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上,福建队对阵广东队。
东南网12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何祖谋 文/图)
核心提示
盲人足球是一项在黑暗中绽放光芒的运动,球员们凭借着听觉和团队的默契,踢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福建盲足运动员正是在这样的挑战中,一次次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力量,走出福建,迈向世界,为国争光。
福建盲人足球队自2005年成立以来,曾三次荣获全国残运会盲人足球项目冠军,有近20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他们跟随中国代表团出征,从残奥会、亚残运会到世锦赛;从北京、伦敦、里约、东京,再到巴黎。每一次踢球,都是他们对困难的征服。他们在“黑暗”中踢出一片光明。
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连日来,记者深入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福建省盲人足球队、福州市盲校,感受我省盲人足球队坚韧与拼搏的荣耀历程。
让世界看见中国盲足
“喂~!喂~!”标准五人制足球场上空,不停地回荡着呐喊声。场上的运动员双眼戴着眼罩,没有光感,靠着引导员的呼喊判断节奏与方向,追逐带着响铃的足球,感受奔跑的自由……
11月28日下午,暖阳下的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球场。集训中的福建盲人足球队员在教练王桂顺的指导下,练习双脚运球、传球、踢球、射门。
“在场上,球员最重要的是听声辨位,判断球的位置、队友及对方球员的位置。这种球比一般足球小,分量却更重。球内装有铃铛,根据场外引导员的指令射门。比赛时,每个球员不停喊‘喂~!喂~!’,是为相互提醒,以免意外碰撞受伤。往往一场球下来,嗓子都喊得冒烟。”王桂顺说。
从巴黎残奥会到不久前的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作为福建盲人足球队、中国盲人足球队主教练,王桂顺正着眼于未来,为国家队物色新生力量,确保队伍在新老交替过程中保持竞争力。
“中国盲足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周期,目前主要目标是2028年洛杉矶残奥会,我要让世界更多的人看见中国盲足。”王桂顺说。
“80后”王桂顺2010年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福建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工作。当年国家盲足队在福州集训,接触了解之后,他渐渐爱上了盲人足球这个项目,2016年底如愿以偿当上省盲足队主教练。
“当时一批老队员退役了,队里仅有4名队员,青黄不接,难以组成队伍。”王桂顺说。
彼时,福建盲足早已闻名遐迩——2011年、2015年两次在全国残运会上夺冠,国家队队员也大多来自福建盲足队。
欲重返巅峰,选材很关键。
“挑选好苗子难度很大。”王桂顺说,盲人足球运动员首先要求视力是B1(全盲)。数据表明,视障人士中B1仅占30%,从中再挑选符合条件的则更少——盲足运动员要有天然的定位能力,以及较高的身体平衡感、协调性。
“盲足运动员最需具备的一项素质是勇气。”王桂顺回忆起2017年选拔“00后”运动员钟亮时的情景,“我让他到操场跑一跑,一跑我就选中了他。”从现场看,钟亮是位很勇敢的小伙子,脑子灵活,方位感很强。事实证明,他是用头脑来踢球的球员,抢截球、防守是他的特长。如今,钟亮的潜力慢慢被挖掘了出来,成了国家队主力队员。参加巴黎残奥会时,面对体重比他重百斤的运动员,他不畏强者,路径清晰,运“球”帷幄,越战越勇。
“团队精神是制胜之本。”在2021年全国残运会上,福建盲足队连续征战7场,最终以积分18的战绩夺得冠军。这是继2011年、2015年后我省第三次在全国残运会盲足项目中夺冠。王桂顺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上届全国残运会,我们正逢新老交替,最终仅列第四。”
2016年里约残奥会后,一些比赛规则进行了修订。比赛时间由原来上下半场各25分钟,变更为目前的各15分钟,每半场各缩短了10分钟。这意味着盲足比赛更具挑战性,要求运动员一上场就要进入状态,攻击对方先争进球。显而易见,对抗难度在加大。
足球就是我的“眼”
奔跑、抢断、射门,行云流水……盲足运动员看不见光明,他们用耳朵听球,用心踢球,在黑暗的世界里奋力奔跑,无所畏惧。
今年35岁的俞裕锬是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他从福建盲足队首批入选中国盲足队,是目前福建队、国家队年纪最大的队员,参加了北京、里约、东京、巴黎四届残奥会,见证了中国盲足的崛起。
“足球之于我,就是我的眼睛,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是连接我和这个世界的重要纽带,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也改变了我的生活。”12月3日,在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足球训练场,俞裕锬对记者讲起他与足球之间的不解之缘。
“我是先天失明者,一出生就什么都看不见。”1989年,俞裕锬出生于福清一个普通家庭。虽然他直到11岁才到福州市盲校就读一年级,但聪明的他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都是“三好学生”。要说“球缘”,俞裕锬说,早年也不过在学校里,为锻炼身体和同学们踢过球,“踢的是有些漏气的瘪球,这样球不会滚得太远,让我们找不到”。
机会总是不期而遇的。2005年,国家组建盲人足球队备战北京残奥会,省残联工作人员和他的启蒙教练邹宏谋到福州市盲校选拔盲足运动员,一眼就看中了当时在盲校乐队吹小号的俞裕锬。
“盲人踢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刚开始,我没有办法分辨足球的准确位置,特别是球在停止的情况下,不发出任何声音。更令人头痛的是,带球是用双脚脚弓灵活地来回运作,这种技法我总是无法找到要领,曾打过退堂鼓。”在邹教练一招一式的教导下,经过反复训练,俞裕锬渐渐有了感觉,并且伴随着“哗啦啦”的声响,他带球似乎越发显得轻松。
经过几个月的试训,俞裕锬被留了下来,加入正在组建的省队,2005年底参加首届全国盲足锦标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更令他兴奋的是,2008年5月11日,他作为第179棒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参加了“圣火耀榕城”的圣火传递。
“打磨球技,需要持之以恒的时间投入。”进入省队后,训练就成了俞裕锬生活的一部分。他每天清晨5点就起来做早操,下午练习打球,晚上做功课。从盲校高中毕业后,他更是住进了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开始数年的封闭训练。
“我享受球场上恣意奔跑的时刻,风吹过面颊,汗水透湿的背部仿佛也凉爽起来,可以什么都不去想,只去感受脚下的足球。”俞裕锬只要上场训练,整个人就变得非常兴奋、奔放。
19年来,俞裕锬以前的教练已经退役,许多队员也退役或转行,新队员陆续加入,而他依然坚守在盲足训练场上。“连续四届残奥会,在我的记忆深处,最难忘的还是在北京残奥会上的首次上场。”俞裕锬说,站在盲人足球最高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代表国家出战,这是多么无上的荣光。十几年来,正是这种追求让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状态,只要国家队召唤,他就毫不犹豫地投入集训,努力为国争光。
在教练王桂顺心中,俞裕锬是中国盲足标志性队员,一块盲足“活化石”,凝聚着中国盲足的精神力量。
王桂顺回忆说,今年9月5日,巴黎残奥会盲人足球项目排位赛在埃菲尔铁塔体育场举行,中国盲足队以1∶0的比分战胜了摩洛哥队,获得第五名。在这场比赛中,中国盲足队的队员们展现出了卓越的技术战术水平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老队员俞裕锬虽然上场时间有限,但起到了稳定军心的重要作用。
“整个球队渐入佳境,越踢越好,最终用胜利证明了中国队的实力。”王桂顺说。
助力盲足队员深造
“哗啦哗啦……”绿茵场上带着声响的足球滚动着;
“注意右路、右路,回防!”对方球门后面的引导员呐喊着……
赛场上,四名盲人足球运动员。他们戴着黑黑的眼罩,双手伸向前方,不停“喂~!喂~!”呼唤着同伴,明眼守门员紧盯着足球运行的方向,场外盲人教练员镇定自若地密切关注场上的变化。
“稳住,再往前带一点!射门!”在场上引导员的指引下,队员们齐心协力,从对手脚下抢断成功,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
这是今年10月26日在福建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行的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比赛现场,由福州市盲校学生组建的男队和女队代表福建省出战,两队均获得季军。
“福州市盲校足球队组建于2005年,当时的福建省盲人足球队,队员基本都有福州盲校的就读经历。如今,从男足发展到女足,又往前跨越了一大步。”在观众席上,福州市盲校原校长吴淑英看到福州市盲校女足首次代表福建队参赛就取得好成绩,心里特别高兴。作为盲足的铁杆粉丝,只要有福建盲足的赛事,不管远近,吴淑英必到现场助阵。
吴淑英自2009年至2020年担任福州市盲校校长,这时期正是福州市盲校足球队的发展关键期。“这一阶段老队员毕业了,盲校致力于培养一批盲足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地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优秀队员,同时,把盲人足球运动当作学校的群众性体育运动来开展,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她说,“盲足运动令人惊叹,运动员在绿茵场上表现出的身残志坚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时时感动着我,让我迷上他们,放不下他们。看到孩子们通过运动带来欢乐和自信,我无比欣慰。”
“盲足的光环背后,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长期默默的关心与支持。”本届运动会领队兰廷义说,在政府层面,十几年来,国家对残疾人运动项目、赛事和人才激励机制给予有力保障,让盲人运动员在绿茵场逐梦,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福州市盲校首批入选福建盲足队的有:王亚锋、俞裕锬、王周彬、高凯、林金标、林冬冬等6人。他们之中,有的成为教练、盲足职业队员;有的成为盲协负责人;有的自己创业,自食其力。他们之中有两人通过高等自学考试,考上了本科,4人获得大专学历。尤其令学子们引以为豪的,是母校走出来的盲足教练、被称为“中国梅西”的王亚锋。
王亚锋是一名“90后”,先天双目失明。幸运的是,8岁那年,他被好心的亲戚送到福州市盲校上学。2005年10月10日,一个改变王亚锋一生的日子。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极好的空间感知和出色的反应速度,他成功入选福建省盲人足球队。
从此,足球让王亚锋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他从2005年开始就担任福建省盲人足球队队长,之后入选国家队,担任中国盲人足球队队长。经过奋力拼搏,中国盲人足球队以傲人成绩跻身于世界强队行列。王亚锋获得过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青年五四奖章,并被评为福建省劳模。
“2010年,首批盲足队员即将高中毕业,这直接影响到福建盲足队伍的稳定性。若能在‘家门口’上大学,岂不两全其美?”为此,吴淑英辗转联系一些高校,但都未找到符合这些队员的相关专业。之后,她又了解到北京联合大学有函授推拿专业,但跨省政策无法落地。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与福建教育学院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予大力支持。由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制定方案,有针对性地为盲人设置课程、编制练习题、出考纲、组织考试命题等;福建教育学院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负责授课。盲人学生只要修满学分,通过自学考试,就能获得自考专科、本科毕业证书。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学士学位。
2013年,首批盲足队员通过自学考试,如愿以偿地在“家门口”上了大学。
2016年里约残奥会之后,王亚锋从国家队退役,重回母校。有了本科学历和个人的突出表现,他成为福州市盲校的一名教师,担任足球教练的工作。像当年的邹宏谋教练一样,王亚锋把细心、耐心和爱心倾注在孩子们身上,帮助他们克服未知的恐惧,在黑暗中带球奔跑,用自己的努力,打开一扇扇通向光明的窗。
在西安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上,福建盲足队教练王桂顺展示冠军奖牌。
在福州市盲校盲人足球场,该校盲足队教练王亚锋在指导学生训练。
在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盲人足球场,福建盲足队教练王桂顺在指导球员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