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超正指挥机器人检查列车。
吴锦龙和工友在清洗水箱。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实习生 林梦飞/文 记者 施辰静/图)
2025年春运即将开始。在这场跨越山海的归巢之旅中,有一群人默默奉献,守护在“看不见”的地方,让这一路平安顺畅。
13日,记者走进福州火车南站、福州南动车组运用所,从动车洗护,到清洗水箱,体验幕后英雄的温暖与坚守。
水箱中的“蜘蛛侠”
福州火车南站西南侧,矗立着一个12米×12米见方、水位高4.5米的储水箱。设计储水量600吨,承担着福州火车南站站房以及过往车辆供水任务。
13日一大早,福州房建公寓段给水工区工长吴锦龙和工友就已经到位。头盔、头灯、水枪、毛刷……整装待发的他们,要赶在春运开始前,清洗福州南站最后一个水箱。
“一年有两次常规清洗,为了保障用水安全,春运前还会进行清洗、消杀。”吴锦龙说。
“氧气浓度21.2%,可以作业。”经过通风并测量箱内氧气含量后,吴锦龙套上防护服,戴好头灯,带领另外2名工友,沿着仅一人多宽的“井口”爬进水箱。
6米高的空箱内,纵横交错着上百根不锈钢支架。到达水箱底部后,吴锦龙调试好加压水枪,对准箱底的水垢,强力水流激射而出,水垢被层层激起,同事配合用清洁刷将水流汇拢引向另一端的排水口。他们或弓腰或跨步,来回一趟要穿越50余根支架。
不仅要清洁箱底,箱体内的不锈钢支架也要进行洗刷。“2米以上喷枪就不够力了,只能靠人工刷!”在箱外工友的配合下,他们扣好安全带,在钢架上灵活地辗转腾挪,把隐藏在钢架结合处的水垢一一刷净。
“水箱内与外界环境温差足有25摄氏度,刚进来还觉得挺暖和,过一会儿就像是在蒸桑拿。”吴锦龙告诉记者,清洗完一整个大水箱要8个多小时。
除了清洗水箱,吴锦龙还带领班组8人随时待命,巡护福州南站的供水设施。“包括17.84公里的管线,还有380多个轨道旁给水栓的检修。应急状态下,我们15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只要能让旅客用上‘放心水’,苦点累点都值得。”吴锦龙说。
存车场上的“摆渡人”
“防护信号已撤除,门禁、灯光确认完毕,限速10公里。”13日下午1时50分,福州机务段地勤司机李伟驾驶着1193A动车组列车从存车场慢慢地驶向检修库。
从一线动车司机转岗,这已经是他成为动车所存车场和检修库“摆渡人”的第14年。李伟的驾驶速度最慢只有3km/h。“还不如走着快”,李伟说自己“在最快的高铁上开最慢的车”。
驶入动车组列车洗车线,全自动动车组清洗系统随即开始工作。高压喷头喷洒的水流均匀冲刷着动车组车身,灰尘、污渍顺流而下,绿色毛刷开始细致地擦拭着车身侧面、顶部等部位。
“每组洗车机有5组立刷、5组群刷和2组斜刷,12个刷组相互配合,给动车组全方位‘搓澡’。”福州南动车组运用所质检员杨宇介绍说,像这样的洗车线,全所有2条,“根据脏污情况不同,自动清洗一般需要5到10分钟”。
“这个系统所有废水都会经过处理后循环使用。”福州南动车组运用所党总支书记翁依弟说,春运期间,每天可清洗20组动车,40天累计下来,可节省水资源480余吨。
会检修的“大家伙”
经过自动清洗后,1193A驶入检修库2道。检修技术员韩志超手持一台掌上电脑,不远处一台方头方脑的“大家伙”正扭转着机械臂上下左右腾挪。只见韩志超在屏幕上一番操作,机器就自如地前进后退,流畅“走路”。
“这是新配备的智能检测机器人,也是我的新搭档。”韩志超说道,“去年底才报到,今年是它的春运首秀。”“检测机器人由高精轨道、图像识别系统、无线网络系统、机房服务器以及检测走行部5部分组成。通过图像识别,对动车组底部配件状态及磨耗情况进行全自动、无死角的检查,并会向系统上传它认为的问题图像,并发出警报。”韩志超正在介绍,警报就响起,“6号转向架有异物警报,需要复核。”
在与质检员联控后,韩志超手持作业终端弯腰钻入车底,手脚麻利地清除异物,并拍照上传系统,为检测机器人提升检修精度提供“养料”,“相当于手工批改作业,目前准确率超过90%,这个搭档越来越聪明,检修更精准了”。
据了解,以往车底检修作业需要专业人员下到地沟,一个多小时弯腰弓背,用眼睛看,用手摸,用电筒照,用尺子量。有了机器人,一列8节车厢的动车组,只需三四十分钟就可自动完成行检,效率提高了近40%。
车下机器人“不知疲倦”,车上福州电务段福州南动车所车载维护工区工长李佳鑫正在驾驶室给ATP做升级。“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是高铁的导航仪,我们是给导航仪校准的人。”李佳鑫介绍,ATP能够实时接收并处理地面线路数据,给动车组司机提供行车依据,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ATP的重要性决定了必须保证系统高度灵敏、反应迅速,“我们维护人员每天要通过模拟司机操作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日头西斜,这辆车的“洗护”工作告一段落,焕然一新的动车组缓缓驶出作业区。春运期间,这样的检修还会更加频繁,守护每一位旅客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