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庄竹业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建造的竹结构建筑
东南网8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文/图)
核心提示
南平是福建省竹子分布的核心区域,现有竹林面积652.7万亩,占全省的40%,全市竹企1162家。2023年,南平市印发竹产业千亿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全市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5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7月,省市场监管局与南平市政府签订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制定《福建省市场监管赋能南平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9个方面21条赋能工作举措,综合发挥质量、标准、检验、计量、认证、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工具箱”赋能作用,共同培育发展竹产业新质生产力。
因链施策,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闽北盛产好竹,“一根竹”到底能产生多大价值?
在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竹空间”展厅,竹子“摇身一变”成为精巧的桌椅、柜子、摆件等各式家具和装饰品。“双羿在推陈出新方面下足功夫,拥有172项专利技术,竹家居用品等产品中98%销售给瑞典宜家,订单量保持稳定增长。”福建双羿竹木发展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卓然冰说。
由于欧洲客户对环保和品质的要求较高,双羿公司在竹资源开发、竹材加工、竹制品生产以及销售等环节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虽然企业内部工艺流程质量得到了保障,但是上游供应链企业产品却不够稳定,质量管理一度遇到瓶颈。
为帮助企业解决难题,2019年开始,市场监管部门在南平市竹产业链链主企业中开展卓越绩效管理、精益管理、7S管理、品牌建设等培训指导。双羿公司作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服务的链主,带动其上游的尚华公司和大简公司两家链员企业共同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对双羿供应链企业质量瓶颈识别,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二级供应商尚华公司的竹材分解一直由人工操作,效率低、破条破损率高,浪费了竹材资源。双羿公司与尚华公司通过联合攻关,开发了智能竹筒自动测厚破条设备,实现连线生产,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更加安全,质量合格率从91%提升至98%。
通过链主和链员企业质量的共同提升,双羿公司的及时交货率由2020年的94%提升至100%,产能从2020年的15条生产线提升至24条生产线,经济产值由原来的1.7亿元提升至3亿元,被评为中国竹产业品牌十强企业。
“总体上看,南平竹林质量和综合效益还需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链体系构建、新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等方面有待提升。”省市场监管局科信处负责人李海明说,在赋能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竹板材领域、竹家具(快消品)领域、笋食品领域等重要环节,围绕链主企业需求,开展标准制修订、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建设等工作;组建竹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提供质量安全提升服务、产品研发、免费技术培训、搭建交流平台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强化多元要素协同,推动质量变革创新。
标准赋能,全链划齐品质标高
用原竹做支撑弹簧的沙发、竹编刨切的内饰板……走进福建省祥福工艺有限公司竹空间体验馆,丰富多样的竹产品琳琅满目。“依托工艺创新,一根毛竹拥有了百般变化。”祥福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梁东说。
经过开片、制条、炭化、热压、精切等20多道工艺,毛竹变身为一块块竹板材,极大方便了后续深加工。然而,早期各板材加工企业在制材工艺、基材竹龄、炭化时间等方面的指标不尽相同,导致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出现应力不均、色差不一等问题,影响下游竹产品质量、销售和价格的稳定性。“下游竹制品成品质量问题中70%由板材质量问题导致。所以,强化竹产业上下游全链条质量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梁东说。
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指导南平竹产业行业协会研究制定板材团体标准,统一竹材的质量与尺寸,确保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推动竹产业降本增效。
此外,通过梳理祥福公司原材料采购验收程序,省市场监管局科特派团队将工艺设计要求与竹板材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相结合,对原材料验收要求进行修订,对板材胶层黏结强度、耐候性能都设置了准入条件。“我们与祥福公司探索共享实验室模式,利用我院先进、齐全的检验检测手段为祥福公司的原材料验收提供技术支持。”省质检院家具所所长刘骏对记者说。
“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祥福公司作为链主企业,按照企业内部管理标准、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标准四个大类实施标准化建设。通过强化对上游企业板材质量体系管理及质量标准化建设,促使下游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8%提升到98%。”梁东对记者说。
板材质量的统一和提升,是市场监管部门赋能南平竹产业标准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7年,我们调研时发现,适合南平市竹产业发展的标准数量不多,南平市及各产竹县没有发布关于竹产业的农业技术规范和团体标准,公开声明的企业标准仅有24项,现有的竹子标准没有覆盖完整的竹产业链,这与南平市竹产业发展不相称。”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程晓明说。
“市场监管部门组织链长单位、链主企业、链员企业以及标准化技术团队携手创新,探索竹产业‘标准化+’模式,开展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鼓励支持企业参与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开展竹原材、竹板材、竹条、竹丝等4项竹原材料团体标准立项编制,加快推进全竹‘茶空间’标准制定,服务竹产业品质提升和区域品牌的打造。”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归洪波说。
据统计,目前,南平市已主导或参与制定竹产品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省地方标准2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79项,涵盖竹成材、竹地板、竹制品、竹炭等领域。
专利护航,竹产品挂上金招牌
当前,竹木产业正处在从传统粗制加工向精细工艺品生产、品牌化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目前,南平已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3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25家竹企业入选“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将竹家居融入“空间+产品+服务”的“武夷山水·茶空间”经济新业态。
日前,在位于政和鹤林工业园区的福建省九竹工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自动化异形竹茶盘生产线上忙碌生产。据介绍,九竹公司仅竹茶盘就有600多种不同的造型与花纹,仿古工艺品、酒店用品、茶水柜等各式竹制品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的产品不只是家具,更是工艺品,设计上注重客户的体验感。产品七成以上实现线上销售。去年,5个工厂总产值达1.8个亿。”公司董事长吴发昌介绍,线上销售对产品创新速度提出了很高要求。很多竞争对手在九竹公司的设计基础上抄袭或改动,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
“抄袭产品在外观和材质等方面看似和原版一样,但制造工艺和品质却难以复制。低劣抄袭很可能毁掉消费者对原创品牌的良好印象。”政和县市场监管局局长范荣辉说,“我们建议家具企业在设计完成后及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不要等到产品公开之后再进行申请。”
“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知识产权培训,帮助我们提前进行专利布局,及时申报专利,减少了侵权行为的发生。目前公司已拥有6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吴发昌说。
近年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为南平竹木企业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维权、专利运用促进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与指导;积极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精准对接,促进专利成果开放许可、专利转让等多种方式的高效转化;高效运用专利权质押融资政策,政和县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授信2亿多元。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下,鑫森炭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记者手记
打造绿色经济新引擎
福建日报记者 林智岚
竹产业兼具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是集生态调节、乡村振兴、富民强区于一体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产业。蓬勃发展的竹产业已成为南平助推“三农”发展,打造绿色经济的新引擎。在“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等举措的推动下,如今,更多物美价廉的竹制品正走进酒店、景区、商超……
如何推动竹产业进一步提质升级?当前,要抓住发展机遇,完善顶层设计,规划好蓝图,为促进企业品牌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引导企业掌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话语权。紧紧把握产品的创新与质量两个关键环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质量、标准、认证等公共体系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竹加工业核心竞争力,突破竹产业传统发展模式,助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同时,还应结合大武夷文化旅游圈的建设,注重竹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当地特色,发展竹海生态观光、竹林休闲保健、竹文化创意等乡村旅游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竹文化建设,打造一批竹文化特色休闲项目,培养一批竹产品购物购销示范点。秉持“科技兴竹”“以竹富农”理念,把发展竹产业作为美生态、富百姓的重要抓手,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