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东山:关帝文化香缘两岸
www.fjsen.com 2024-11-08 09:42:11 李妙珠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东山关帝庙依山临海,气势恢宏。 陈金龙 摄

image.png

关帝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资料图片)

东南网11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欧东茵 黄思钰)

近日,由东山关帝庙和东山县海峡两岸关帝文化研究交流促进会组成的交流团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参加国际关公文化节的同时,从东山关帝庙分灵9尊关帝金身飞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菲律宾、老挝、越南、日本等8个国家,将关帝香火再度传递海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关公忠义精神备受民间敬仰。雄踞福建南部沿海的东山岛,自唐代陈政、陈元光开漳引来关公香火,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庙,从军营的“战神”到民间的“保护神”,从社稷“关圣”到民众“帝祖”,从内地发祥到四海传播,关帝文化繁衍传承不息。东山关帝庙更是成为台湾及海外上千座关帝宫庙公认的香缘祖庙。

作为关帝文化从中原走向台湾及世界的“码头”,东山不断深入挖掘关帝文化在当代的价值,构建关帝文化传承传播体系,全面阐释“忠勇仁义礼智信”的关帝文化精神内涵,深化海内外文化交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续写新时代关帝文化传播新故事。

中原入闽,关帝文化源远流长

东山岛岵嵝山下,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东山关帝庙依山临海,气派非凡。

说起关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三国演义》里关羽的英勇形象。他的一生,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被后人称赞为忠义的楷模。而关帝文化在东山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

据东山县海峡两岸关帝文化研究交流促进会创会会长刘小龙介绍,东山旧称铜山,是福建第二大海岛,扼据要冲,历代为外敌侵扰争夺之要地。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为防御倭寇侵扰,派江夏侯周德兴来闽布防,建置铜山守御千户所城,同时建造关王祠。关公就此成为护佑铜山将士的军神、武神、战神。

在东山,关帝不仅是战神,还被当地百姓尊为“帝祖”。行走在东山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群众在家中厅堂悬挂关公画像和楹联的现象。

关公为何深受东山百姓尊崇?

时间回溯到清康熙三年(1664年),为瓦解反清复明势力,清廷实行“迁界”政策,兵乃摧城焚屋,铜山居民被迫倾城外迁,哀鸿离散,城廓丘墟。直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清廷诏发准予“复界”。

“百姓回来之后一直无法入籍。就像现在我们没有户口一样,生存权利得不到任何保障。”刘小龙说,东山人民对关帝至崇至敬,就是得关帝允准恩助,把关帝奉为自己的祖先,才得以入籍。

据东山关帝庙现存的《公立关永茂碑记》记载:因闻诏邑[时东山岛上除铜山所(即铜陵)以外其他乡社归诏安县辖]有军籍而无宗者,共尊关圣帝君为祖,请置户名曰:关世贤,纳粮输丁,大称其便。五十年编审公议此例,亦表其户名关永茂,众感谓可。

从康熙五十年(1711年)开始,东山百姓终于被清政府批准入登正册,得以减轻赋徭、安居乐业。入籍后的东山百姓无不感恩,奉关帝为祖,自此家家户户香火奉祀。

东山人民把农历五月十三和六月廿四作为关帝特祭日和诞辰纪念日。每到这时,群众不仅进香朝拜,还举行关帝出巡文化踩街活动和搭棚唱戏庆贺。

从中原而来的关帝文化,将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相互融合,走到今天,深深留存在东山百姓的心中,关公“忠勇仁义礼智信”精神在东山岛上世代弘扬。

分香入台,两岸文化一脉相承

东山与台湾一水相隔,距澎湖仅98海里。几百年来,独具东山海洋特色的关帝文化,随着帆船抵达台湾乃至世界各地。东山也被学者称为关帝文化从中原走向台湾及世界的“码头”。

“数定三分,伏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掳,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这副悬挂在东山关帝庙主殿两侧的楹联,是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武英殿大学士、吏兵二部尚书黄道周回到东山探亲时给关帝庙题撰的。1990年,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李炳南教授等一行来到东山关帝庙,认出这副楹联与台湾祀典武庙等众多关帝宫庙悬挂的对联内容一致后,兴奋地说:“这就是台湾香缘祖庙的见证!”

那么关帝文化如何传入台湾?

自古东山便是大陆沿海的兵戍重镇,明朝曾在此设铜山水寨,为福建沿海五大水寨之一,担负着游戍澎湖、维护台海地区和平安定的职责。“历代在收复台湾、保卫台湾、开发台湾、戍守台湾的过程中,关帝的香火就随着两岸军民的足迹不断地传播到台湾各地。”刘小龙说。

明永历十八年(1664年),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撤离铜山归台湾,宁靖王朱术桂入台前从东山关帝庙分灵关帝神像一尊,奉于台南靖王府。这也是东山关帝分灵第一次以官方途径进入台湾岛内。康熙七年(1668年),郑经在其王府南面建关帝庙,后改庙名为“祀典武庙”。

清政府统一台湾后推行班兵制度,从闽粤沿海兵营抽调兵力,三年一换轮班戍守台湾,铜山营班兵为戍台班兵的主力之一。东山关帝香火又随着班兵入台屯驻和清代移民入台,在台湾各地开枝散叶。

此外,东山还是大陆与台湾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在商贸往来中,东山关帝庙的香火和精神就随着两岸渔民商户的流播,在海峡之间传递。

据《海峡圣灵》一书所载,台湾最早建祀的澎湖铜陵武圣殿、红毛城关帝庙、台南祀典武庙、台南山西宫、高雄文衡殿、宜兰礁溪协天宫、台中圣寿宫等关帝庙,都是从东山关帝庙分灵分香入台的,以后再不断分灵延播,香火遍及全台。目前,台湾全省共计1000余座关帝庙宇,其中绝大多数共尊东山关帝庙为祖庭,且诸多关帝庙至今都悬挂着东山先贤黄道周所写的楹联。

“关帝文化是中华儿女忠义气节、道德情操、行为规范的代表性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东山关帝庙香火播植台湾宝岛,遍及海内外,成为海峡两岸乃至海内外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玉玲说。

深化交流,忠义薪火流播四海

关帝文化从大陆传到台湾,并跟随着华人外迁的足迹,流播四海,经代代传承,深深烙印在海内外侨胞心中。每年都有大量台胞、海外侨胞飞舟跨海来到东山关帝庙,朝圣进香。东山关帝庙成为联络两岸同胞、海外侨胞的纽带,先后被授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称号。

海峡两岸人同根、神同源,文化一脉相承。上世纪80年代,台湾高雄文衡殿率先组团跨海前来东山寻根谒祖。随之,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台湾寺庙整编委员会等遣员陆续来东山考察,推动了台湾各地关帝庙宇到东山朝圣谒祖的新一波浪潮。

1995年,由23名台胞组成的朝圣团跨越海峡前来东山关帝庙,迎奉关帝金身渡海入台主镇台湾400年来首次举办的“太上黄箓护国祈天七朝清醮”大典,并巡护基隆山海全境,开启了两岸分隔40多年后宗教直航首举。驻驾台湾长达半年,所到之处人潮涌动、万人空巷。随之,东山关帝祖庙组团赴台与当地关帝宫庙会香结缘,促进两岸文化交流。

自此,两岸关帝文化双向交流越来越频繁。2016年10月11日,东山关帝神像再次从东山港起驾,经澎湖入台湾岛,历时3个月环台巡安祈福,环巡达21个县市,全程约1500公里,有210多家台湾宫庙参与接驾巡安祈福。

每年关帝圣君诞辰日前后,海内外关帝敬仰者都会跨越千山万水,恭送关帝分灵神像回到东山祖庙谒祖挂香。今年6月18日(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帝圣君诞辰之日,以“缘系关帝·融合两岸”为主题的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三十三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在关帝庙前广场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关帝信众代表、嘉宾共4500多人同谒关帝、共祈福祉。其中,来自台湾地区的嘉宾近1000人,为近年来参加台胞人数之最。

自1992年起,东山县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举办关帝文化旅游节,至今已举办33届,共有800多座台湾关帝宫庙的十几万名信徒前来参加朝圣谒祖等活动。这是大陆举办届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涉台文化节庆活动。目前,关帝文化旅游节已经被国台办指定为对台民俗节庆活动及海峡论坛的子项目,是福建对台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两岸关帝文化交流趋向多元化,不仅涉及谒祖寻根、巡游祭典、缔结友好宫庙等,还包括举办研讨会、书画展等。

此外,关帝文化还在不断突破地域、本土的局限,进行跨地区跨国界交流,融入世界文明。早在5年前,东山便与洛阳关林、山西运城、河南周口、湖北荆州和当阳四省六地八处文物史迹,联合启动了“关圣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今年6月6日,东山关帝庙、东山县海峡两岸关帝文化研究交流促进会配合马来西亚关公文化推广中心,开启“忠义薪火下南洋”圣火传递活动。来自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的关帝信众拥护关帝圣火,途经河南洛阳、湖北当阳、荊州古城、湖南长沙、福建泉州来到福建东山岛,再乘船启航,将圣火传递到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历时4个多月,关帝圣火跨越9国3区,数十万关帝敬仰者参与。

“这是首次进行关帝忠义圣火传递,也是关帝文化跨地区跨国界交流的一次有益探索,充分体现了关帝文化在世界华人中的地位和作用。”东山县海峡两岸关帝文化研究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陈伟孟说。

“关帝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其‘大一统’‘致人伦’的思想理念和忠义精神,超越历史时空和国家民族,被各族人民所敬仰。关帝不仅是中国的武圣,而且成了世界的关帝。”刘小龙表示,步入新时代,需要从全球视野,全方位、多层面传播和弘扬关帝文化,推动关帝文化事业高位发展。

以文塑旅,关帝文化古韵“焕新”

沐手拈香、鞠躬叩拜……蓝天碧海,秋风送爽,东山关帝庙热闹非凡,香客从四面八方而来,朝圣进香。

在历代发展传承中,东山形成了以“三献礼”祭仪、祝文、关圣帝君出巡、求签问卜及东山关帝灵应录等为主的“东山关帝信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到农历五月十三关帝诞辰纪念日,重头戏“三献礼”祭仪、祝文等信俗都会惊艳亮相。彼时,东山关帝庙礼供如山、旌鼓擂动,礼炮齐鸣、唱颂祝祷,现场古风浓郁厚重,气氛庄严肃穆。作为东山岛上最为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也是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的一个重要活动项目——关帝巡境同步举行。这些信俗是关帝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见证。今年9月,福建省文旅厅公布第一批省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东山关帝信俗名列其中。

除了信俗,东山关帝庙本身也是一历史瑰宝。该庙建筑面积680平方米,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经过历代多次的修缮,东山关帝庙成了集剪瓷雕、金木雕、青石雕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闽南民间艺术博物馆”,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以历史古迹、文化底蕴深厚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热门打卡地。

2012年以来,东山整合东山关帝庙、铜山古城、黄道周故居、风动石景区等名胜古迹,打造关帝文化产业园,不断丰富旅游新场景、消费新业态,成为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园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上百万人次。

67岁的欧建平是当地文旅经济发展的受益者。2018年,欧建平看好关帝文化产业园的旅游市场,果断将旧房改造成民宿。如今,园区一年四季都是旅游旺季。欧建平索性住进自家民宿,边做生意,边向游客介绍起铜山古城、东山关帝文化等人文胜迹、特色民俗。

东山关帝剪瓷雕印象、关公创意钥匙扣、萌趣关帝爷……走进“两岸同缘 天下关公”第二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创大赛作品展现场,琳琅满目的关帝文化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为深挖关帝文化内涵,用文化创意展现关帝文化新风采,2019年以来,东山通过文创大赛,融合关帝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设计开发了4大类近千款关帝文创产品,不少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近年来,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东山县深化谷文昌、黄道周、关公“三公”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强海上运动游、休闲垂钓游、婚纱摄影游、文旅影视游等旅游业态,推动海上看东山、运动迸激情、文化润人心等项目落地建设。

“关帝文化是东山文化旅游的灵魂之一。”东山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方雪萍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化遗产,不断挖掘利用关帝文化资源,讲好文物故事,创新文创产品,塑造关帝文化产业园IP,让关帝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向海

忠义千秋 四海共崇

□刘益清

多年前,我在闽东山区的一个关圣庙,看到两副对联,至今印象深刻。

一副写关羽英雄气概的: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丧胆

单刀赴鲁肃,江南士子寒心

另一副再现云长朋友圈的重点交往对象:

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玄德与翼德,就是与关羽桃园结义的刘备和张飞,他们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情义,感动感化了1800年来一拨又一拨的粉丝。

这两副对联,之所以令人久久难忘,是因为几行虽极通俗浅显的文字,却刻画了关羽对敌威武无双、对友忠义无比的形象。

关羽的这种形象,令被儒家文化熏陶、主导的一代代中国人心驰神往,进而化身为民间崇拜的偶像。

当然,作为偶像级人物,关羽不仅是战神,更是忠义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世代崇奉的人伦典范。

在这种背景下,关羽由人至神,由凡入圣,成为亿万人膜拜的关圣、关帝,他甚至还被生意人奉为财神,被普通老百姓尊为保护神。

关于云长的故事,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从正史到野史,从小说电影电视到民间舞台剧,可谓生动丰富之极。其形象,总离不开忠勇二字,是妥妥的正面正能量人物;其精神气节,足以感动感化所有的观众读者。

关羽是什么时候由人变成神的?

隋唐以前,关羽在人们心目中,还只是三国时期的一员猛将。到了宋代,特别是北宋末年和南宋以后,关羽的地位急速跃升。宋徽宗时,逐步加封,由原来的“壮缪侯”晋升为“壮缪武安王”,由原来的配祀地位一跃而成了“武圣”,关羽的“武圣人”同孔子的“文圣人”并重,关羽的“武庙”与孔子的“文庙”并列。明神宗万历年间,关羽又进爵为帝,被追封为所谓的“关圣大帝真君”。到了清代,对关羽褒封祠祀的水平已达到了顶点,头衔长达26字之多。同时又规定关圣武庙与孔圣文庙享有同等的祭祀礼仪规格:祭用太牢,舞用八佾,名字避讳。

关帝文化信仰,朝野共崇,四海同宗。

关帝庙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其在全球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这种跨文化的认同,使得关帝庙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地区的桥梁,展示了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民俗学家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

尊崇祭祀关公的庙宇几乎遍布在全球任何一个有华人聚居的土地上。在中国大陆,山西运城解州祖庙、常平家庙、河南洛阳关林、许昌关宅、湖北当阳关陵、荆州关衙、福建东山关帝庙、泉州关岳庙、河北涿州三义宫、江苏徐州土山关帝庙等,都是海内外华人争相朝圣的信仰圣地。

1000多年来,随着华人跨海峡、越南海,关帝文化信仰也远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

至今,在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华人聚居的地方,关帝文化信仰也深入民心。

宝岛台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有台北行天宫、台南开基武庙、台南龙崎文衡殿、高雄意诚堂、虎尾顺天宫、台中圣寿宫、宜兰礁溪协天宫、高雄东照山关帝庙、彰化关帝庙、日月潭文武庙、桃园明伦三圣宫等八九百座之多,信徒上千万。

越南南圻边和镇关帝庙,1684年由郑会等8位华侨发起兴建,是目前东南亚有据可查的最早的关帝庙。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最古老的华人建筑,是坐落在吉隆坡敦李孝式路的关帝庙。总面积仅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竟然有30多座关帝庙,证明了关帝庙在当地的普遍性和受欢迎程度。在亚洲的‌日本、‌朝鲜、‌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以及美国的‌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都可以找到富丽堂皇的关帝庙。

资料显示,迄今全球有3万余座关帝庙。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关帝庙的广泛分布,也体现了关羽信仰在全球的深远影响和文化认同。

而天下关庙,皆源出山西解州关帝祖庙。

解州者,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地,古称河东,是关老爷的出生地。

世界最早的关帝庙,就是解州关帝祖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距今1400余年,历史上多次扩建和修葺,形成了庞大的建筑群,是全球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和“武庙之冠”。

解州关帝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庙内悬挂有康熙、乾隆、咸丰等帝王的御笔匾额,如“义炳乾坤”“神勇”“万世人极”等,展示了关公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地位。解州关帝庙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界有人云:无论你是关二爷的粉丝还是历史爱好者,这里都是必来之地。

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东山关帝庙与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庙并称“中国四大关帝庙”。

关公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汉末至今,经过18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关公文化始终扎根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圆融三教,教化万民,砥砺志气,凝聚人心,将中华文明所尊崇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美德,推行导入民间社会,塑造了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和人格追求,成为中国民间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民风习俗、纲常礼法、价值理念、道德导向等最重要的最大公约数。

关公文化浓缩了中华道德文化的精髓,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关公文化所坚持和践行的春秋大义思想、忠义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爱国主义传统的集大成体现。中国国民党元老、书法巨匠于右任为马来西亚关帝庙题写楹联:“忠义二字团结了中华儿女,春秋一书代表着民族精神。”

大多学者认为,关帝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其“大一统”“致人伦”的思想理念和忠义精神,超越历史时空和国家民族,被各族人民所敬仰。关帝不仅是中国的武圣,而且成了世界的关帝。东山县海峡两岸关帝文化研究交流促进会创会会长刘小龙提出,步入新时代,需要从全球视野,全方位、多层面传播和弘扬关帝文化,推动关帝文化事业高位发展。

关公文化,两岸同根;关公精神,四海共弘。在新时代文化大建设大繁荣中,以关公为题材、主题的文艺创作、文化建设、文脉传承,文明互鉴交流、发展创新,必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