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产业,展望3万亿元前景
2024-11-09 08:48:58 来源:尤方明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11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尤方明)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我国储能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已逐步建成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新型储能产业体系,2023年新型储能产值突破3000亿元。据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苏波介绍,到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220GW,行业总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 站在新起点,如何看待储能市场应用前景?11月7日下午,各路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齐聚2024世界储能大会,共话这一重要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表示,国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发展、行业规范管理等方面政策频出,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市场方面反应热烈,新能源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长,电力系统对储能等调节资源需求快速增加。 瞿国春认为,当前储能技术虽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但兼具安全、可靠、高效、经济且同时满足不同场景需求的技术路线尚不清晰,储能市场成熟的盈利模式有待探索。为此,应当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政、产、学、研、用、回收再利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技术创新和核心装备攻关,提升先进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万千瓦/1.28亿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约86%;据电网企业统计,今年6至8月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新型储能累计充放电量118亿千瓦时,约占今年1至8月充放电量的45%,新型储能已成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储能等新技术相继落地实施;全国多地或推动新能源配置储能向共享储能形式转变,或出台新能源配储容量租赁相关支持政策,或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扩大新型储能的收益渠道。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首席专家刘庆看来,这些利好消息无异于为储能市场注入“强心针”。 但刘庆也提出,当前各地区新型储能利用情况差异较大,调度、价格等机制有待完善,电网支撑能力尚需提升,安全运行风险不容忽视。 针对前述问题,刘庆建议,要加强新型储能的统一规划,推动储能高效合理调度利用,建立适应新型储能发展的电价机制,推动构网型储能研发应用,通过促进电池本体技术突破、增强监测预警手段等方式多措并举提高电站安全性。 近年来,储能行业日益成为资本市场“宠儿”。据中国物理与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披露,从企业融资情况来看,系统集成、氢储能以及新型电池技术等赛道颇受资本青睐;而在投资维度,包括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在内的电网侧布局则居于领跑地位。 如何优化储能项目投融资体系?刘勇提出,应通过惯量补偿机制和长期购电协议的模式,为储能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来源,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公开征求对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意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深化新型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刘勇认为,这一行动方案恰逢其时,将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去除低端过剩产能,推进储能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当前我国在电池本体技术,尤其是大规模应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方面拥有很高话语权,但在人工智能介入电网调度、增强并网协调性等数智化系统建设方面尚待努力。一旦有更多创新成果问世,不失为未来投资的机遇。 站在投资者角度,刘勇建议秉持长期布局与多元投资理念,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平衡投资,分散投资风险,提升项目回报率;他同时呼吁,风投资本、产业基金、绿色信贷以及中长期国债等为储能领域打开窗口,为研发投入释放更多流动性;也应建立相应保险机制,为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建设提供安全可靠保障,让投资者更放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