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在闽江河口湿地栖息觅食。
东南网11月12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文/图)“今年来这里越冬的候鸟数量明显增多。”进入冬节,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迎来了一批批的候鸟,黑脸琵鹭、极危物种勺嘴鹬等珍稀鸟类在栖息觅食,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是越冬候鸟迁徙的高峰期,它们会在湿地“暂住”至次年1月,再前往北方。闽江河口湿地为何成为鸟类的“乐园”,生态资源如何保护?11日,“福建自然资源改革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探访了位于福州长乐的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调研采访该地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方面的经验做法。
福建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独流入海水系,在闽江河口与大海交汇处,形成了福建最优良、面积最大的原生态河口三角洲湿地——闽江河口湿地。今年,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尘埃落定,为这片珍贵的湿地赋予了专属的“户口本”,这是福建省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据介绍,为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部署,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指导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乐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据《福建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总体工作方案》,对照福建省人民政府代理履行清单,启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确权工作流程。
闽江河口湿地栖总面积达2135.83公顷。
这片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广袤湿地,总面积达2135.83公顷,不仅包括了广阔的海域、陆域和无居民海岛,还涉及河口浅滩、潮间带沙滩、泥滩、盐沼、红树林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形成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使得确权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省自然资源厅主动靠前,带领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商请多部门协作,审核登记单元界线、森林状况、水流状况、湿地状况等内容,结合调研走访、实地勘查,经多重套合修正,在“一张底图”上成功划清了权属界线,有效解决了资源交叉重叠、类型认定不一、权属界线不清等问题,确保了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的现势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过摸家底、建档案,明晰产权主体,划清权属界线,完成通告、地籍调查、审核、公告、登簿5个环节,这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簿上户’。”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确权登记处处长黄一珍表示,“上户”后的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全部为国有。
该宗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号为350182224000001,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职责代理履行主体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登记机构为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登记类型为其他自然保护地,范围包括湿地资源1619.95公顷,水流资源6.9公顷,草原资源1.82公顷,海域资源(零米线以下海域)360.42公顷,其他自然资源146.74公顷。
明确权属 助力生态空间的分类施策
作为福建省首宗复合型自然资源“登簿上户”,此次确权登记全面摸清了闽江河口湿地各类自然资源的质量、数量和保护要求,通过法律手段公示明确其权属、用途及生态保护要求等,为自然资源的分类施策、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前提。“这不仅有助于调动权利主体保护自然资源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推动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监管,为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黄一珍说。
闽江河口湿地。
“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20多年来闽江河口湿地实现生态蝶变。今年10月,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布了成立11年来的首次科考报告。报告显示,与2011年科考报告相比,闽江河口湿地野生脊椎动物增加175种,维管束植物增加68种。鸟种数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2.4%,占福建省鸟类总数的57%。
“闽江河口湿地有了户口后,权属更加清晰,各种类型的分布面积也更加清楚,为我们管理、执法和保护以及各分区的分类施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法律依据。”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林文波说。
据介绍,接下来福州将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持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为有效保护、监管自然资源和行使所有者权益提供产权依据。
目前,福建全省范围内有明确批准界线的36个自然保护区、26个风景名胜区,以及闽江等8条河流的干流和主要支流、40个无居民海岛的权籍调查等工作已经完成,待相关政策出台后,即可办理登簿,完成确权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