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刘先生:退伍支持乡村振兴 建设家乡二十余年
www.fjsen.com 2024-09-29 10:24:04 练为泉 张立庆 施良德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讯(本网记者 练为泉 张立庆 施良德)“我伯伯刘宗裕在宁化县读书时就参加了红军,在泉上镇打了土匪,据亲人所述他参加了不少战斗。”河龙乡下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先生与记者娓娓道来。

作为红军后代,刘先生秉承红军先辈的红色精神,他在1987年开始参军,1991年退伍回到家乡担任村干部,参军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至2021年担任下伊村党支部书记。

守好一粒米

在1933年,中央军委在福建建宁连接江西瑞金之间的宁化县境内设立若干中、小兵站,其中河龙中兵站设立在上伊伊氏家庙。据了解,过去河龙是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中央主力红军从中央苏区战略中心、纵深区驻地前往建宁、泰宁作战,作战后撤回休整,都需要经过河龙。中央军委为确保这一交通线安全畅通,在此设立了河龙红军兵站,自此河龙红军兵站在革命斗争中发挥出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河龙兵站为参战红军部队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极大地支持了前线的反‘围剿’斗争。”宁化县委党史方志室原主任刘根发介绍,河龙兵站配备有管理及医务人员,并设立红军收容所,主要负责收容沿途落伍的红军伤病员、为前线运输作战物资、接转护送伤病员和部队人员、转送机关文件等任务。

河龙贡米产业园生产线。宁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河龙中兵站设在河龙乡,这里平均海拔600多米,是宁化县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乡,下伊村是宁化县河龙贡米文化园的所在地,下辖10个村小组。这里年平均气温16.2℃,昼夜平均温差达10℃以上,80%以上耕层厚度超过20厘米,土壤肥沃,病虫害少。“河龙贡米”早在北宋时期就被作为贡品进贡。得益于优良的生态环境,加上当地村民的精耕细作,富含多项有利人体的微量元素。

但是,优质的资源、独有的特产,并没有让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刘先生深知农业劳作的艰辛和农民的辛苦。贡米虽好,但难种,贡米茎杆细嫩、易倒伏。刘先生告诉记者,近些年,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改善。

近些年,河龙乡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平整、集中连片,水渠、机耕路等整修一新。此外,河龙乡人民政府与中科院谢华安院士签订河龙贡米战略合作协议,后成立了由谢华安院士领衔、省内8名水稻专家组成的河龙贡米院士专家工作站,于2011年起对河龙贡米品种进行科学研究。“专家工作站就在村里,技术问题能解决。种之前就和公司签了订单,能收就能卖。种得多政府还给补贴,很多村民还想再扩大种植规模。”刘先生说。

2014年,刘先生同村民一起建设河龙贡米广场,2015年建设河龙贡米小院,在贡米小院内设贡米展馆、稻博馆、农耕文化展示区。如今,河龙贡米不仅有文化底蕴的加持,更有河龙乡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正高级农艺师曾仁杰等专家的帮助,还有了河龙贡米“专用肥料”,施用后不仅能强壮稻谷的茎杆、叶片,提高抗稻瘟、抗倒伏能力,而且可提升米质,改善口感。

从插秧到病虫害防治再到收割,现代化机械设备替代了大部分人工,效率也比以前更高了。村民谢贤辉今年70岁,夫妻两人种了10亩稻子。他告诉记者,“很快就要开始收稻子了,今年又会是个丰收年。”

近年来,宁化县着力做大河龙贡米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市场、做响品牌,先后成立宁化县河龙贡米协会院士专家工作站及省级专家服务基地,填补了河龙贡米高端品种空白;引领公司采取“公司+协会+科研单位+基地+农户”的新型订单种植发展模式,种植规模由原产地300亩发展到2024年宁化县的8万亩。

三明河龙贡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组建一支覆盖贡米主产区的专业化的、网格化的种植指导员。该公司以订单方式向农户收购河龙贡米,收购价是每百公斤400元,按亩产400公斤计算,每亩可为农民增收300-—500元左右。据曾仁杰介绍,宁化今年河龙贡米种植面积约8万亩,仅此一项,就可为全县农民增加收入达2400——4000万元。

据统计,2023年,宁化县河龙贡米种植面积5万多亩,年产河龙贡米2.1万吨,总产值达3.82亿元,带动8665户种植户增收。随着河龙贡米品牌的“强起来”,乡亲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我们要努力把品种做得更好、把品质做得更优、品位做得更高、品牌做得更响,把河龙贡米产业打造成高收益、有奔头的产业,像守护好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河龙贡米品牌。”刘先生说道。

当好一个“家”

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河龙周边峰峦叠嶂,山高林密,易于隐藏,团匪时常出没,袭扰新生的苏维埃红色政权。为捍卫革命胜利果实,红军独立第七师、宁北游击支队、红军新编独立第七师等地方革命武装,经常向北游击河龙、水茜、安远等地,对当地团匪给予有力打击。

6月,峰峦叠嶂中的下伊村福乐园里的200亩杨梅树结出了一个个红彤彤、圆鼓鼓的果实,村民们正帮着采摘杨梅,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多年来,福乐园用工人数在12人左右,是下伊村持之以恒做的精准扶贫项目。由河龙乡政府牵头,积极对接福建省农科院,下伊村打造精品果园,通过省农科院果蔬所的专业人员指导,搭建精品杨梅示范片,成熟后的杨梅口感、甜度都更好。

河龙贡米文化园航拍。宁化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2019年,河龙乡下伊村党支部牵头收回了荒废的杨梅山基地,通过改变经营模式、加强管理、加大投入,把山地资源盘活,与企业共同开发,使该山场成为了村民们的“家门口”就业基地。

“前两年气候好的时候,杨梅采收的村财收入可以达到大几万元。”刘先生如是说,杨梅林目前加盖了防雨棚,经现场观测,通过避雨栽培的杨梅果实个头大幅增加,口感更加鲜美,甜度更高,果品价格比对照提高10元/千克,杨梅果实采摘不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杨梅果实的商品性和收获产量大幅提升,亩增收2000元以上。

据刘先生介绍,每个月梅林都需要看管、养护,村民陈发喜通过自身劳动在这里实现增收,他高兴地说:“我在这边帮村里面管理了有四年了,做肥料、除草、打虫等工作,做工每天有80元。”

目前,河龙乡下伊村杨梅山观光休闲康养基地总占地面积500亩,种植东魁杨梅、果冻橙、猕猴桃等作物,是集“杨梅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康养休闲体验点。

接续奋斗,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在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展现出蓬勃动力。在刘先生看来,长征精神是“同奋斗”,是“建设好村里这个‘家’”。“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都是我和村民一起铺设的。”刘先生一边和路过的路人打招呼,一边介绍道。

一排排新房在刘先生和村民的努力下,整齐排列在稻田周围,刘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村把之前的土墙房和危房拆除,沿着稻田建新房,村民的生活水平不仅提高了,村容村貌也得到极大改善。前几年‘美丽乡村建设’又把村里房子的外立面修缮一新。”

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到达贡米小院,村民正在院外在制作当地小吃“糍粑”。院内不时传来“上架”的声音,“我们的贡米软而不粘,口感好,营养丰富,现在在1号链接已上架……”在下伊村贡米小院的电商直播间内,主播正通过手机向网友推介河龙贡米。刘先生说:“这个直播间不止卖贡米,我们当地农户的其他产品,比如野生菌、稻花鱼干也会在这里推介。”

“村里不分大小事,想要当好这个‘家’的家长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时刻同群众在一起。”刘先生认真地说道。刘先生同事的黄丽云于2012年返乡,目前担任下伊村书记,之前在外地做导游的她,经常会向游客介绍家乡的河龙贡米。

除了杨梅林和河龙贡米外,下伊村还建设有1座矿场与木材厂,还有300亩的光伏发电站,这些每年为村财增收15余万元。“这些钱首先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问题,剩下的拿出来给村民分红。”刘先生告诉记者。

20多年来,刘先生坚守初心,发扬红色精神,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在家乡的建设中去。下伊村有两位书记“保驾护航”,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蔡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