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9日讯(本网记者 李行云)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均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日,“述学·咨政——第15届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展播”第六期《新能源企业增值税政策的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正式上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传旺围绕新能源企业增值税政策展开深入研究,探讨了政策对新能源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的双重影响,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传旺接受采访。来源:视频截图
《新能源企业增值税政策的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一文,以新能源增值税激励政策为例,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证模型,深入剖析了增值税优惠政策、新能源企业规模扩张与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增值税激励政策在促进新能源企业规模扩张方面效果显著,产能规模在税收激励实施后明显提升。然而,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政策效果却相对有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规模扩张对技术创新的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新能源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正外部性和高风险性,使得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时可能更倾向于规模扩张而非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增值税激励政策也可能通过抬升研发的相对成本,间接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在探讨税收激励对新能源企业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内在联系的影响时,孙传旺还从产出效应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产业扩张过程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会加快技术外溢,为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利条件。然而,这种正面效应往往需要在长期内才能显现,而短期内则可能受到政策、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新能源企业增值税政策的规模效应与创新效应》不仅丰富了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研究的理论体系,也为优化未来的新能源激励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孙传旺建议,政府在制定新能源税收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政策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之间的平衡,既要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又要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力。同时,还应加强政策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