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闽人智慧 | 福建这所大学,把“分校”开到了海上!
www.fjsen.com 2024-10-24 21:12:46 福建日报记者 林闻 游笑春 黄星榕 来源:福建日报全媒体传播中心、“闽人智慧”编辑部

1921年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

这所成长在海边的大学

成为了中国海洋学科的摇篮之一

百余年后

还拥有了一个特别的“第五校区”

它的名字叫“嘉庚”

《闽人智慧·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第五期

看“海上厦大”如何赓续嘉庚精神

百年梦想照进现实

2024年10月21日,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厦门大学“嘉庚”号科考船面向公众开放。这艘满载着陈嘉庚家国情怀和海洋教育理念的船舶,已经在大海上航行了7个年头。

image.png

“嘉庚”号科考船 图源:厦门大学

自2017年交付使用以来,“嘉庚”号已执行了54个科考航次,平均每年的航次作业天数近270天,总航程近19万海里,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航行近9圈,并且获取大量高质量的海洋数据和样品,产生了超过100项科研成果。

“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以此内利民生,外振国权”,早在124年前,陈嘉庚先生就振臂一呼,为中国海洋人才培养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image.png

陈嘉庚育才挽海权。图源:天下集美

长期奔波海上、游历各国的陈嘉庚,深知近世以来强国必兴海、兴海必靠人才的道理,办现代之教育,必定不能忽视海洋交通、海洋水产、海洋生物等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深化。早在1921年,他倾囊400万洋银创办厦门大学时,就把海洋人才培养列入重要选项。

厦门大学海洋学科见证了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被誉为我国海洋科教的“蓝色摇篮”。1946年秋,厦门大学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学系。

image.png

厦门大学是成长在海边的大学。图源:厦门大学

步入新世纪以来,厦门大学依旧怀揣海洋强国的宏伟梦想。

如何探索、保护、开发海洋?深潜技术和深潜装备的开发运用是助力科研人员绘制深海的"藏宝图"的关键所在。科考船是进入、观测和研究海洋的重要载体,相比普通船只,大型海洋科考船稳定性强、适航性能好、船载装备先进,能够适应长时间以及各种海洋调查作业的需要。

百年名校厦门大学,曾经没有能够通达远洋的现代化科考船,这严重限制了厦大海洋学科的发展。

海洋学家怎么能没有“海上实验室”?2005年,随着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厦大提出筹建一艘全新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科考船。

2015年,厦门大学科考船开工建造,并于两年后正式交付。在下水仪式上,它被正式命名为“嘉庚”号,这是厦大师生共同投票的结果,为的是致敬校主陈嘉庚,更期望着“嘉庚”号将承载诚毅、忠信、公心和感恩之内涵的嘉庚精神传播至世界各地。

“嘉庚”号是中国第一艘采用国外进行初步设计、国内转化详细设计并建造的崭新合作模式,并由厦门大学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中国深远海科学考察的主力船之一。它的建成,标志着厦门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科考船的综合性高校。

为获取高质量的科考数据,“嘉庚”号采用全电力静音推进系统,配置特殊定制的低噪声推进电机、螺旋桨及艏艉侧推器,水下辐射噪声静音等级高。同时,为获取海洋中含量极低的痕量元素,“嘉庚”号装配了我国首套,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符合国际GEOTRACES标准的超洁净痕量元素专用采水系统“泰斯”。

在“嘉庚”号的支撑下,厦门大学团队向更深更远的大洋昂首挺进,足迹遍布南海、太平洋等海域。

“海上厦大”挺向深蓝

大学的科考船,要支撑科学研究,更要做好人才培养,做文化的传承者。

因此,在安全高效执行海洋科考任务的同时,“嘉庚”号亦积极投身海洋人才培养、致力宣传海洋文化。

image.png

图源:厦门大学嘉庚号

水文、化学、生物、地质、地球物理、大气和相关交叉学科的同步观测和研究,在“嘉庚”号上通通可以实现。厦大许多年轻科研人员的海上科考之路,就是从这里起步,它也因此被师生们亲切地称为厦大“第五校区”、“海上厦大”。

今年7月12日,“嘉庚”号科考船再次起航,搭载第五届厦门大学“海丝学堂”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利用科考船的多学科先进设备,厦大成功将本科生的海上实践性教学从原先的近海“升级”到深海大洋。

在之后的两个月里,共有来自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等10所高校的98名师生,分批参加3个航段的海上实习实践。

依托于“嘉庚”号科考船,通过“海丝学堂”,厦门大学逐步构建了一个跨洋越海、辐射东南亚的海洋拔尖人才培养特色项目。

“嘉庚”号,这艘海洋科研的摇篮,不仅孕育着未来的海洋科学家,还肩负着普及海洋知识的使命,让基础教育的种子在蓝色的海洋中生根发芽。

2020年,“嘉庚”号尝试在海上开启“云课堂”。借助互联网,“嘉庚”号海洋大讲堂与甘肃临夏、宁夏隆德中小学山海相连,打开了传播和普及海洋知识的新方式。

此后,“嘉庚”号便将海洋基础教育的课堂常设在了祖国的海疆上。

自2017年交付运行以来,“嘉庚”号共开展海洋科普讲座、“嘉庚”号海洋大讲堂、公众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的海洋科普及海洋文化宣传活动20余场,现场参与的公众近4万人次。

让世界看到“海上福建”

"嘉庚"号科考船,不仅是科研教育的殿堂,更是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桥梁,承载着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的重要使命。

2019年8月,“嘉庚”号作为第一艘靠泊马来西亚并举办公众开放日的中国科考船,面向东南亚民众宣传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学知识。

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今年7月至8月,“嘉庚”号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公众开放日活动,近5000名当地民众登船参观学习。

“嘉庚”号成为第一艘访问新加坡并在当地举办公众开放日的中国科考船,第一艘访问中国香港并在当地举办公众开放日的国内高校科考船……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三地各界人士有机会了解中国深远海洋科学研究和考察的实力,并亲身感受中国作为海洋大国的担当。

image.png

今年8月,“嘉庚”号首次访问香港。图源:厦门大学

面向海外民众传播中华文化、普及海洋知识,正是新时代“嘉庚”号传承弘扬“嘉庚精神”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做好‘海’的文章”,“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嘉庚”号科考船的启航,正是福建打造海洋强省战略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浪潮,正为福建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蓝色动力",推动其向现代化迈进——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落地;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平潭)等117个国家级、省部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成;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初步形成绿色石化、海洋旅游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3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海洋生产总值近1.2万亿元,同比增速5.5%,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三位,占全省GDP的21.7%。

从“海上福州”到“海上福建”,从“靠海吃海念海经”到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大省,近年来,福建紧抓海洋发展机遇,不断突破核心技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全力追逐海洋强省的“蓝色梦想”。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