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武”动世界 带你认识福建的特色拳种
www.fjsen.com 2024-12-26 11:10:15 吴静 来源:东南网

近日,由5名连城拳传承人和2名五枚拳传承人组成的客家拳代表团,在新加坡举办的“2024国际琼派武术及客家传统武术观摩会”上表现卓越。

福建省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背景赋予了当地武术独特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连城拳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具有福建特色的传统武术吗?

连城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连城融媒

作为全国129大拳种之一连城拳,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于2009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连城拳的特色之一是拳术、谋生出路和舞青狮等结合紧密,学拳的人必然会舞青狮;是闽西客家传统武术精粹,涵盖拳术、器械、对练、搏击、舞狮等几十个套路,特点是短打为主,防守严而不疏。

值得一提的是,“连城拳”突破传统“单传”祖训,不仅融入民俗文化,也开始从防身向全民健身转变,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连城许多中小学中将“连城拳”纳入体育课教学,每年数百名武术爱好者参加培训班,“武术精湛”的传承者涌现,后辈力量兴起。

目前,连城拳的传承人带着拳术不仅在福建、湖南、浙江等地传扬,还走向世界,不仅参加港澳台及海外邀请赛事,还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开展武术交流。在与东南亚的交流过程中,还有不少连城拳爱好者来到中国“寻根”。例如,2023年,新加坡崇正国术社传承人陈元鑫就来到了福建连城,交流武术心得。2024年11月1日至5日,5名连城拳传承人在新加坡举行的“2024国际琼派武术和客家传统武术观摩会”上大放异彩。

五祖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厦门卫视

五祖拳是泉州南少林武术拳系中最具代表性的拳种,是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泛的拳种。发祥于厦门新垵、创立于泉州,由泉州人蔡玉明撷取白鹤拳、猴拳、罗汉拳、太祖拳、达尊拳等诸家拳法所长而成,故名五祖拳。

它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在闽南地区的厦漳泉一带和台港澳等地传播,还远传东南亚及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国内有武林大会五祖拳全国选拔大赛的专业性比赛,国际上也有国际五祖拳联谊会等活动,约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五祖拳已成为国际武坛上颇有影响的拳种;在世界的广泛传播,促进了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让外国爱好者通过武术了解中国文化,认识东方文明。

五祖拳武术文化包含拳法、器械、狮艺等,特别吸引青少年的喜爱。因此,五祖拳也通过进校园、进社区等方式,不断夯实武术之乡的群众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五祖拳成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咏春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福建日报

咏春拳源自福建,发扬于广东,并在香港、台湾逐渐开枝散叶至全世界。在欧美国家受众广泛,全球传习者已超千万人,成为世界上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拳种之一。目前,全球约有超过80个国家约800万人练习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据资料显示,由清朝初期的武术家严咏春所创,因其专为女性设计的拳理与技巧而著称,亦被称为“女人拳”。该拳术运用人体力学及杠杆原理,追求动作的快稳准狠,擅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实现以弱胜强。咏春拳具有快劲准狠、来留去送、甩手直冲的特征,它基于人体结构和一些基础的力学原理,能通过巧妙利用空间和力量,实现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2009年,福建咏春拳被纳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4年,福建咏春拳成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地术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福州市西园中心小学

地术拳又称“地术犬法”“狗拳”,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拳种,也是中国南方稀有的传统拳种之一。

据相传,此拳由清代白莲庵尼姑“四月大师”所创,至今已传五代。目前福州一带传承的地术拳,传自陈依九拳师。地术拳是模仿狗的机警敏捷、灵活刚健、凶猛,善于翻、滚、扑、摔、剪、奔、蹿、跳、钻、挂而形成独特风格的拳种。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武术中,以倒地打法为主的拳种不多。地术拳是南方拳种中此类攻防技法的代表性拳种。2009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1年被国务院、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该拳术还被福州市西园中心小学纳入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动作和示范教学,让该校学生掌握地术拳技能,学习了武术精神,展现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鸣鹤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福州日报

鸣鹤拳是传统拳术中南拳的一种,属于四大鹤拳之一;是八闽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拳种之一。据资料显示,鸣鹤拳的源流始于白鹤拳,是鹤拳体系中唯一一支融合了罗汉拳的分支。

相传,方七娘的咏春白鹤拳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到福州一带,并逐渐演变成飞鹤拳、鸣鹤拳、纵鹤拳、食鹤拳四种不同的鹤拳,形成了有别于咏春白鹤拳的全新风格。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鸣鹤拳其武术特点为:利用罗汉拳融会鹤法,串通成套路,拳法刚阳有力,但不乏柔韧有余,兼有刚柔相济的特色。拳法中保留了罗汉拳的套路,鸣鹤拳套路中称之为二十八宿罗汉拳。刚柔结合后,鸣鹤拳就形成了借助刚性用掌与鹤法柔性,习练中常发声,以声助力,使整套拳打起来非常得心应手,故有“鸣鹤拳”之称。

目前,鸣鹤拳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2021年,鸣鹤拳入选福州市晋安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2月9日,鸣鹤拳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桩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

龙桩拳又称“龙尊拳”,创史于少林寺,源于宁德古田杉洋,兴于蓝田。资料显示,龙桩拳植根杉洋民间至今二百六十多年,已传承至第九代。

早在唐代时期,杉洋镇为抗击盗寇,守土安民,习武之风盛行,杉洋百姓文武兼修,不仅培育武艺,注重培植武德,更是弘扬着一种正义,忠义爱国的精神。龙桩拳练习者秉持锄强扶弱、励志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理念,为民除暴安良,保家卫国。

龙桩拳无论出拳还是防守,都要以中门为基准,不能偏离中心,以确保攻击和防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技击讲求化力消劲,避实就虚,侧而横进,以小克大,以弱胜强。

2018年11月入选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2月入选福建省终身教育特色品牌,2019年2月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虎尊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福建体育

虎尊拳,古称“永福虎拳”、“积山尊拳”、“元珠姆”,发源于福建省永泰县洑口村。由李元珠于清朝乾隆年间始创,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这种拳法因其吸取猛虎的形象意味和力量而得名。

虎尊拳取老虎凶猛为形象,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节发劲、以气催力,拳势勇猛,劲力刚强,发劲凶猛。手法多变,步法稳健,发力发声。突出“以刚制刚”,见力生力,见力破力,刚极化柔。在技击攻防上有短手近打,又有突窜远取,防中带攻,明防暗攻,讲究底力与内功相结合。练起套路来,时而如猛虎下山,时而如怒虎出林,时而如饿虎擒羊,都能体现刚强凌厉的风格。

虎尊拳的传承历史悠久,经过历代传承人不断充实提高,套路内容不断丰富完整,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拳理和技法,成为群众喜爱的一种健身项目。如今虎尊拳传到日本,逐步演变形成日本“上地流空手道”,后来流传到香港、澳门地区及东南亚、西欧、北美国家。2007年,永泰虎尊拳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为了保护和推广虎尊拳,福州市永泰县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编制永泰县《虎尊拳》等校本教材,在全县幼儿园、小学开展武术操推广教学。

白鹤拳

image.png

图片来源:泉州政协

永春白鹤拳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顺治年间方七娘首创该拳法。据资料显示,方七娘自幼秉承家学,练就一身武艺,父女为避战乱,南迁福建省福宁州北门外(今霞浦)居住。方七娘因婚姻失意,往“白练寺”礼佛,在寺中因见白鹤舞姿,感悟而揉合于少林拳法之中,几经揣摩衍化,创出“似刚非刚、似柔非柔”之“鹤法”,拳称“白鹤拳”。 

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它的套路动静有法、虚实分明、快慢相间、起伏有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形神兼备,轻盈灵巧、潇洒飘逸、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

2010年,永春白鹤拳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干教材进入高校,在全国大学中传播。永春县组织编印校本教材,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推广永春白鹤拳。

如今,该拳法的影响力遍布全球,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会馆。永春白鹤拳还被列入全国129 个拳种中独立的一个拳种;于2011 年列入第三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于2022年列入第七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此外,福建还有罗汉拳、八井拳、五枚拳等其他特色拳术,这些拳术各具特色,风格各异,不仅体现了福建地区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东南网综合厦门卫视、泉州政协、福建体育、连城融媒体等

责任编辑: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