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推陈出新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东南网12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陈梦婕 张辉)福建人的远古家园在哪里?这个“天问”直到三明万寿岩被重新“发现”,答案才渐渐清晰。
在这距今20万年的福建古人类生活遗址背后,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20世纪70年代起, 三钢集团因生产需要在距离企业不远的万寿岩采矿。20世纪90年代末,万寿岩灵峰洞、船帆洞内陆续零星地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
是要保,还是要炸?轰隆隆的采矿爆破声中,这个珍贵的遗址面临生死抉择。关键时刻,2000年1月,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两度作出批示,使它免遭灭顶之灾。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文物,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炸药包下,跨越旧石器早中晚三个时代的万寿岩被幸运地保住了,为我们守住了一份中华文明的远古记忆:万寿岩是华南地区迄今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洞穴类型遗址,填补了福建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多项空白。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如今,万寿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越来越多人走进这里,万寿岩文物也开始“周游”全国,它带动的文旅热潮让越来越多的项目在此落地。这个炸药包下抢救回来的宝贝逐渐拂去蒙尘,在各方的呵护下创下多项全省第一,持续闪耀文明之光。
全省有关文化遗产的首部立法:让保护有法可依
2000年1月,新世纪的曙光照进万寿岩,随着批示件的落实推进,万寿岩迎来了新生,但如何保护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早期的采矿让山体千疮百孔,一到雨季,万寿岩船帆洞就成了“水帘洞”,洞内考古遗迹保护情况很不乐观。另外,考古发掘带来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原本深埋地下的有四万年历史的人工石铺地面暴露在空气中,面临风化、开裂等问题。
对于这样珍贵的文物,本体保护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2002年,三明市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完成《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成为当时全国第一部旧石器时代遗址的保护规划。这份高起点的保护规划,是万寿岩的新生蓝图。
2017年,《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全省有关文化遗产的第一部立法,让万寿岩保护有法可依。
同时,以地质勘查和生态修复见长的福建省煤田地质局及时参与了进来。该局积极组建技术团队,通过地质测绘、水文调查查明了船帆洞顶板漏水的根源;建议采取覆土、植草、修建排水渠等方式对顶部采场进行生态修复;深入研究论证了船帆洞底板塌陷的可能性,并设计了万寿岩区域地下水长期监测方案等。
清理尾矿堆积、解决山体危岩、消除水患、修复周边环境……20多年来,一批批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接力完成了四期文物保护工程和长达5年的环境整治工程。在2021年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万寿岩遗址被评为全国5个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之一。
目前,“推动万寿岩遗址船帆洞本体保护项目”国家文物局已同意立项;万寿岩遗址环境监测系统一期——气象站建设也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明市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主任李顺亮说,对万寿岩来说,保护是第一位的。万寿岩目前还有龙井洞等多个遗迹尚未揭开神秘面纱。尽管认识在进步、技术在创新,还是应该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再进行发掘和研究,不能急功近利,一味求成。
全省唯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读懂20万年光阴
在做好保护的同时,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工作也有条不紊推进:2006年11月,万寿岩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这是福建省目前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2019年6月,福建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园;今年8月,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博物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
今年夏天,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格外热闹。武汉20多所学校的学子齐聚一堂,为了一场远道而来的展览:“洞天遗珍”——万寿岩遗址出土文物展。
这是万寿岩遗址文物出土以来第三次走出去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更多人认识这个珍宝。2022年9月,万寿岩遗址文物第一次走出去走进了厦门大学,在厦大人类博物馆办展,这也是厦门大学首次引进的考古遗址专题文物展。
厦门大学文博管理中心助理馆员陈世展至今还记得那时的盛况:原本展期半年,由于观众的热情又延展了半年。在厦大人类博物馆门口,身着“皮草”、两米高的“阿福”人偶,手持万寿岩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盘状刮削器,憨态可掬地和观众合影。照片迅速被分享到微博、小红书等,“阿福”也跟着红了。“阿福”是万寿岩博物馆专门委托厦门一家知名设计单位设计的IP形象,他的横空出世快速拉近了古老万寿岩和年轻学子的距离。展览现场,与万寿岩配套的文化衫、帆布袋等被抢购一空。
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不少学生看完展后,周末又组团专门再到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观。陈世展也去了,他用“震撼”二字形容自己的感受。陈世展是考古学硕士,专业研究的是青铜器。当来到封存了20万年光阴的万寿岩遗址,他突然意识到,福建的历史如此悠久,先人的智慧就刻在地板上、石核中;这里还曾是大熊猫、剑齿象的家……这些无不激起了他对福建史前文化的热情。
在万寿岩遗址博物馆,陈世展又遇到了“阿福”。通过全息互动投影,“阿福”与游客在小游戏中“合体”:奔跑、追逐野兔、投掷石块……这种沉浸式的展陈设计和观展模式,成为“黏住”观众的一大亮点。
“万寿岩本身无法搬运也不会说话,以前很多人看不到或看不懂,但通过文物走出去、打造文创IP、AR游戏等方式,让普通人特别是年轻人有了抓手,找到某种与历史的有形连接,从而慢慢走近并读懂万寿岩。”陈世展说。
全球首家虫珀博物馆:串起亿万年时光
张云江是三钢老职工。退休后,他经常到当年工作的矿山附近踏青。漫步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他对这里的变化感叹不已:“以前矿山粉尘漫天,现在满眼皆绿,让人心旷神怡。”
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设立后,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周边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整治和提升,吸引了许多相关企业进驻,三钢万寿岩学院便是其一。
如今,在距离万寿岩遗址约1公里处,三钢万寿岩学院俨然成为三元区岩前镇的新地标,酒店住宿、素质拓展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与之配套引入的万寿岩温泉,即便是炎炎夏日,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让张云江感动的是,三钢的工业记忆也被保留了下来。万寿岩考古遗址公园入口处,原三钢破碎厂的8个水泥罐成为考古研学营地的组成部分,向人们讲述万寿岩与三钢割不断的缘分。
此外,作为全省唯一的旧石器时代专题博物馆,万寿岩将科普教育、研学培训等融为一体,在考古研学营地打造了藤桥源舍、巢居生活等8个主题体验区,为参观者带来丰富的史前生活体验。进驻岩前村的闽台乡建乡创设计团队则为万寿岩制作了手账本、保温杯等多款文创产品,供游客购买留念。
10月2日,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石探记昆虫历史博物馆正式开业。这是全球首座以生物进化和昆虫琥珀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数百枚珍稀的“时空胶囊”昆虫琥珀及史前化石藏品,包含了目前科学界已发现的几乎所有生物类群。其中,世界首枚虾琥珀、世界上最大的螃蟹琥珀等镇馆之宝备受瞩目。刚开馆,便成为研学活动的一大热门打卡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学子。
亿年琥珀、万年万寿岩,附近还有千年忠山十八寨、百年格氏栲林,串成了一条穿越亿年时光的文旅之路。7月4日,第三届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暨首届大地艺术周活动在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幕。无人机比赛、音乐会等活动相继登场,成为万寿岩一年一度的盛会。“在这里,人们可以如此直观地感受史前先民的生活,又能与现代新科技对话,这是万寿岩的万年新事,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旅体验。”李顺亮说。
则徐精神代代传
游客走进林则徐纪念馆参观。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福州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故乡,林则徐生于斯,长于斯,归葬于斯,福州也留下了一系列与他相关的珍贵遗迹。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福建省任职期间,高度重视并倾力推动了林则徐纪念馆、林则徐出生地等系列遗迹的修复工作,理顺了林则徐系列遗迹的归口管理机制。这源自他对这位左海伟人、民族英雄的推崇。
1990年6月18日,到任福州仅月余的习近平就到林则徐纪念馆瞻仰、调研。1995年6月3日,林则徐铜像在福州竖立。在揭幕仪式上,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今天我们故乡人民竖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
1995年8月24日,在福州市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在保护林则徐系列遗迹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扩大、提升林则徐纪念馆的建设;修复位于鼓楼区文藻山路的林则徐故居,计划于明年林则徐诞辰24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
林则徐以虎门销烟,扬我民族正气;以放眼世界,成就左海伟人。习近平到中央工作后,多次提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林则徐的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今亦成为故乡福州的城市精神。
一方阵地:林则徐纪念馆
福州鼓楼区澳门路16号,红墙环绕,乌瓦覆顶,是福州古厝的典型代表。这里,就是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到此参访者络绎不绝,年游客量高达150万人次。
林文忠公祠是纪念林则徐的专祠,为林则徐曾孙林炳章组织筹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现在的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成立于1982年,是在林文忠公祠基础上建立的。历经多次修缮、扩建、整合,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馆舍面积由3000平方米扩大至1.5万平方米,管理范围从林文忠公祠扩大为“林则徐宅与祠”(林则徐出生地、林则徐故居、林文忠公祠)和“林则徐史绩展”“禁毒展馆”,是全国最大的林则徐专题纪念馆。
“身行万里半天下”“临危受命”“虎门销烟”……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内,通过情景再现、沙盘演示等展示手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林则徐为官三十载,两任钦差大臣、五任地方总督所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仿佛与他同呼吸共命运。纪念馆还收藏有大量林则徐的诗稿、对联、书信、碑刻等。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云左阁一层设有一个“禁毒展馆”,用于普及禁毒知识,宣传禁毒工作。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林江告诉记者,纪念馆的主要职责是展示、宣传、弘扬林则徐精神。自2008年免费开放至今,全年365天无休满负荷免费对外开放。纪念馆每年平均举办各类社教活动超200场,精心打造了“六个一”特色党性教育活动、“林则徐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弘扬则徐志 筑梦新时代”研学活动、禁毒主题教育活动等。纪念馆还于2013年起推出面向大众的公益性讲座“左海讲坛”,主题以文史漫谈为主,兼具时政热点、生活大课堂等。自开办以来,线上线下参与听众达500多万人次,广受各方赞誉。
这几年,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还频频走出去,远赴新疆、香港、澳门等,与当地的林则徐纪念馆合作办展,让林则徐修身立德、匡时济世、爱国爱民的精神垂范后世。
一个群体:弘扬林公精神
1995年,林则徐出生地修复工程竣工,由林则徐后人牵头的林则徐基金会也在这一年成立,创会人之一是林则徐五世孙、曾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凌青。除了协助政府做好林则徐遗址文物的保护工作,举办林则徐学术研讨会、书画展、“中华魂·则徐”杯征文等,基金会还设立了林则徐水利奖,同时积极开展有关禁毒的宣传工作,以及宣传林公家风家训等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林则徐基金会名誉会长林祝光是林则徐的第六代孙女,时常应邀到各地做讲座。作为林家后人,林则徐的家风家训是她最熟悉的话题。除了林则徐给后人留下著名的家训《十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林家还有一个传家宝——青花灯盏。林祝光介绍,林则徐出生在一个穷秀才人家。儿时,每当夜幕降临,父亲林宾日便给灯盏点上一根灯芯,一家人凑着油灯坐好,父亲教林则徐诵读,母亲和姐妹做针线活。唯有逢年过节,才能点上两根灯芯。家贫如此,林宾日却总是严格教导林则徐“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林祝光说,林则徐为官后清正廉洁,与少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这青花灯盏也成为廉政教育的一盏明灯。
林则徐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这片土地。在福州有家小食坊,名为“林公家宴”。创办人许细娟的家就在林则徐出生地旁。她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听着林公的故事长大,能把《林公颂》倒背如流。因此,她便萌生了弘扬林公精神的想法。林则徐官历十四省,许细娟就把他曾任职的各地特色菜肴都纳入菜单,其中,摆在第一位的是“林公豆腐”。这道菜是林家后人教给她的“家传菜”,寓意“豆腐方方正正,素炒清清淡淡。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做事要清清白白”。平常点餐,许细娟都会首推林公豆腐,也给八方来客讲讲这块豆腐的故事。
前不久,第七届林则徐水利奖揭晓。在林则徐漫长的官宦生涯中,从长江到黄河,治水几乎贯穿全程,回籍守制时还不忘为家乡父老修浚福州西湖。“奖项旨在表彰我省奋战在一线的水利工作者,鼓励其发扬林公‘上筹国计,下恤民生’之精神,继续造福于民。”林则徐基金会会长林尧说。
一种传承:开眼看世界
当年,林则徐主持编纂了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四洲志》,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而他的家乡福州也走出了沈葆桢、严复、林纾等带给国人以崭新的世界观的“盗火者”。
从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出门往北行两百米,即是严复翰墨馆。这位比林则徐小68岁的福州同乡是译介西学第一人。当年,严复在甲午战争后翻译的《天演论》风行全国,像野火一样燃烧了国人的心和血。他还把西方古典经济学、政治学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等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引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今年1月8日是严复诞辰170周年纪念日。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暨“严复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举行,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编演的《笔醒山河》严复主题沉浸式戏剧全国首演;以“百年天演 鉴知未来”为题,全省大中小学百万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先生回家——严复和中国近代名人特展”在三坊七巷展出……
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告诉记者,翰墨馆收藏了300余件严复墨宝真迹,数量及品类均排在全国之首。2017年12月28日,严复书法陈列展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破例为一位近代名人开办书法陈列展,严复翰墨馆也成为唯一进入故宫办展的民办博物馆。如果说译著是严复“非新无以为进”精神的体现,其书法则可以看出他“非旧无以为守”的另一面。他以古雅的“帖学”为皈依,希望通过书法来寻求一种在面对民族剧变时代以保持个人内心世界平衡的方法。
今年,还是林则徐外甥兼女婿、“中国近代海军之父”、“台湾近代化进程的开启者”沈葆桢巡视台湾150周年。近日,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宫巷26号的沈葆桢故居修缮工程通过了福建省文物局终验,并对外开放“沈葆桢创办船政巡视台湾”史迹展。
沈葆桢的第六代孙女沈园是林则徐基金会副会长。她表示,当年,沈葆桢创办福建船政,将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付诸行动。他们是时代浪潮的同行者,彼此影响、互相成就。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沈葆桢向海图强,再到严复先生的思想启蒙,先辈们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一生践行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远志向。如今,沈葆桢故居西花厅内的百年流苏树依然亭亭如盖,一如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记者手记
呵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文化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
这一财富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层面的稀有性和艺术魅力,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如何把它守护好,是我们共同的课题。
长久以来,考古发掘成果只能通过出土文物在博物馆展示。而万寿岩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出现,让公众有机会探索、了解祖先遗留下来的生活场景和文明。在遗址中,所有的器物都有了具体的位置、空间和地层关系。它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历史情境,拉近了观众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万寿岩遗址不仅是“看宝”的地点,其本身就是个镇馆之“大宝”。
在守护万寿岩的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无疑承担了关键角色。2002年,三明市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完成《福建省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成为全国第一部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规划。此后,一批批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接力完成了多期文物保护工程和长达5年的环境整治工程。
同时,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也不可少。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成吸引了三钢万寿岩学院、全球首家虫珀博物馆等落地;文创公司打造的卡通IP形象快速拉近了万寿岩和年轻人的距离……在保护的基础上,古老万寿岩的新鲜事一桩接着一桩。
此次采访,我们触摸到的遗珍还有林则徐等历史名人故居,这种与过去的有形连接,让我们得以更近距离地走进历史。从故居的修复开放、文物的征集整理,到公共服务的打造、精神价值的推广,都让故居文化得以充分的保护和挖掘,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以严复翰墨馆为代表的民办博物馆,不仅有效填补了文博部门因收藏经费、场馆、人力等不足所造成的遗憾,而且因其藏品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特色,为公众提供了更多元的文化选择。
古建筑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城市精神的内涵。正如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所说,“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呵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需要八方之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