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航拍图。林辉 阮传龙 李加进 摄
东南网11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冲刺四季度,八闽大地处处充满干劲,向着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迈进——
车间内,生产线马力全开;园区里,各类业态百花齐放……我省各类经营主体保持一鼓作气的冲劲、敢打敢拼的干劲、真抓实干的韧劲,为福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亲自擘画了新福建建设蓝图,其中“产业优”是重要内容。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今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殷殷嘱托重逾万钧。
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区域,福建从昔日“前线”变身为改革开放前沿,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但科技创新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优化、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如何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跑出高质量发展新速度?
“要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前瞻性眼光把项目规划好,推动主导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为“产业优”明方向。
十年来,福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水平,做大产业集群、做强龙头企业、做优产品质量,打造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实体经济始终是立身之本。
恒申集团从“做一根尼龙绳”起步,从长乐到连江,从福州走向全世界,从一家小小的家庭作坊发展,现已成为集化工、化纤及新材料为一体的先进制造业企业,进入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努力把一片叶、一根竹、一张纸等做到极致,把一双鞋、一块玻璃、一组电池等做得更好,福建保持深耕毅力,鼓励引导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一心一意创品牌。
从制造“大省”到“强省”,福建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通过建机制、树典型、强平台、增服务,赋能工业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全省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跃升全国前列。
一组数据彰显福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去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居全国第四位。
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迈入第十三年,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行业坐稳全球“第一把交椅”。数据显示,作为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连续7年位居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宁德时代储能产量为76.6GWh,同比增长34%,市场占有率达35%,保持全球第一。
福建已形成以宁德、厦门为重点区域的锂电产业集群。这是福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立足条件禀赋,选准主攻方向,福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县域重点产业链做大起来、强起来、优起来,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纵观全省,目前福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产值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0个,其中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规模超过或接近万亿元。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走创新之路是我们国家、也是我们每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企业要牢牢扭住科技创新和成果快速产业化,牢牢扭住产业发展前沿,牢牢扭住国际市场。”这是重若千钧的激励鼓励。
向“新”而行,福建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字号”研发机构、省实验室等一批高质量创新载体落子布局,稀土永磁、光伏技术、硬质合金等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全球先进、国内领先。
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显示,我省在全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中上升1位(排名全国第十四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标居全国第三位,科技活动人力投入指标居全国第五位。
用“加减法”,提升创新服务、降低服务成本。针对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福建陆续出台企业研发分段补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小巨人企业研发奖励等政策。2017年—2021年,福建省R&D经费投入强度从1.6%提高到1.98%,年均投入增长15.6%。去年,投放“科技贷”7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超千亿元。
建设创新型省份,福建用数据说话:2023年,我省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2万家,增长35%;建成5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新增中国专利奖15项。
新能源、人工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八闽大地上,产业根基更加稳固,内生动力更加强劲。福建牢固树立创新理念,以创新的动能驱动发展,用创新的思维促进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实体根基。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福建围绕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任务,持续释放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步稳蹄疾,在新征程上奋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
基层实践
高端化工,古雷持续发力
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 苏益纯
福建日报刊发有关古雷开发的报道。
走进福建古雷石化乙烯-醋酸乙烯树脂(EVA)产品包装库房,洁白如雪、形似米粒的EVA产品正伴随设备运转的嗡嗡声,源源不断倾入包装袋中,随着自动包装系统堆码、入库、装车销售。
随着全球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以风电、光伏、电动汽车和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成为世界能源版图中最为热门的竞争领域,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也瞄准了这条新赛道,准备大干一场。
“低端品产能过剩,高端品生产不足,是化工行业存在的两个问题。因此,古雷石化的最后一套装置瞄准EVA,产品是太阳能光伏板的高端原材料,被称为‘金娃娃’。”福建古雷石化有限公司化工二部设备工程师孔令鹏说,由于光伏级EVA生产壁垒高、扩产周期长、转产限制多,国内能够稳定产出的企业屈指可数。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光伏装机需求快速增长。抓住发展契机,2023年5月,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EVA装置实现安全投料试车。该装置以乙烯为生产原料,年产30万吨EVA,预计年产值可达70亿元。其产品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内膜、光伏发电应用的特殊薄膜,以及飞机、汽车的高端仪表盘等,有效弥补了国内EVA的缺口。
这个“金娃娃”可不好“哄”。古雷石化EVA装置采用埃克森美孚高压管式法工艺,是国内单条管式法产能最大的生产线之一。其联锁系统庞大且烦琐,工艺条件苛刻,设备技术复杂,从项目建设、生产准备、投料试车到稳定生产,每道关卡都犹如“拦路虎”。
“装置投产只是阶段性胜利,要生产高端EVA产品,还有许多问题要攻克。”化工二部经理陈俊宏说,EVA装置投产后不久,在生产USI-2806牌号时,出现高循换热器压差过大的问题,导致管道内壁结垢和污垢,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热交换效率,每4~5天就得被迫转产。
针对这个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卡脖子”问题,两岸技术人员不断开展技术攻关,并与专利商进行研讨,经过半年多的摸索,通过调整引发剂配方及挤压机夹套蒸汽技改等方式,不仅实现引发剂配方的通用,使转产更加方便,还大幅拉长高循压差上涨周期,大大延长装置运行周期,减少了装置检修次数,从而提高了产能。
自投产以来,古雷石化公司EVA装置先后生产5个牌号40万吨EVA产品,销售额超40亿元。
近年来,古雷石化基地向新能源、高性能材料、低碳绿色产业等三大方向加速布局,梳理出14条产业链,瞄准69个高附加值新材料领域发力,正朝着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的目标阔步前行。
大事记
2015年5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个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开工建设。
2016年4月,厦门航空有限公司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牧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实现我省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零的突破。
2017年9月,《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出台。福建在全国率先启动“电动福建”建设。
2018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办。
2019年9月,上汽乘用车集团第四大工厂、上汽乘用车重要出口基地宁德基地投产。
2022年8月,福建福州、厦门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泉州、漳州、龙岩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2022年底,宁德市动力电池集群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年9月,福建发布全国首份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全力打造县域重点产业链“福建样板”。
2024年2月,中沙古雷乙烯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动工。项目总投资约448亿元人民币,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2024年10月,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该机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关键部套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整理)
2023年6月16日,中科三安植物工厂,自动机械臂定点定时进行操作。福建日报记者 吴鹏 摄
2022年11月23日,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福建日报记者 游庆辉 摄
上汽宁德基地技术人员在流水线上组装汽车。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