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0月1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昨日下午,“闽都十二时辰”福建工艺美术七十五年发展历程展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启幕。展览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指导,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主办。
“闽都十二时辰”福建工艺美术七十五年发展历程展举行。
全景展现福建工美75载辉煌历程
展览以“闽都十二时辰”为主题,选取12个历史关键节点为叙事主线,以“起、承、转、合”四大板块承载,通过该时间节点创作的作品折射该时代的工美风华。展览基于宏大的史观,将福建工美75年发展成就与其所扎根的2200多年闽越文化土壤有机联系起来,突显文化自信。
“闽工开物,巧夺天工。”策展人、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余卫平说,福建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物阜民丰,能工巧匠世代承袭。而福州作为福建省会,也是闽越的古都,以闽都福州指代八闽的工美器物文化,也是“闽都十二时辰”的题中之义。
展出的工艺美术精品。
122件精品佳作彰显时代特色
此次展览为期17天(9月28日-10月14日),共展出百位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122件工艺美术精品,涵盖了寿山石雕、木雕、漆艺、漆线雕、陶瓷、软木画、料丝刻纸花灯、牙(骨)雕、贝雕、竹藤草编等福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种类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堪称福建工美的一次艺术盛宴。
此次展出的精品佳作,不仅代表了福建各工美门类的艺术高度,且具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有不少作品是首度在公众面前亮相。展览上,还有一些独具网红气质的作品。比如,陶瓷作品《神话》,薄如蝉翼尽显“远看是纱,近看是瓷”独门绝技。
又如,脱胎漆器作品,两米高塑像《伟人毛泽东》,曾风靡上海世博会瓷雕作品《世博和鼎》等作品,除了在体量上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外,在内涵上也与国庆主题协调呼应,节日氛围感拉满。
“闽都十二时辰”福建工艺美术七十五年发展历程展举行。
金融助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探索金融助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寻求产融创新之道。本次展览在中国建设银行福建分行设立了分展馆,共展出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20件。福建省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共同举办工艺美术产业融合发展对接研讨会。邀请工艺美术的专家学者、工艺美术行业名师大匠和企业参与,了解工艺美术产业需求,宣传金融助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政策,实现资源对接。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与福建工艺美术特色产区、部分工艺美术重点企业代表及金融界人士齐聚一堂,纵论工艺美术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及文化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之道。
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游客驻足。
福建是工艺美术大省、强省。福建省工艺美术主要品类有雕塑(包括石雕、木雕、玉雕等)、漆艺、工艺陶瓷、工艺花画、竹草藤编织、金属工艺品、抽纱刺绣、戏装道具、民间工艺品等13大类、100多个品种。2023年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已形成一批相对集中的工艺美术产区,包括惠安“世界石雕之都”、德化“世界陶瓷之都”、仙游“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安溪“世界藤铁工艺之都”等4个世界级区域品牌,福州“中国寿山石文化之都”“中国脱胎漆艺之都”、莆田“中国木雕之城”、泉州“中国工艺美术之都”、南平“中国建盏之都·建阳”等11个国家级区域品牌。
牙雕《回娘家》
部分展品抢“鲜”看
展览现场,精品佳作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时代的特征及不同寻常的故事。
“兰记”薄料印锦《鼎炉》,沈绍安脱胎漆器的代表作,三足鼎立,鼎足十分有力,象征权力、诚信、如意。侧面双耳,象鼻卷珠、取意太平有象。中部胸怀古朴大灵芝,回形金锦环绕。
寿山石雕《福满门》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先生之遗作,该作曾于1958年在福建省工艺美术展上荣获“优秀奖”。以群为主,以情为意。母猪膘肥体壮,似乎带着盈盈笑意,小猪憨态可掬,充满着乡土气息,形态变换间,又透出缕缕温情,极富人情味。
牙雕《回娘家》系由福建木雕(象园派)代表性传承人阮宝光先生1962年作。该作是他在传统雕刻技法中融入现代美学、雕塑技法,将美好女性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形神并茂,曾轰动艺坛。
大型雕漆《和为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师永将木雕、绘画、雕漆技艺综合运用,将写意、工笔、菱形锦纹运用的非常精妙。在题裁的选择上,融合了独特的创作理念,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刻画出树木、殿阁、人物等形象,具有超凡脱俗的表现能力。
漆线雕《神武大将军》,虽只是一副铠甲,却尽显其雄浑威武之姿。在漆线的盘缠堆叠中,精美异常,鳞甲片片分明,金线丝丝入扣,金属感十足。
瓷塑《仿宋自在持莲观音》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连紫华2014年受中国国家博物馆委托创作。该作是国家一级文物宋代木雕《自在持莲观音》的“瓷塑版”复刻,器型大,且跨界创作,难度之大,可见一斑。前后历8个多月时间反复试验才最终面世。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