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水稻更抗病耐旱的“遗传密码”
2025-01-04 09:57: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省农科院团队揭示杂交水稻新品种“内6优7075”抗病性与耐旱性的分子机制 探寻水稻更抗病耐旱的“遗传密码” 东南网1月4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胡海明) 近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建福、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团队在国际期刊《BMC Plant Bi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揭示了杂交水稻新品种“内6优7075”抗病性与耐旱性的分子机制。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病害和干旱是影响其产量的重要因素。”该论文第一作者、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崔丽丽博士表示,研究与推广兼具抗病性和耐旱性的新型水稻品种,对应对粮食安全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内6优7075”是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近年来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有高产、抗病和耐旱等优势,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此,研究团队围绕“内6优7075”及其父本“福恢7075”、母本“内香6A”展开了多组学研究,探寻水稻更抗病、耐旱的“遗传密码”。 研究发现,“内6优7075”及其母本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性表现显著优于其父本。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抗病性与“Xa21”“CDPK”“RPM1”等3个关键基因密切相关。它们可通过介导超敏反应,显著增加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一个名为“WRKY1”的转录因子,则能够与特定的基因序列结合,从而激活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即主动去除体内非必需细胞,从而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此外,“PR1”基因的激活,也能够有效调控植物的防御信号,进一步增强其抗病性。 在耐旱性方面,“内6优7075”的天赋则更多来自其父本。这主要归功于“MAPKKK17”“WAK60”两个功能基因。 前者通过调控植物的脱落酸应激响应,显著提高植株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作为一种抑制生长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因能促使植物叶子脱落而得名。当植物遭遇干旱天气时,它们会自然产生脱落酸,通过“关闭”叶子上的细胞减少来水分流失、让植物停止生长以减少水分消耗等方式,帮助植物在干旱条件下求生。 后者则通过促进气孔发育和功能优化,改善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其抗旱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测序分析还发现,“内6优7075”的基因表达模式更倾向于亲本之一的特异性表达,而非简单的中间状态。也就是说,它在遗传过程中,能够传承“父母”各自所长,集多种优势于一身。这一独特的表达特征,为杂种优势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理论依据,对未来水稻的抗性育种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