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潮声 | 莆禧古城:面海筑堡垒 抗倭声名扬
www.fjsen.com 2024-11-01 09:56:30 陈汉儿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莆禧古城北门矗立着戚继光石像。 黄国民 摄

东南网11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汉儿 实习生 谢欣恬 何玲玲 通讯员 黄汉业 郭霖霞)

秋意渐浓,漫步于莆田市北岸经开区山亭镇莆禧村,村内屋舍俨然、松榕盘踞,年长的村民或三两闲谈,或处理渔具渔获,处处透着惬意与从容。

莆禧原名“浮曦”,北靠平海湾,南临湄洲湾,位于两湾交汇处,因晴天朝阳出海浮于海雾之上而得名,后来由方言谐音演变为寓意吉祥兴盛的莆禧。湄洲湾畔的莆禧古城,既是渔村、古城,更是古时威震敌胆的海防军事要塞。其与惠安崇武古城、霞浦大京城堡同为我省现存的明代三大抗倭古城。

伴海而戍的莆禧古城,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看尽风云变幻,如今,随着古城周边各处景点的更新改造和整体提升,特色餐饮、渔家赶海、研学观光等业态蓬勃发展,古城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抗倭古城雄风犹在

古城北门,高墙之外,矗立着一尊青石雕像。手倚长剑的戚继光双目含威,以躬亲临战之姿巍然挺立。

莆禧,一村为一城。城面积0.48平方公里,面海而建、依山傍水,村中巷弄众多,常住村民2000多人,大多以海为生。村内保留有莆禧天妃宫、鲤江城隍庙、文昌祠等诸多历史遗存,遗世独立,古朴静谧。

莆禧古城筑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时,东南沿海倭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明王朝为了应对倭患,一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并大力加强海防建设。因莆禧地处湄洲湾前哨位置,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兴在奉令选址建造平海卫城时,还命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同时督建莆禧千户所城。

据《重刊兴化府志》记载,莆禧所城位于兴化府东南90里的莆田县新安里(现北岸山亭),所城“周围五百九十丈,阔一丈二尺。墙高一丈三尺,女墙高六尺,共高一丈九尺”。民间传说,当时为造莆禧城,还拆除了兴化湾南岸的镇海堤位于东甲村、遮浪村两段处的石料,并足足耗费4年时间建设,留下“拆东角建卫所”的典故。遗憾的是,莆禧所城的西、南两个城门及部分城墙早在战争中被拆除,目前仅存的千米古城墙,已被认定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易守难攻、鱼米易得、位置险要,是选址莆禧建筑所城的重要原因。”据山亭镇莆禧村原主任陈德顺介绍,彼时,莆禧所城驻军1120人,隶属平海卫管辖。这一卫一所,固守东南沿海最前哨,一时威震海疆。同期筑成的,还有迎仙寨、冲沁、嵌头、青山、吉了、小屿等6个巡检司城,并创设水寨、墩台,形成了完整的沿海警戒防线。

由北门进入村内,先要通过一筒形的狭窄瓮城。入口处,斑驳的青石条与参天古榕嵌抱一处,沧桑印痕可见可触,如同历史的低语,讲述着古城过往。

陈德顺告诉记者,鲤江城隍庙《敕封守御城隍大神》碑文记载了一段极具神话色彩的故事——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倭寇围莆禧城50多天,城隍显灵,“神灯四布,夜夜绕城,寇望城生畏,而自溃鼠窜,城以不陷”。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莆禧军民同仇敌忾,以攻心之计,坚守城池50余日不破,直至戚家军入莆,倭寇败退。后戚继光因此为莆禧所城题写“东海保障”牌匾。

“关于莆禧所城抗倭捕寇的传说很多,已难以考证。据老一辈人说,倭寇甚至还曾爬进北门的涵洞偷袭,结果被城内军民来了个瓮中捉鳖。后来人们就在涵洞口竖起长短不一的石柱,以示警戒、守护,保留至今。”陈德顺说。

在古城东门附近,记者见到一处近3米高的石碑,立于一户人家的大埕之上,碑中刻字“大参将胡公遗爱碑”,据说是莆禧民众为了纪念抗倭将领胡守仁而立的。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戚继光从浙江二度入闽来莆破倭。前锋胡守仁率部日夜兼程、势如破竹清扫了福清和连江的倭点后,直奔莆田,向沿海剩余倭点发起猛攻。其间,胡守仁领兵奋力冲击,所向披靡,擒斩倭寇2000多人,解救百姓3000多人,英勇战斗直至明军收复被倭寇攻陷的兴化府城。当年,胡守仁因功担任莆禧守备,后又升任中路参将、福建总兵等重要军职,在福建抗倭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声名与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为莆禧人乃至莆田沿海百姓所称道。

城间街巷皆有故事

在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因海洋文化、妈祖文化、抗倭文化的交融共存,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建筑和古文物俯拾皆是,这些历史建筑既蕴含着天人合一、宗法礼制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充满地域特色和神秘色彩。

莆禧天妃宫位于莆禧城内北隅,始建于南宋,初名“崇福夫人庙”,即莆禧妈祖庙。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所城时重修,并根据当时妈祖的封号改名“天妃宫”。莆禧天妃宫坐东南朝西北,保留宋代建筑风格,占地面积521.6平方米,土木结构。前殿与中殿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柱,抬梁、穿斗木构架。

作为少数由宋代留存至今的妈祖庙之一,莆禧天妃宫几经兴废,仍存有明清两代的匾额、楹联、石兽等不少珍贵物件。宫中供奉着一尊宋代木雕妈祖像,木雕像为执笏坐像,关节灵动,栩栩如生,为宋代南派木雕珍品。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宫内天井中,还保有一株千年灵桧,树干已因雷击呈空心状,表皮枯槁,整体呈现颓败的炭色,但树冠却郁郁葱葱,四季常青。据守庙人介绍,这株桧树植于宋代,与天妃宫同龄,是目前已知最年长的妈祖庙树,已成为当地一处“会呼吸”的宝贵文物。

作为一座传统的沿海小城,全村随处可见老石头房,屋以块石垒筑,高低错落有致,以城隍庙为中心沿坡道依次分布延展,与山形合为一体,连通的巷道也呈放射状。跟着村民在古城内一路探访,穿越街巷,至开阔处,每每有一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感。

行至位于城中心的十字街,青石板路铺就的街道两旁,是土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城中心风貌依旧,众多的清末古民居完好挺立,共计58处。其中保存完整的是章氏民居和兴盛药局。二者隔街相对,同属章氏人家,一边为生活住宅,一边为经营铺面。

据清宣统二年(1910年)《章氏家谱》记载,明代山西道御史章檗为章氏入莆始祖,后章檗之子章茂安迁到莆禧。章茂安年少即到莆禧,开店谋生,极重诚信,有口皆碑,是为莆禧章氏开基之始,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兴盛药局为其后人章练生所创,据传此人为人实诚良善,但凡穷人前来求医购药,无法支付药资的均予以记账,到年底又一笔勾销,因而生意兴隆,家族兴盛。

沿十字街继续前行,经过形似蜈蚣、共有17节突起的坡路顶路,分别途经三处建于不同年代的梁氏民居,位于莆禧东门208号的梁氏民居是古城众多古民居中少有的两层歇山石木结构,其木构件雕饰精美,如今已改造为梁氏家风家训馆。

据馆内梁氏《世传家谱》(1965年版)记载,(梁氏)一世祖梁峪,随明太祖朱元璋平定金陵,被授予山东平山卫正千户并赠定远将军;二世祖梁海,因征战有功,于宣德二年(1427年)奉命永镇兴化府莆禧城,封武节将军。

位于东门附近的莆禧鲤江城隍庙是当地重要的公共活动中心,始建于宋代,原名鲤江庙,供奉的主神是司马圣侯(唐代抗击安禄山叛军的名将张巡)。城隍庙占地319平方米,歇山木石结构,庙分前殿、中殿、后殿三部分,中间以天井相间隔,并以厢房、走廊相连,严整密合,整个建筑似古代官衙,古朴威武。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爷,红脸黄袍,面容肃穆,与常见的红袍城隍造型完全不同,是全国少有的黄袍加身造型。据当地文史专家武文新介绍,应是明嘉靖年间,莆禧城在抗倭战役中获城隍神显圣相助,民众举“神灯”环城以示神威,令贼寇畏惧。嘉靖皇帝因此封城隍神,赐予黄袍,以表彰其在抗倭中的功绩。此黄袍不仅是对城隍神的褒奖,更是全城抗倭壮士的集体荣耀。庙内“御奖黄袍”之匾至今仍存,铭记着这段传奇。

文化搭台旅游起势

莆禧古城是莆田北岸一张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这里的民俗文化更是地域、历史特色最直接的反映和表现。

正月至元宵期间,古城内红灯高挂、彩旗飘摇,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每年的“莆禧十九日”,都将重现一场乡村年俗狂欢盛宴,“金簪插神嘴踩刀轿、赤脚登刀梯撒铜钱”的民俗表演总能引来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当地百姓以此为传承,纪念古城的抗倭历史。

正月十九当天,城隍庙前,随着响铳三通、长号齐鸣,由腰鼓队、伞鼓队、车鼓队和棕轿队伍等簇拥,福首正装捧香炉带领乡人随城隍大神的八抬彩舆开始绕境巡游。当队伍即将到达坡路顶时,稍作停顿。随后,在骤急的锣鼓声中,巡游队伍的各个方阵,追随当年守城将士的训练冲锋脚步,在欢呼声中向坡路顶奋力冲刺,掀起巡游小高潮。

鸣炮六响后,庙前广场竖起高达17米的刀梯,共21级,高耸空中。“僮身”身着红肚兜、红缨裤,开始攀爬刀梯,他空手抓利刃、赤脚踏利刃,手脚并用,动作利落不停歇,在众人的惊叹叫好中登顶,随即于刀梯最顶端,撒下寓意平安好运的铜钱。

“爬刀梯除了展现沿海人民勇猛敢拼的性格,攀上梯顶也有登高瞭望之意,展示古城军民抗倭御敌的矫健身姿。莆禧以爬刀梯的独特仪式,重现莆禧先民为保家卫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莆禧村村干部郑冰茹说。

古城迎宾至,秋风送客来。“从市区开车过来大概45分钟,这里相对小众、干净,拍照很出彩,准备今晚在这露营。”光脚走在沙滩上,来自莆田城区的市民陈雅说。

近年来,北岸经开区投入约4000万元,对莆禧附近的女儿湾海岸带进行修复,完善管养步道、休憩平台、木麻黄林、旅游栈道、观景阳亭等基础设施。“女儿湾景区全面提升后,将与莆禧古城形成互动,通过有机融合滨海风光和海渔文化、明城古厝和抗倭文化等文旅特色资源,为后续建成女儿湾3A生态景区和莆禧古城3A景区奠定基础。”区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王国平表示。

入夜,北岸“最美滨海景观道”——妈祖城海堤路流光溢彩,一旁的酒店灯光和沿岸灯火渲染出旖旎夜色,轻柔的海风送来丝丝凉意。市民在此搭桌纳凉、品茶闲聊;年轻人搬来音响一展歌喉,路人围观哼唱。

妈祖城海堤路全长4.8公里,于9月底竣工开放,是G228线北岸段滨海风景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打造滨海旅游线路的关键环节。“清晨伴随海风晨运,晚上就着月色漫步。在这里,感觉整个人都放空了,时间也慢了下来。”来自宁德的王柳凡忍不住跟父母视频分享海岸美景。

吃住行是保障消费者旅游体验感的基本要素。由莆禧古城东门眺望,海堤路一侧,悦海壹号大酒店巍峨高耸。该酒店于去年投用,按四星级标准建造,占地40亩,已开放的106间客房均为海景房。酒店负责人陈文庆是北岸本地人,据他介绍,开业以来,逢节假日,酒店的入住率均在百分之七八十,且多为外省游客。

“目前,G228线北岸段已基本串联形成‘紫玉湖湿地公园—妈祖城海堤路—莆禧古城—女儿湾’滨海旅游线路,眼下,正大力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配套服务品质,将莆禧古城及周边景点有机融合,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体验。”王国平说。

听海

枕海听涛 城堡春秋

□刘益清

洪武二十年(1387年),对福建沿海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可忘却的年份。

这一年,江夏侯周德兴奉皇帝朱元璋之命,在福建海岸线构筑了影响近600年的五大卫城,这些卫城从北至南分别是:福宁卫、定海卫、平海卫、永宁卫、镇海卫。五大卫城辖下,是一系列千户所城、水寨、烽墩等,这些海防设施,构就福建300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海上长城”。

明代福建所城,以北之霞浦大京、南之泉州崇武、中部之莆田莆禧古城最为闻名遐迩。

莆禧扼平海湾与湄洲湾咽喉处,位置极其险要,是守卫兴化府的海上屏障。1387年,周德兴在奉令选址建造平海卫城时,命兴化卫指挥佥事吕谦同时督建莆禧千户所城。

据《重刊兴化府志》记载,莆禧所城位于兴化府东南90里的莆田县新安里(现北岸山亭),所城“周围五百九十丈,阔一丈二尺。墙高一丈三尺,女墙高六尺,共高一丈九尺。计女墙一千四十有九。窝铺二十。辟东西南北四门,各建楼其上。东南北三面阻海,西凿旱壕,长二百一十丈,阔二丈,深八尺”。

莆禧所城按例驻军1120人,隶属平海卫管辖。这一卫一所,固守东南沿海最前哨,一时威震海疆。与卫、所城配套的,还有迎仙寨、冲沁、嵌头、青山、吉了、小屿共6个巡检司城,并创设水寨、墩台,形成了完整的沿海警戒防线。

阅尽风云变幻,目睹世事变迁。莆禧古城外,手倚长剑的抗倭英雄戚继光雕像,犹双眼含威、目光灼灼,以躬亲临战之姿巍然挺立。

至今,这个面积仅0.48平方公里的面海古城,常住2000多人,他们的命运与海息息相牵。古城内莆禧天妃宫、鲤江城隍庙、文昌祠等诸多历史遗存,遗世独立,古朴静谧,呈现出一派历经沧桑的淡然和怡然。

海天蔚一色,波涛连万里。海天如梦,梦里总是永恒的乡关,总是烟火迢递、生生不息的家园,总是代代传承的中华文明。

回首600年前,当朱元璋将蒙元赶回漠北,肇建大明王朝后,一种前代从未有的海权意识,摇荡其心胸。东南数万里海岸线,面朝浩瀚的西太平洋,海外各种势力蠢蠢欲动,已有觑觎东方帝国的企图,使得明朝未雨绸缪,开始自北而南构筑完整的海上防御工事,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宁波卫、平海卫、永宁卫、镇海卫等数百个卫城,横空出世,拱卫国家滨海领土安全。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时,全国共有内、外卫547个,所2563个。卫有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卫城驻兵5600人,所城驻兵1120人,是全国重要防卫力量。

国有门户,不可无守卫。卫城在抵御外寇入侵、保土安民的伟大斗争中,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歌。

而今,600多年风烟散去,盛世重来,大多古卫所,在现代化建设中,嬗变为繁华都市或村镇。如,著名的天津卫和金山卫,成了天津和上海两大直辖市,宁波卫成为重要的海丝起点和沿海开放城市宁波市。福建的五大卫城,也涅槃重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成为文旅热点,吸引了八方游客。

一样的江山,不一样的卫城所城。曾经的军事防御重地,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保存了绵延不息的文脉,成为中华文明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新起点、新载体。

古城文化胜迹,在世界旅游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地位。国外很多古城堡,如德国海德堡、奥地利莫扎特故乡萨尔茨堡、捷克布拉格古堡、意大利威尼斯古城和罗马古城、希腊雅典古城,都在上千年历史中,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中国最西部的喀什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湘西的凤凰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都以城之古、史之长、文之特、景之美,令游客纷至沓来,感受到如痴如醉的沉浸体验。西部名城喀什,连接中西亚和中原,历史上曾是疏勒古国发祥地,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生活、交流、融合,形成包容开放、文化多元、文明和谐、人口众多、国际化色彩鲜明的西部首邑,每年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达数千万级别。仅今年1月至9月,喀什地区累计接待游客3731.24万人次,同比增长25.91%;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21.59亿元,同比增长30.91%。

偏处一隅的中国西部喀什如此,更不用说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杭州这样的古都新市,几乎任何时候都是旅游界的网红打卡地。

福建是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流融合之地,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拥有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长汀等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北到南,千年古邑比比皆是,保留传承了形态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在发展古城文旅方面,亦有独特优势。

在福建沿海,以莆禧、崇武、大京为代表,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海防型古城特征。揭开其笼在历史上神秘的军事面纱,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是600年时光浸染、荡寇风云沧桑、天南地北百家姓融合、非遗保存完好、发展面貌一新的文旅打卡点,值得在精心保护前提下,谨慎地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

崇武自古以来是泉州的一张名片,大京古城在霞浦“东海一号”网红旅游路线上是个重要节点,近年来名气爆棚。但同样拥有600年历史、古城肌理格局完整的莆禧,却仿佛一直躺在旧时光里,未曾在文旅时代充分爆发全新的活力。

古城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一代代先民发展传承的载体和见证,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理应在新时代新征程绽放新的光芒。古城发挥新作为,除了保护好一座城的原始风貌,更要在文化挖掘、文脉传承上下足功夫,展现亮点。如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凤凰古城的湘西文化、喀什古城的西域文化、西安古城的汉唐文化、杭州古城的宋韵,都是吸引游客驻足慢玩的城市之魂。莆禧古城背山临海,山海景观兼备,除了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近年来,周边的女儿湾滨海生态景区更是凭借洁净的沙滩、湛蓝的海水吸引远近游客的眼球,疫情后旅游业呈升温之势。源于莆田的妈祖文化,是滋养莆禧古城600年的魂,值得挖掘、擦亮,使之成为文旅、渔旅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同时,应对接湄洲岛、贤良港的妈祖文旅产业链,趁势而起,崛起为独具特色的文创古城。

image.png

“莆禧十九日”爬刀梯现场 陈琛 摄

image.png

莆禧天妃宫 黄国民 摄

image.png

妈祖城海堤路 黄国民 摄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