向增殖,在东山湾、诏安湾和大型水库增殖放流鱼、虾、贝类等20余个苗种超168亿尾(粒),实现“保种于江河湖海”,为“种源可控”提供基础保障。

放流,仅是增殖的手段之一。为从根源上解决种源对外依赖的“卡脖子”问题,去年,漳州与省水产研究所共同启动“闽南渔业种质资源库”项目建设。

“资源库以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为载体,目前对巴浪鱼、灰鳍鲷等经济水产物种做了小规模的人工培育。待项目建成后,将对闽南地区重要水产品种进行保种、选育、繁育,保障石斑鱼、鲍鱼、牡蛎等优质种质资源活体就地保种。”尤颖哲介绍,近年来,漳州实施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先后培育出金虎斑、珍珠龙胆石斑鱼、“新吉富”罗非鱼、“大鲀1号”东方鲀、“鸿达1号”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新品系,推广养殖面积10万多亩。

牢牢守住“蓝色粮仓”基本盘。目前,漳州市有省级水产良种场12家,总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年繁育水产苗种总量超1848.5亿尾(粒),产值48.5亿元,约占全省54%。其中蛤类、鲍鱼、牡蛎种苗数量全国第一。

逐梦深蓝

培育“万亩百亿”

传统的海水养殖多位于近海,当沿海近岸养殖空间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渐趋饱和,如何养出更多更好的鱼?从近岸走向深远海,是我国渔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大势所趋。

深远海海况复杂、条件恶劣,选择养殖什么品种,是迈向深蓝的第一步。

今年4月,诏安湾的海风吹来好消息:诏安苗润水产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生物所承担的“绿鳍马面鲀南繁技术”示范项目通过现场测产验收。这标志着漳州市绿鳍马面鲀人工育苗实现规模化生产。

“绿鳍马面鲀病害少、成活率高、养殖周期短且收益高,兼具食用和深加工价值,而且它是大洋洄游性鱼种,适应深海网箱养殖,养殖成本低,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尤颖哲介绍,漳州市已建成绿鳍马面鲀育苗基地20亩,一年可育两茬。近期已在东山开展养殖试验,养殖网箱100多口,每口放养苗种5000尾,养殖周期5~6个月。

如今,鮸鱼、金鲳鱼、虎龙斑、斑石鲷、灰鳍鲷等适合深远海养殖的优质苗种,年繁育1000万尾以上,它们从漳州“游”向深海,浩浩荡荡加入“海上粮仓”生态圈。

良种远游,少不了提前布置“深水豪宅”。6月22日,在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海面,一座深远海大型智能网箱下水。

“以前,深远海养殖只能靠盲养、散养。如今,我们在海上风电场养鱼,既有稳定电源,还有通信系统,可实现海洋环境监测、鱼体监测、自动投喂等功能,大幅降低养殖成本。”项目投建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与福建水产研究院合作,选择附加值高、易存活的金鲳鱼和黑鲷鱼作为首批试养鱼,预计将在9月投苗。

耕海牧渔,逐梦深蓝。眼下,漳州正加快研究建设智能化、生态化海洋牧场,依托漳浦六鳌风电场二期建设,探索“海上风电+深海养殖”模式,利用海上风场风电机组之间的空间,设置网箱养殖鱼虾贝类,实现“水下养殖,水上发电”。与此同时,诏安湾外6号海域海洋牧场启动建设,首批建成4台套“半潜式深水网箱”,漳州海水养殖正不断迈向深远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