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高山“凉”气候催生花卉“热”产业
www.fjsen.com 2025-01-04 09:57:09 来源:东南网

浦源镇“花鲤小镇”航拍图 阮承钦 摄

工人在采收文心兰。 汤文娟 摄

东南网1月4日讯(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庄然 通讯员 林志勇 魏知秋)

核心提示

眼下,花卉业已成为很多地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周宁县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编制了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花卉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由规模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转变,形成福建高山冷凉型花卉的主要生产基地,并在花卉种苗源头不断发力,打造了一批龙头企业。

目前,周宁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100亩,产业链年产值达3.64亿元,上下游企业30多家。不仅形成了涵盖“品种选育—种植推广—产品包装—仓储物流—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格局,而且探索出了“市场倒推”“庭院经济+电商”等多种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如今,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周宁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更吸引了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的关注和青睐。

淡雅的花香扑面而来,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年关将至,文心兰越发紧俏,白德寿忙着整理手里的订单,脸上乐开了花。

在周宁县的花卉产业链条上,喜寒花卉高山特色文心兰是其中的佼佼者。白德寿是周宁一家园艺公司的生产管理员,这家公司正是专注栽培文心兰,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近1600万元。

周宁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是东南沿海城关海拔最高的县,气候寒冷,被视为“不适宜耕作之地”。然而,当地党委政府转变思路,打造花卉产业链,目前全产业链年产值达3.64亿元,不少村民回乡置业,这个山区小县由此焕发勃勃生机。

高山花卉 香飘四海

花色鲜亮,花瓣厚实,馥郁的香气引得蜜蜂、蝴蝶翩翩起舞。走进盛周花卉公司种植基地,生产管理员魏倩芳向记者介绍,喜寒的小菊是他们的“当家花旦”,年出圃600多万株,产值达800多万元。

正在一旁分拣包装的村民李芬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她说,她从2019年起就在这里工作,一年有9个月受雇干活,能拿到3万元左右的收入。

李芬一家五口人,日子曾经过得挺艰难,自从来基地工作后,收入翻了几番。“家门口就有活干,还能照顾老人小孩,真好!”

为了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当地探索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花卉与食用菌轮作。

例如,百合可以收两茬,再加上一季赤松茸,亩年产值可高达16万元。羊肚菌每亩产250公斤,产值约3万~4万元。这种科学种植、高效利用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基地负责人林荣回忆说,他们最早在福州、厦门等地开办花店,从中发现了市场机遇,觉得与其假手于人,不如自己干。

在国内考察了数月之后,他们决定落户周宁。原因有二,一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二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9年,周宁编制了《周宁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好政策的出台实施点燃了林荣这批人的创业热情。

经过数年耕耘,周宁花卉产业已声名远播。不久前,日本大谷等国外商会齐聚周宁考察花卉产业,与当地企业签订协议,仅盛周一家企业就拿下100多万元的订单。

菊花是日本的国花,能来到周宁采购,代表着海外市场对周宁花卉品质的认可,也进一步增强了当地企业的信心。

庭院锦绣 民富梦甜

在周宁的“花鲤小镇”,刘林也正在编织着自己的“致富梦”。与林荣从市场倒推的思路不同,她走的是“庭院经济”的路子。

冬日的周宁,寒意渐浓。但在万福桥竣工仪式上,刘林布置的火红色的多肉植物却为这个寒冷的日子增添了一抹暖色。

眼前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多肉植物,并非只是简单的绿植装饰,它们见证了刘林的蜕变成长。

曾经,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让刘林感到窒息,亲子关系也一度紧张。

“完全是意外。”在寻找缓解压力的途径时,刘林选择了在家种植多肉植物,此举改变了她的生活,还开启了周宁多肉植物产业的一扇新大门。

不经意间摆在家门口和店铺前的多肉植物迅速售罄,这让刘林看到了商机。于是,她联合多位种植户,扩大生产规模,并利用线上平台销售产品,逐步将爱好发展成事业。

刘林带记者走进她的生产基地,仿佛瞬间穿越到了一个梦幻般的多肉植物童话世界。

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或圆润饱满,或形态奇特。有的如同翠绿的宝石,晶莹剔透;有的色彩斑斓,红、黄、绿、紫、蓝交织在一起,组成孔雀、多来A梦、熊猫等不同样式,让人眼前一亮。

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拿起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出一个个小坑,再将多肉植物轻轻植入,覆上土壤。此刻,孩子们满是成就感,开怀的笑声充盈着整个基地,“我们亲手种下成长与希望”。

像刘林这种“庭院经济+电商”的产业模式,正在周宁悄然兴起。

目前,全县已拥有组织化、规模化的美丽庭院1420户,建成家庭花卉园、家庭作坊、家庭民宿等230多处,帮助农户销售庭院经济产品150多万元。

同时,周宁正着力打造美丽庭院结合乡村旅游试点。

溪水潺潺,鲤鱼游弋。记者驱车前往“花鲤小镇”,沿途是绵延不绝的花卉景观长廊。

“自从‘花鲤小镇’建成以来,我们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在小镇经营民宿的李建国说,他的民宿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如果是节假日,一房难求”。

当前,周宁以花卉种植基地和鲤鱼溪景区为基础,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了一个集观赏、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除了民宿,小镇还涌现出了许多以花卉为主题的餐饮、手工艺品店等。

在狮城镇龙潭村,村党支部引导村民利用自家闲置庭院空间栽种蝴蝶兰。“一开始只是想找件事情做,没想到这么赚钱。”村民李阿姨正在自家10平方米小院里给蝴蝶兰浇水,难掩喜悦之情。“2023年,村里与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像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能轻松上手,管理成本还很低,一年费用不过6000元,净收益可达2.4万元。”

龙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少云介绍说,这种“庭院经济”模式给村集体带来50万元的年收入,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还美化了乡村环境,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从大棚挑选优质种苗到农户精心培育成株精品,再到公司提供销售渠道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已然成形,周宁正带动更多群众获得“庭院经济”红利。

院地协作 “智”育花苗

不论是“市场倒推”模式还是“庭院经济”路径,都离不开种苗培育。近年来,周宁在种苗源头不断发力,打造了一批龙头企业,为产业链赋予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多肉,不仅品相好、成本低,更承载着乡亲们的致富梦。”三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寿强站在育苗大棚中,目光坚定。

在企业现代化组培工厂里,20多名核心研发人员正忙碌着。他们掌握了89个多肉品种的组培技术,能够为市场提供860多种多肉植物种苗,其中不乏300多种稀缺品种。

作为闽东地区唯一一家具备植物种苗出口资质的企业,三杉的产品远销日本等国家,在国内则主要销往云南、山东、江西、广东等地。

其自主培育的独特龙舌兰,因良好的适应性和观赏价值而备受市场青睐。车间负责人陈松介绍说,他们的高端组培多肉种苗占据全国近七成的市场份额,企业正打算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为了让科技创新的源泉永不干涸,公司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

会议室里,专家学者与公司技术人员围坐一堂,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通过“母本提供+技术研发”的发展模式,源源不断的新品种、新技术正涌入公司。

周宁县花卉办负责人叶章锋说,这两年周宁与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通力协作,取得了众多成果。双方共建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宁德分中心周宁高山冷凉花卉科技小院,成功注册了周宁高山百合、周宁高山杜鹃两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人才源源不断,产业蓬勃发展。建立的“园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学生劳动教育、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直通车。

截至目前,“院地协作”已举办种植技术、花艺培训等各类培训班6期,帮助解决花企生产过程的难点问题30多个,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绚烂之花”。

日前,《周宁县促进高山冷凉花卉产业“三链”融合壮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公布,进一步强化了当地花卉产业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其中,“经联社+产业+政策性担保”融资模式成效显著。

仅浦源镇溪坪村就获得省农发行200万元授信额度,带动300多名农民就业。各金融机构为农户和企业办理花卉贷10多笔,贷款金额超2000万元。

当前,周宁已形成涵盖“品种选育—种植推广—产品包装—仓储物流—品牌销售”全产业链条格局,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4100亩,上下游企业3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高山“凉”气候催生出花卉“热”产业。

责任编辑: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