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省级党报总编辑福建行的嘉宾在朱子故里采风,打卡朱子文化历史遗存,寻踪“理学之邦”。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东南网11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许可欣 见习记者 王玥明 通讯员 李茜)
武夷山麓,九曲溪畔,绿树掩映着古朴雅致的朱熹园。
20日,“闽山闽水物华新·省级党报总编辑福建行”活动走进武夷山。在朱熹园内,总编辑和记者们站在精心布置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前,深刻体悟朱子在武夷山少时受教、中年著述、老年办学终成大儒的不凡经历。
朱子在闽北“琴书五十载”,南平是朱子理学萌芽、发展和集大成之地。朱子文脉在闽北大地流传不息、熠熠生辉。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来到朱熹园,详细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他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年多来,南平市牢记嘱托,立足朱子文化重要发源地独特优势,推动朱子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标杆。
保护源头“活水”
“800多年前,朱熹每天都会行走在这条街巷,拜师学习、授徒讲学。”初冬,在武夷山五夫镇兴贤古街,武夷山朱子学校的张贵龙老师,一路为前来的游客义务讲解。
武夷山市五夫镇是朱熹故里,朱熹14岁来到五夫,在这里从学、著述、授徒,生活五十载,为五夫镇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对待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南平始终将保护放在第一位,积极推动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工作。
五夫镇留有兴贤书院、朱子社仓、紫阳楼等30多处理学文化遗迹,成为研究朱子理学的珍贵历史实物。
保护遗产,需健全保护体系,推进资源整合。南平通过搭建非遗数字平台,梳理汇总全市103项朱子文化相关非遗项目,武夷精舍遗址(朱熹园)被增补为第十批省级文保单位。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深挖南宋时期建阳作为福建书院文化中心的历史底蕴,推出“书香南平”建设6大工程19项举措,梳理书院遗存27所,修复修缮15所。
当下,南平还提出“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标杆’目标”,颁布实施首部地方法规《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编制《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方案》《南平市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重要文件,绘制了全市朱子文化遗存分布图,不断夯实朱子文化保护基础。
传承赓续文脉
近日,南平市首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在南平大剧院落幕。
比赛设置了必答题、抢答题、飞花令等环节,让观众于诗意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飞花令环节,中小学生选手对答如流的场景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叹。
“举办‘朱子杯’诗词大会,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播的一个很好方式,让琅琅书声在校园每个角落响起,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孩子们的心田,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南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銮说。
放眼闽北大地,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近年来,南平把校园作为弘扬传承朱子文化的重要阵地,注重发挥朱子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朱子文化进校园。
课程建设上,分年级设置朱子孝道、尊师重教等教学主题;接续举办朱子敬师礼、成年礼、闽台青年朱子文化研学营、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朱子之路研习营等活动,推动朱子文化进校园全覆盖。
此外,南平各校还充分发掘校园景观的潜在育人功能,依托文化墙、主题板报等方式,构建彰显朱子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让朱子文化在校园中蔚然成风。
作为朱子理学的集大成之地,近年来,考亭书院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海内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动,接待海内外参访人数超百万人次,成为海内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交往的重要桥梁纽带和海外300多万朱子后裔的精神圣地。
作为开展海内外朱子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考亭书院)前不久正式揭牌,为朱子文化传播四海进一步拓宽渠道。
朱子理学传播不断深化,有关朱子文化的高端平台、重要成果也不断发展。
南平市先后举办了两届考亭论坛、首届武夷论坛,深入学习贯彻“两个结合”重要论述。还与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签订《朱子文化传承发展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完成《朱子学派礼图思想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共同体哲学范式下朱子学当代价值研究》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社科研究课题,不断强化朱子文化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力。
激发创新活力
近日,位于考亭书院的“朱子书房”藏书楼试运行。
“朱子书房”共有三层,设置书籍综合展示区、复合功能区和古籍珍藏区等区域,计划藏书5万册。步入“朱子书房”一层大厅,朱子AI数智人互动一体机格外引人注意。
“朱子AI数智人采用AIGC技术,实现朱子形象与声音的‘复活’,让大家能够与先贤进行跨时空对话,感受朱子的思想、智慧与情感。”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祝熹介绍。
与此同时,全国首个集文化研究、成果传承、信息收集及宣传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朱子文化主题中心数据库——朱子文化数据库在南平正式上线。数据库包含朱子文化、生平著作、机构成果、前师后学等内容,目前已汇聚朱子文化资源数据近1.6万条,终端用户覆盖数超10万人次。
“活”起来,才能“火”起来。近年来,南平市积极探索朱子文化创新性发展路径,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
在南平街头,“卡通朱子”形象处处可见。“卡通朱子”主创团队“大话熹游”负责人雷希颖介绍,这一IP形象历经近10年的打磨和发展,已拥有相对完整的与城市主体产业深度融合的体系。
团队持续用朱子的卡通形象来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推出《茶》《礼》《节气》等系列动画短片,并与南平市茶、盏、本、竹、水等特色产业有机融合,碰撞出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
2023年3月,“卡通朱子”被南平市委市政府确立为南平市城市文化IP。在南平,朱子文化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成为南平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南平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设立省级朱子文化(南平)生态保护区,将朱子文化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旅游新业态。
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秘之旅、寻茶之旅、朱子文化之旅等主题产品,“朱子+田园+茶叶+党建”等文化体验性、互动性强的研学项目纷纷推出;建阳区卡通朱子“福”文化数字IP馆、武夷山市五夫镇朱子文创乡村振兴馆、政和县云根书院朱子阁“茶竹空间”等文创综合体建成落地……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朱子文化正在用起来、新起来、活起来中融通发展、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