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滴水兽:栖息檐边厝角的精灵
2024-09-03 10:07:0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狮形陶瓷滴水兽 鲤鱼形陶瓷滴水兽 石榴形灰塑滴水兽 滴水兽是近代闽南番仔楼建筑上独有的一种排水构件,造型多样、色彩活泼,多出现于墙檐厝角,兼具实用与装饰意义,是闽南地区中西文化交融历史遗产的典型代表。 滴水兽虽然出现于近代,但是在中西方建筑史中早有类似其构件的存在。中国现存最早的螭首散水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的古邺城塔基,当时或仅作为礼制建筑的排水构件,尚未有明确的等级色彩。至宋代,李诫在著作《营造法式》中突出了螭首作为殿宇建筑的构件定式。明代后,螭首被正式限定为皇家建筑御用。北京故宫作为明代皇家建筑的典型代表,三大殿主体台基上至今完整保留了1142个螭首散水遗存,每当雨季来临,即向世人呈现“千龙吐水”的恢宏景观。 在西方,类似的排水构件滴水嘴最早发端于古罗马时期,作为城邦建筑外墙的装饰性雨漏。12至16世纪,伴随着中世纪教堂建筑的兴起,教堂建筑的排水口多装饰有石雕怪兽造型,被称作滴水嘴兽。法国巴黎圣母院外墙的滴水嘴兽即典型代表,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虽然由于中西文化的背景差异,螭首散水和滴水嘴兽所承载的具体象征意义有所不同,但两者在实用性、艺术性、象征性上相互交融的构件特色,与闽南滴水兽的创作表现异曲同工,都可视为闽南滴水兽前身。 滴水兽作为闽南地区番仔楼的特色排水构件,最早出现于1900年左右。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政府颁布法令:“除华侨海禁,自今商民在外洋,无问久暂,概许回国治生置业,经商出洋亦听之。”至此,出海谋生的侨胞才获准回国置办家业。这些侨胞兴建的洋楼俗称为番仔楼,带有些许欧洲殖民时期巴洛克建筑装饰意味。闽南滴水兽多见于番厝私宅,题材多为瑞兽和吉祥花果,现今的遗存多集中于泉州地区,厦、漳地区较为罕见。 闽南滴水兽的制作工艺类型多样,先后历经了5个时期的工艺沿革—— 灰塑是闽南滴水兽最早的制作工艺形式,出现时间大概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工匠在现场制作的草模中,混合糯米汁和石灰,倒入模具成形风干后进行彩绘上色。灰塑滴水兽是闽南地域性建筑装饰工艺对外来建筑装饰构件创造性的衍变,充分体现了近代闽南建筑文化独立、开放的包容性特征。早期的灰塑滴水兽多见石榴、佛手、仙桃、狻猊等造型。其中,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中遗存有大量的多籽石榴滴水兽,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表达了人们对家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景。 由于近海地区空气盐度较高,石灰材料易受到雨水、风化等侵蚀,早在清康熙年间,闽南、潮汕一带匠人就开始尝试以彩瓷片嵌贴于灰塑坯体表面,成就剪瓷雕工艺,又称“堆花”或“嵌瓷”。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是剪瓷滴水兽最为盛行的时期,也代表着闽南滴水兽制作技艺的最高峰。在惠安县龙苍村、晋江市福林村等侨村的番仔楼上,至今可见大量的鳌鱼、老虎等剪瓷滴水兽。泉州城区中山路的古厝民居上也零星可见它们的明艳身姿。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水泥材料在建筑行业得到普及,水泥较于石灰硬度更高,防水、防风化能力更强,但水泥浆的粘连性远不及灰糍,以水泥作嵌瓷媒介,瓷片较易脱落。因此,水泥滴水兽逐渐脱离了剪瓷,成为独立的工艺形式。如今,在石狮市永宁镇的宁东楼、观潮楼、养浩楼等番仔楼上都还可见到水泥滴水兽的身影,如鲤鱼、狮子、佛手、石榴等。 20世纪70年代左右,琉璃滴水兽曾短暂出现于闽南地方建筑装饰中。在泉州市泉港区峰尾古城的观海楼上尚保留有一处鲤鱼造型的琉璃滴水兽,至今翠色欲滴、艳丽灵动。但因琉璃工艺对土质要求较为严格,多烧制于我国北方,所以闽南琉璃滴水兽遗存仍较为少见。同时,20世纪70年代闽南制陶工艺的发展使得陶瓷滴水兽产品大量普及,这或许也是造成琉璃滴水兽在闽南地区未能流行的因素之一。 20世纪70年代,闽南地区建筑行业繁荣,晋江磁灶窑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产业转型,开始大量烧制建筑陶瓷构件,陶瓷滴水兽应运流行。闽南的陶雕工艺在明末清初已然精湛,存世的漳州窑鸟兽器物造型栩栩如生。陶瓷滴水兽采用模具成形技术代替了传统陶雕工艺,产量大且价格低廉。这类滴水兽在素坯的表现上虽不及传统陶雕工艺精致,但概括的形象、随性的着色,却也使其愈发憨态可掬。陶瓷滴水兽在晋江五店市、梧林传统村落和石狮永宁古卫城的番仔楼随处可见,是目前现存最多的一类滴水兽。 在新时代的城市文化空间里,滴水兽逐渐成为闽南城市特色文化的宣讲者和代言人。它们或栖息于城市的檐边厝角,或化身为文旅物件活跃于坊市,在迎来送往间撩拨旅人的情思。 (作者单位: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