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洋溢着满满的福州风情。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通讯员 陈玫 摄
东南网10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实习生 郑玮婕)
“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人奋争不息的品格和忠贞不渝的信念……”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让我们一同打开手心里的这一盏灯,点亮他们曾走过的那一段不平凡的路……”
台上,女主角林蔚然说话间举起了手机,开启手电功能,挥舞了起来。
台下,观众们也纷纷挥动手机。瞬间,全场“星”光闪耀,赞叹声、掌声跟着响了起来。
这是沉浸式戏剧《最美的茉莉花》演出中的一个小高潮。1日至7日,该剧在福州三坊七巷中瑞剧坊完成了首轮演出,获得了众多观众、游客的肯定。
剧目流溢的精神感染众人
据介绍,《最美的茉莉花》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排,讲述了青年学者林蔚然与台湾青年叶思博走进三坊七巷研究福州历史的故事。
作为沉浸式戏剧,该剧带来了别样的体验。8岁的潘若晴在观剧时自告奋勇地参与了“山楂人”叫卖的演出片段,还通过做游戏赢了一串冰糖山楂。“演戏太好玩了!还有,台上小姐姐们戴的三条簪好美呀!”小女孩兴奋地说。
“85后”朱嘉希曾是一名历史学专业学生,但在现场观剧后,她仍大感惊艳:“从林徽因到‘福州八才女’,从《与妻书》到林氏忠烈,从烟台山民国建筑群到闽剧流衍的历史……这些流动的历史画面,不仅让我们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风貌,更对那些在史册中熠熠生辉的灵魂充满了敬意。”
剧中林徽因的扮演者、“95后”演员林青霞告诉记者,林徽因是集才情和风度于一身的奇女子。“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她都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追求梦想。我们这部剧是百年巨变中一幅闽人接力奋进的历史画卷,在这幅长卷中,林徽因的人格和精神更加闪闪发光,带给我许多感召和启迪。”她说。
主创中的另一名“95后”张鑫,是该剧的第一编剧。生于黑龙江大庆的她在福建师范大学求学7年,福州的山川风物、人情地貌都“刻进了她的生命之中”。
她说,在这部剧中,自己最想表现的是“女性精神和思想的传承”。在她看来,三坊七巷走出过许许多多才女,比如,冰心、庐隐与林徽因并称“福州三大才女”,包括寿香社的“八才女十姊妹”在内,这些女性对福州的贡献非常大。
“福州今天的繁华包含着诸位优秀女性的一份力量,可以说,福州的城市精神气质里就有一种母爱的慈悲和母性的光辉。”基于此,张鑫设计了围绕林徽因的故事主线,又构思了一名文学博士林蔚然作为串联,以后者当代青年女性的形象,传承和守护福州文化。
张鑫说,她发愿要将福州女性的精神力量通过自己的戏剧创作传扬出去。从今年3月开始戏剧创作到9月定稿,《最美的茉莉花》的剧本她改了不下20个版本。
剧本中,最打动张鑫自己的,是她从林徽因原话中提炼出的台词——“先人留下的至宝,如今要焕发光彩,只能靠我们这些后来人来守护,薪火相传!”
通过戏剧活化非遗
“从三坊七巷寿香社‘福州八才女’的题材,到林徽因的IP;从福州三条簪、国家级非遗闽剧等地方文化名片到两岸一家亲的历史呼唤……我们想通过一部剧活化福州的非遗元素并展现给大众,希望大家看了之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敬畏尊崇之心,给福州的历史文化带来更多流量和留量。”《最美的茉莉花》导演、省实验闽剧院副院长林杰如是说。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担任该剧总策划。据她介绍,这已是该院创排的第七部沉浸式戏剧,无论从创作经验上,还是合作模式上,都日趋成熟。
据记者了解,省实验闽剧院创排的7部沉浸式戏剧探索出了多种合作模式。比如,《宋词里的福建》是与福建博物院战略合作,与同名展览“宋词里的福建”相得益彰。《最美的茉莉花》则是与福州市鼓楼区达成战略合作,在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剧场内演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此外,《明月照溪尾 福气满罗源》采用院地合作的方式,是院团与罗源县形成一系列闽剧推广的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在罗源历史文化街区溪尾街打造文旅融合名片。数据显示,《明月照溪尾 福气满罗源》上月20日在溪尾街闽剧艺术街区的开街演出,全网观看量超431.8万次,转发、点赞、评论、社群互动量超5.7万次。
“还拿《最美的茉莉花》这部剧来说,国家级非遗闽剧元素、原创歌曲、影视表现手法、舞蹈、福州评话、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得到熟稔运用,与观众体验无缝对接,得到了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等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国庆期间各地游客的良好反馈。”周虹说。
“近年来,我院一直致力于沉浸式戏剧的创作,未来也会长期坚持下去。我们希望,有400多年历史的非遗闽剧,在新时代也能担纲起闽派文化排头兵的重任。”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