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观察 | 这个品牌,真的有为!
2025-01-13 09:06:0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从今年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记者看到,十三届省政协在协商民主建设上增添了一张闪亮名片,那就是“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 从字面理解,“为闽协商”体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定位,“为民服务”则彰显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价值追求。十三届省政协为何旗帜鲜明地打造这一品牌?这一年,政协“两为”品牌又是如何作为、展现有为? 一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省政协为扎实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首次提出打造“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特色品牌。 从政协工作来看,打造“两为”品牌高度契合了推动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追求。 十三届省政协自开局以来,就确立并深化实施“强五力、优服务、提质效、走前列”思路举措,如何让福建政协工作“走前列”?必须以改革创新推动工作提质增效。打造“两为”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创新举措,为的是搭建平台、聚合引领,汇聚全省各级政协的工作合力,提升政协履职的社会影响力。 从传承延续来看,打造“两为”品牌蕴含着福建政协70年来的不变初心。 1955年1月14日,福建省政协一届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开启了践行人民民主的光辉历程。70载光阴荏苒,人民政协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广泛协商,一摞又一摞提案日渐泛黄,可其中蕴藉“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的思想之源熠熠生辉——悉心洞察民生诉求,为连家船民上岸鼓与呼,民主决策得到各界一致响应,延续千年的历史难题彻底解决;持续推动经济建设,曾提出“重建厦门经济特区,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殷殷关切社会进步,呼吁“保护三坊七巷,就是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脉”,百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修复林则徐故居”;热烈响应祖国统一大业,曾提出“努力做好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接待站工作”……薪火相传,一届届政协委员到一线去,携民声回,积极履职尽责,为福建各个历史阶段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70年后的今天,使命不改,初心不变,“为闽协商、为民服务”彰显了接续奋斗的底气和信心。 立足当下,打造“两为”品牌,是政协创新开展履职的原动力和主旋律。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中国75周年华诞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新福建建设而言都是大事、喜事。 时代赋予福建政协更加重大的使命和任务,要求广大政协委员必须自觉站位全局,胸怀“国之大者”、聚焦“省之要事”、情系“民之所盼”,以高质量履职助推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 二 “为闽协商、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一年来,省政协为了能够让有“为”落到实处,作出不少努力。 靠前谋划,才能真有为。去年,省政协首次召开知情明政通报会,邀请提案办理大户通报有关工作,共同谋划新一年协商议题和提案重点,实现“党政所需”和“政协所能”有效对接。聚焦协商议政重点,邀请相关领域的负责同志或专家学者走进“委员讲堂”开展专题辅导报告,委员们接“天线”、快“充电”,履职思路和方向不断拓宽,建言的专业性、精准性、可行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创新机制,才能真作为。2024年一开春,省政协就聚焦“创新”主题召开年度工作动员会。以创新为“引擎”,“为闽协商、为民服务”品牌焕发生机活力——开展“点题协商十百千”专项活动,拓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渠道;探索全周期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机制,让协商式“软监督”发挥起“硬作用”;创新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对提案工作实施从源头到末梢的精细化管理,让“金点子”结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金果子”;在全省三级政协创新开展“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专项活动,以政协走进台胞之“勤”,促成台胞走进政协之“行”,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不断走深走实。 一年来,省政协创新不问“大小”,有质的突破,也有量的积累,有整体工作的创新,也有具体环节的改进。通过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协同创新,为党群建起“连心桥”,为委员拓宽“履职路”,为协商搭建“新平台”。 三 这一年,“为闽协商、为民服务”究竟干得怎么样? 在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1074件,经审查立案885件、意见建议采纳率98.3%;委员参加履职活动4500余人次,完成重点协商活动38项;聚焦“民之所盼”,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636件,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80个。 “为闽协商、为民服务”这一品牌自诞生之初,就自带福建特有的敢担当、善作为气质,充分彰显了党政所需、群众所盼和政协所能的深度融合。 以政协之“为”服务发展之“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是开展工作的鲜明主线,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是履职的主攻方向。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去年,紧扣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召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重点产业集群”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聚焦科技创新引领,组织福建省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以科技创新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赴江苏学习考察,京闽两地政协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搭建平台为两地科技创新供需意向牵线搭桥。 紧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聚焦“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推动《福建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出台;聚焦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等改革重点开展调研协商,建有用之言。 立足福建特殊区位和重大使命。聚焦闽台农业融合、高等职业教育、在闽台青就业创业等8个议题深入议政;创新开展“让政协走进台胞 让台胞走进政协”专项活动,委员与台胞结对2168对,解决问题266个;举办第七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走进政协·台湾青年说”、两岸青年乡村振兴研修营等活动,闽台社会、经济和情感实现深度融合,更好服务祖国统一大业。 以民之所“盼”为政协所“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政协工作着力重点。 听民意访民情、言为民所建。全年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的短板弱项、体育卫生融合的难点堵点、文旅消费升级的掣肘因素,立案民生类提案266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优化高效学科专业布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优化新就业形态劳动环境”……一桩桩皆为百姓呼声,一件件都是“关键小事”。 纾民困解民忧、策为民所献。大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小到交通拥堵、停车不便,只要是社会有需求、百姓有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都有政协委员履职的身影。一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精心选题、精准答题,共同开展“点题协商十百千”专项活动,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980个。 惠民生暖民心、力为民所出。全省51个省政协委员联系点和1500多个市县委员联系点发挥作用,开展活动3500多场,参与群众7.6万人次,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切问题2800多个。150多场“书香政协·文脉流芳”“福行八闽”等惠民服务和公益活动,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足、获得感更实、安全感更强。 短短一年时间,“两为”品牌已成为福建政协高质量履职的代名词。尽政协之责、展政协之能、倾政协之力,新的一年,“为闽协商、为民服务”将释放更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福建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能量,为福建“奋勇争先、再上台阶”注入不竭动力。 扫一扫看屏山君报道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