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社区邻里关系构建
2024-12-22 13:46:14 来源:海峡通讯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社区邻里关系构建 文| 薛东 翁祖彪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增进社区邻里守望相助、和睦友爱,是社区居民追求和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进程加快,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网络化快速推进,经济运行模式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社会结构和社会面貌、家庭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模式以及个体道德观念等都发生深刻变化。在社区治理领域,传统熟人型社区向现代商品型社区转变,社区成员的身份来源更加多元、需求层次更加多维、行为方式更加多样,社区生活的异质性大大增加,传统社区邻里之间血缘、亲缘、业缘、地缘关系格局被打破,社区邻里关系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 社区邻里共建共享的自治需求与社区治理能力之间的矛盾凸显。社区是居民的日常生活场域,居民是社区的天然主人。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居民以主人翁身份自主发起、自觉参与、自愿协商社区公共事务,是合情合理的正当需求,符合社区居民的现实利益,也契合社区自治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也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内在动力。目前,社区治理模式与社区自治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仍然处于政府主导之下,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管制色彩,偏离了社区自治的宗旨,制约了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比如,实践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变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属性和自治权利未得到有效落实;再如,一些本可以由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的文化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却因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滞后,人财物等资源高度依赖于政府,而限制了自治力量的发挥。 社区邻里便捷开放的交往需求与社区公共空间之间的矛盾凸显。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必须扎根于社区居民日常的、共同的、坚实的生活实践之中,建立在邻里之间便捷的交流和频繁的互动基础之上。社区公共空间是社区居民见面交谈、集体活动的区域,是社区公共生活和人际交往得以展开、延伸的物质载体,对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居民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交往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结,会深深地影响居民对社区邻里关系的心理认同。当前,社区公共空间结构、布局和功能与社区邻里便捷开放的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房地产商在社区开发过程中,缺乏对公共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和用心建设,甚至故意挤压,造成公共空间缺失、局促、可有可无,居民活动场所有限,也难以在其中体验到松弛感和舒适感,客观上降低了居民走出家门走入公共空间进行活动和交流的意愿。 社区邻里守望相助的情感需求与社区公共精神之间的矛盾凸显。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是社区邻里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也是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鲜明特征。守望相助的需求,不仅体现在社区邻里之间日常的互帮互助,更在社区面临卫生防疫、水火危情等突发事件时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邻里关系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社区居民的现代公民意识、平等协商意识、集体责任意识和理性宽容意识比较薄弱,社区公共精神缺失,表现在不少居民仍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心态,将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看作多管闲事;同时,邻里之间也可能因为小事斤斤计较、因为争利发生矛盾冲突,缺乏信任和包容,无法形成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 在现代化背景下,社区邻里关系必须与时俱进。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健全治理格局、壮大社会组织、优化公共空间、丰富睦邻文化、培育公共精神等诸多方面着手,层层推进,久久为功。根本之处,在于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汇聚社区居民的自主力量,激活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凝结社区居民的集体行动,真正依靠社区居民自发自觉自愿的内生动力,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从而有效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健全完善协商共管的社区善治格局,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首要前提。 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必须以健全和完善社区善治格局为前提。社区虽然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但也是各种力量纵横交错、交融共生的发生地、聚集地,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打造和相互作用的结果。社区善治格局之所以为善,是因为它建基于多元共治、协商共管的理念和实践之上,充分发挥和平衡多元主体的力量,构筑起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社区社会组织以及居民个体等共同参与、共商共议的治理体系,使各种力量得以在社区中有机衔接、有序作为、有效施展,共同立足于自身职责和优势,协同推进社区治理。 总体来说,健全社区善治格局,需要发挥社区党组织总揽全局、引领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强化居民委员会的自治功能,需要汇聚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力量,但核心要点是培育居民自治、实现邻里参与,即把本该由社区居民自我协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事务交给社区居民自己完成,最大程度为社区居民“赋权”“赋能”,不断强化社区居民的“邻里意识”“家园意识”和“共同体意识”,有效激发社区居民通过团结邻里实现社区自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通过改善政府管理、优化政府服务、规范政府行为,改变基层政府大包大揽社区事务的管制模式,实现政府介入社区事务的方式由给予社区物质资源转变为指导社区参与、培育社区协商精神。例如,福州市近年来健全社区善治格局,坚持把推进社区协商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围绕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不断完善社区自治体系,通过制定协商工作规范、完善协商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民主恳谈、议事、听证、咨询、评议等协商形式,健全多元主体民主协商制度,切实增强社区自治能力,有效激发了社区邻里活力;持续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厘清基层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职能边界,制定《社区工作准入指导目录》,有效促进社区减负增效。这些作为,对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壮大专业优质的社区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关键力量 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居民发起成立,在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社区社会组织,有利于扩大居民参与、满足居民需求、完善近邻服务、增强邻里互动,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关键力量。截至2024年,福建省登记(备案)社区社会组织9万多家,初步形成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使之健康规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市场化、专业化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社会支持等多种渠道,大力培育有活力、有公信力、有品牌影响力的优质社区社会组织。与此同时,充分挖掘社区资源,联动社区爱心企业、社工机构等专业力量,鼓励社区党员志愿者、社区贤达、热心居民等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组织,举办邻里活动,提供邻里服务,密切邻里交流,增进邻里情谊。例如,晋江市通过政策引导、政府购买、部分公益性岗位转给社会机构运营等方式培育社会组织,扶持专业社工机构和专业社工队伍,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社区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实体,重点扶持家政、物业、养老、购物等服务,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和专业化,大大提升了社区近邻服务质量,促进了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构建。 优化提升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共空间,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坚实基础 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可以从优化提升社区公共空间上寻求突破。优美舒适、惬意温馨的社区公共空间,可以有效吸引社区居民走入其中、徜徉其中,从而增加居民公共活动的频次,提高居民交流互动的质量,为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提供物质载体。 打造科学合理的社区公共空间,必须充分考虑社区公共空间便捷、开放、共享的特性和用途,既要注重环境因素,也要注重人文因素;既要注重优美的场景布局,也要注重齐全的功能开发;既要有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轻松惬意的休闲设施空间,也要有利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开放便利的集体议事空间。 在优化社区空间布局和功能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做法,如有些高层社区,每隔若干层设置一个公共层作为空中庭院,供居民活动和使用;有些社区将楼栋底层开发作为社区活动中心,配以运动、棋牌、声乐等健身娱乐器械,供居民在此聚集放松;有些社区充分利用顶层空间,方便居民在炎热的夏季乘凉以及谈心交流。这些尝试,是合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增进邻里关系的有效实践。 丰富繁荣特色鲜明的社区睦邻文化,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重要保障 特色鲜明的社区睦邻文化,对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是形成社区凝聚力、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软性力量和重要保障。“睦”的本义,是亲密、融洽、恭敬、友爱。社区睦邻文化的核心要义在于因“睦”而“邻”、因“邻”而“睦”,打造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为乐、与邻为德的睦邻氛围。 不断丰富繁荣社区睦邻文化,要从社区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条件出发,发挥社区文娱骨干和积极分子的作用,利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持续性、针对性、创新性地开展邻里宴会团聚、慰问关怀、才艺演出、趣味运动等系列联谊联欢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进社区邻里互助互爱之情。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日,福州市都举办“我们的节日·拗九节”专场主题活动,利用拗九节这一福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福州市各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带着热气腾腾的拗九粥上门入户向社区老人们赠粥,使社区邻里间充满了关爱和睦的氛围。再如,晋江市发挥篮球运动氛围浓厚的优势,积极举办社区篮球赛,以赛为媒、以球会友,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增进邻里之间的友情,为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注入活力。 培育塑造理性文明的社区公共精神,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根本要求 理性文明的社区公共精神,是指社区居民摒弃了个人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代之以超越个人私利的公共责任和利他情怀,进入社区公共生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社区公共精神,不仅是社区居民的一项公德,更是一项美德,它至少包含了自由、平等、民主、公共、法治、责任、博爱等伦理观念以及担当、勇敢、正义、信任、包容、谦让等人格品质。培育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是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的根本要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除了需要完善的法律规范、充足的物质投入、健全的制度供给以及良好的文化熏陶外,最为关键的是将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权、决定权和行动权向居民开放。要做到需求让居民表达、问题让居民讨论、活动让居民策划以及公约让居民制定,使社区居民在参与和协商的具体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社区治理智慧和治理经验,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样才能培育社区公共精神,并最终构建和谐融洽新型社区邻里关系。 《海峡通讯》2024年第24期 | 12月下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