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厦门:科技为犁深耕蓝海
www.fjsen.com 2024-08-31 08:52:27 来源:东南网

厦门以新科技、新材料为支撑,深入挖掘海洋新质生产力,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段性成果显现——

科技为犁深耕蓝海

蓝湾公司科研人员在进行氨糖药品有关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检测。

东南网8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挺 文/图)可抵抗万米深海的强大水压,支撑潜水器抵达全球任何一个海域进行科考作业的新型深潜材料,在厦门落地量产;从深海虾蟹壳中提取出的高纯氨糖,打破多年的国外垄断,已经开始在厦门批量生产;历经16年近600轮筛种,厦企生产的裂壶藻粉被用于喂养奶牛,使得牛奶一挤出来就自带被称为“脑黄金”的DHA……

科技赋能,逐梦深蓝。近年来,厦门重点培育海洋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智慧海洋建设等海洋新兴产业,通过市级专项资金项目带动,重点扶持以涉海企业为主体承担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不断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尤其是今年初以来,厦门以新科技、新材料为支撑,深入挖掘海洋新质生产力,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阶段性成果显现。

记者从厦门市海洋发展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上半年,当地已累计支持海洋产业项目219项,总投资63.14亿元,扶持企业101家。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新征程上,厦门正注入强劲的“蓝色动能”,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蓬勃发展。

新材料:降伏深海之力

配料、固化、机加工、粘贴成型、定制化交付……在中科海锐(厦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海锐”)车间内,工人正在将刚生产的固体浮力材料装箱,准备发送。

看起来就像一块普通泡沫塑料板,却能抵抗万米深海的压力——我国生产的第一台能够在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作业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70%左右体积使用的就是这种新型浮力材料。

在中科海锐同安工厂内,记者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块重达11公斤的长方形新型材料放到水里,这个重物竟然浮在了水面上。

“支撑它不下沉的,是一种叫空心玻璃微球的白色粉末。每一粒粉末都是一个微型空心球体,也是构成浮力材料的基础状态。”中科海锐公司副董事长李辉选说。

据介绍,潜水器使用浮力材料,可以不消耗动力就让潜水器从海底上浮,增加水下作业时间、作业项目和活动半径。“以前的国产浮力材料普遍密度高、强度差,因此不够轻,也不耐高压。以前我国开展深海探索,需要从美国、瑞士进口浮力材料,极大阻碍了深海科学研究进程。”李辉选说,空心玻璃微球的研发,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微米级的空心玻璃微球主要成分是硼硅酸盐,与树脂基体混合并热固化后制成的浮力材料,密度从传统材料的2.0降低到0.9,抗压力达到170兆帕,能够支撑深海万米作业的要求,也打破了国外进口浮力材料的垄断。”

从研发到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力量,经过20多年攻关,中科海锐科学家团队攻克了空心玻璃微球增强、树脂组合物改性、固化应力释放等关键环节的技术难题,开创并掌握世界领先的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软化学法制备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的研制和产业化。

占领科研制高点,意味着新质生产力的迸发。而今,空心玻璃微球已成功应用于塑料橡胶、5G电子、航空航天、汽车等多个领域。去年8月,位于厦门同安区、年产量达1000立方的中科海锐工厂投产,今年预计可向国内外市场提供10余种不同性能的浮力材料产品,也开启了国产深潜浮力材料规模应用的新局面。

近年来,厦门不断完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加速布局海洋新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产业链上游领域。目前,当地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已拥有罗普特、英诺尔等5家上市企业,双瑞船舶涂料、吉龙德、斯坦道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出光纤水听传感器、微型拉曼光谱仪、光纤放大器等海洋立体监测光纤传感器元器件,防污防腐涂料等一批高技术产品。

新医药:提纯海洋精华

“全球3.55亿名骨关节炎患者中,中国就有1.55亿名。”今年4月,蓝湾氨糖取得药品制剂批准注册证书,成为我国新药品法实施以来获批的首个硫酸氨基葡萄糖药品。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湾公司”)董事长林秀芬介绍,全球70多个国家都把该药品作为原发性及继发性骨关节炎的一线临床治疗用药。这一新药的获批,在我国骨关节炎治疗领域影响深远。

作为国内高纯硫酸氨糖行业开创者,蓝湾公司20年前实验室月产量还不到1公斤。如今,该公司已经拥有年产能100吨、年产值达10亿元的生产线,建成全球唯一的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生产基地。

据了解,蓝湾公司所生产的高纯氨糖纯度大于99%,且不含钾、钠、氯离子,无使用禁忌,是国家高纯硫酸氨基葡萄糖标准样品,在全球范围内品质领先。在获得批文研发生产氨糖药品原料及制剂后,厦企生产的药品将比肩国际一线氨糖药品,技术指标比国际标准更高,产品质量更优秀,可有效地替代进口。

向海发展,借助地方提供的载体平台等助推器,发掘海洋新质生产力,扎根本土的汇盛生物同样是厦门涉海企业向“新”发展的典型代表。

今年1月,总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的汇盛生物新生物发酵产业园一期投产。该项目可年产3000吨藻粉和6000吨藻油,产品将销往世界各地。

DHA是构成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脂肪酸,被认为对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没有经过食物链传递,提取自海洋微藻的DHA藻油相对更安全。”汇盛生物总工程师钟惠昌说,“公司生产的裂壶藻粉以海洋中富含DHA的裂壶藻种为原料,给奶牛摄入后,可以在体内自然吸收代谢富集DHA,并转化到乳脂中。牛奶一挤出来就自带DHA。”

为了这一成果,汇盛生物研发团队一头扎进实验室,自2008年成功筛选出“HS01”的裂壶藻种母种后,通过微生物定向发酵专利技术继续进行筛种。历经16年近600轮筛种,最终筛选出纯度更高、更稳定的藻种,用来生产更安全、更纯净的裂壶藻粉及DHA藻油。

借助这一业内首创技术,汇盛生物成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欧盟有机认证、美国有机认证、美国FDAGRAS认证和欧盟NOVELFOOD认证等国际权威认证的DHA藻油产业化企业,也是伊利、蒙牛、光明等知名品牌牧场DHA饲料的唯一指定供应商。

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厦门已生产出多种形态微藻DHA、香兰素、藻酸盐敷料、蛭弧菌、高纯度氨糖、辅酶Q10等大批海洋生物制品,涌现出金达威、蓝湾、鲎试剂、汇盛等海洋生物骨干企业。

“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科研优势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厦门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初以来,厦门多项海洋生物制品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海藻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海洋动物新型抗菌肽的发现及其产品创制与应用”相继获得我省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一等奖。

新装备:打开航海“天眼”

茫茫大海上,总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时刻关注往来船舶动态,及时向地面基站回传数据。这就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新诺北斗航科信息技术(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船舶北斗导航系统。

作为国内最大的船舶通信导航电子设备生产制造商之一,新诺北斗自主研发的ESC电子海图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0%。“20多年来,我们专注于智慧海洋赛道,力争逐步摆脱对进口设备和技术的依赖。不久前,我们与华为达成合作,基于北斗技术及鸿蒙生态,加速推进船舶智能驾驶舱装备领域的全方位国产化进程。”公司副总经理黄渊介绍。

面对挑战,新诺北斗做足准备。今年4月,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多功能船舶驾驶智能化装备MIBT,高度集成北斗高精定位、电子海图系统、自动识别系统等功能,深受业界欢迎,上市后订单接连不断。近期,MIBT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CCS认证),可广泛应用于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能船舶等领域。

今年底,新诺北斗新园区将投产,预计可年产30万台(套)船舶智能驾驶舱通导设备,产能激增数倍。“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国产化设备走出去,提升船舶卫星通信设备里北斗的应用率,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乃至更大国际市场中擦亮北斗‘名片’。”黄渊说。

责任编辑:李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