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守正创新,发挥优势续写文化新篇章

2025-01-17 10:15:56 作者:林清智 胡松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1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胡松坤)

过去一年,福建文化“成绩单”亮点纷呈,鼓舞人心。

新的一年,文化繁荣新篇章如何续写?连日来,省政协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相关部署,聚焦文化主题展开热议。

“提升文化影响力,要用好福建优势。”省政协委员、福建社科院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所所长陈荣文认为,社科研究水平与文化影响力息息相关,福建在理论研究阐释上有着独特优势,要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这一宝贵资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领域走在前头,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社科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形成一批具有标识度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阐释与传播交流中心和实践示范基地。

福建拥有多元文化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精心呵护深厚的历史文化、鲜明的地域文化?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福建是著名侨乡,华侨工业投资对福建近代城市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省政协委员、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志宏建议,加强对华侨工业遗存的调查整理,并植入多元业态和文化活动,推动华侨工业遗存转化为文化资源,在完整展示华侨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中,讲好华侨爱国爱乡的故事。

省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省委会常委吴棉国建议,加快对闽侨红色文化的搜集整理和保护、展示,强化宣传研究及阐释,吸引更多海外闽侨关注、了解闽侨红色文化并在海外积极传播,引导他们共同传承弘扬闽侨红色文化,进一步促进海外侨社团结。

福建是非遗资源大省。省政协委员,民进厦门市委会副主委、厦门市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艺术总监庄晏红建议,对我省濒危传统戏剧剧种进行调研,给予用于传统剧目复排复演的专项保护经费;强化审核,让相关扶持政策真正落实到非遗项目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健全并打通全省市级以上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师资库,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公开公示;协助非遗艺人加强互联网宣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省政协委员,民建三明市委会副主委、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邱国鹏认为,新形势下,文艺创作既要在主题上与时代同行,还要创新叙事方法,拓展传播渠道,创作更多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全面提升八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

“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文艺活动日益丰富,群众参与度不断提高。这不仅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也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省政协委员,泉州市闽南歌舞传承中心主任、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金锡说,他将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努力创作出更多贴近群众、反映时代风貌的文艺作品,将福建的风土人情、发展成就融入创作,用文艺的形式讲好福建故事,为增强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除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数字经济也是福建的一大优势。

“在数字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省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省委会一级巡视员刘泓认为,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要发挥福建在数字技术、现代制造业等领域优势,做好文化与科技“融合题”,激发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提升福建文化影响力。

“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省政协委员,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数字中国研究院(福建)院长宋志刚建议,通过整合旅游、文化、消费、交通等多维度数据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人工智能与VR、AR等技术的结合应用,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增强旅游吸引力;同时挖掘福建传统特色IP,打造数字化IP,建设各类主题游数字空间,拓展旅游产业版图,助力全域旅游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刘丹艳认为,文化遗产与文旅的海外宣传能带动产业经济发展,应主动出击做好文旅海外宣传,投放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文旅资讯,整合党政、高校、媒体三方资源,成立相关研究机构,构建共治共享的外宣人才矩阵,多措并举增加我省世界遗产城市在国际媒体上的曝光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文化资源支持和给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