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潮声|福建渔女 惊艳世界

2025-01-17 10:47:09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福建日报》2025年1月17日第07版

湄洲女、惠安女与蟳埔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是闽中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观,也是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印记。她们靠海吃海,以海为生,千百年来炼就了勤劳、坚韧、善良、温婉等精神品质。本期《潮声》聚焦我省三大渔女所展现的巾帼风采,探寻她们身上所凝聚的精神力量。

image.png

游客在湄洲岛体验“湄洲女”妆造。 金山 摄

湄洲女:帆船头上冀平安

阿戴是湄洲岛岛民,从小听奶奶讲述妈祖故事长大,关于湄洲女的印象,奶奶身上就有着烙印:“奶奶常年梳着一个发髻,髻上几束小麻花辫和红绳缠绕其间,再插上红色的头花,芦荟胶固定出帆船的外形,额前不留刘海,没有一丝乱发;身穿斜襟蓝布衫,每逢传统节日,都要穿戴整齐去拜妈祖。”

湄洲岛位于船运繁忙的湄洲湾,海运地位十分重要。“五代时,林默(妈祖)之父林惟慤(或林愿)官授湄洲都巡检司,负责一方的海疆巡逻,常驾舟行船,巡察救助;林默从小就耳濡目染,熏陶其中。”湄洲岛宣传部工作人员唐毓介绍,相传,林默自幼机敏聪慧,熟悉水性又洞晓天文气象,能帮助渔民在出海前规避风险,且常常乘舟海上,救世利人、扶危济险,行善无数。在她18岁那年,决心许身大海,并梳帆髻立志,此后“帆船头”便在当地流传开来。

“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寄平安。”岛上人人都会这句民谣顺口溜。唐毓说,勤劳的渔家女参与下海劳作,红裤子被海水打湿后远看如墨,形成了裤子红黑拼接的传统。“帆船头、大海衫、红黑裤子”不仅是果敢的渔家女的显化,也是青年林默情系四海的远大志向外化的形象表现,历经代代传承,成为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

Q版湄洲女、传统湄洲女服饰制衣坊、面塑湄洲女……行走在湄洲岛上,随处可见湄洲女“周边”。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湄洲岛第一中心小学六年级(5)班学生李鑫泽都会来到妈祖髻社团,用头簪、饰花、发卡、发胶等为模特梳“妈祖髻”。

image.png

湄洲岛第一中心小学学生展示“妈祖髻”技艺。黄秋梅 摄

“学校成立妈祖筵席面塑、妈祖髻等社团,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该校社团老师黄秋梅带出数百名能梳“妈祖髻”的小能手,成为岛上妈祖民俗活动的常驻表演方阵。

“湄洲女独特的发饰和服饰是世界级非遗‘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内容,于2022年1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副董事长吴国春介绍。

日前,2025年湄洲妈祖祖庙跨年祈福盛典举行,14位国际选美冠军头梳妈祖头、身着妈祖服或妈祖服元素旗袍惊艳亮相,尽显“湄女”之美。在跨年诵经祈福仪式上,上百位湄洲女手提红灯分布祖庙西轴线天后宫、南轴线天后殿等地,与海内外上万名妈祖敬仰者同谒妈祖。

“除了在湄洲岛举行的妈祖信俗活动中,配套举办‘妈祖髻’技艺表演赛、湄洲女服饰展外,近年来,祖庙积极组织湄洲女走出去,出走的湄洲女形象都成为一道充满妈祖文化元素的亮丽风景线。”吴国春介绍,眼下,祖庙正积极推动“妈祖髻”、妈祖服饰的创新设计与时尚表达,助力文旅产业繁荣发展。

从电视剧《妈祖》到莆仙戏《海神妈祖》再到全国首部妈祖文化主题大型文旅演艺作品《印象·妈祖》、大型妈祖文化情境交互式实景演艺项目《缘起湄洲》,近年来,湄洲岛通过创新“演艺+”旅游消费新场景,助燃妈祖文化文旅消费热。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7日,湄洲岛接待游客数量达247.22万人次,超越了2023年全年的旅游接待人数28万人次。 借力家乡湄洲岛上秀美的风光和妈祖文化影响力,“唐韵簪花围”主理人高艳艳推出了“湄洲女”形象打造旅拍服务。“旺季时候,客户有的凌晨4点就开始化妆拍日出,最晚的会化到凌晨2点,要拍朝圣照,最忙的时候要从岛外请化妆师过来支援。”高艳艳说。

“如今,提起湄洲女,既是妈祖文化的符号象征,也是岛民一种勤奋向上的性格底色,融入日常一言一行中。”吴国春表示,“来湄洲度假,带平安回家”正成为一种更广泛的共识。

惠安女:美丽坚韧绽芳华

上月底,院线电影《浪花朵朵》在惠安县崇武古城开机,用镜头讲述惠安小岞林场女子种植队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将荒滩变绿洲的故事,全方位展现惠安女性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敢拼会赢的“惠女精神”。

每当落日余晖温柔洒下,在惠安崇武海岸上,总有一群头戴花巾、身着宽腿裤的女子,赶海而归挑着渔获向岸边而来。

第一次看到这些女子装束的游客总会为它的奇特而惊叹。“我知道海的风往哪个方向吹,台湾海峡这边,惠安女浓艳的花巾,招摇于浩瀚的蓝,格外抢眼。细腰标配硕大的裤管,空空荡荡,风集结而来,鼓舞成型,两只黑色的海螺,在礁石上发出海啸……”国家一级作家梁平诗作《惠安女》写出了惠安女装扮的独特之处。

image.png

惠安女身着传统服饰挑着花担。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惠安女这种装束用一句顺口溜可以概括:“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封建头和民主肚,惠安女的头部总是严严实实裹着头巾,却大方地露出肚脐;上衣短小,裤管宽大,所以称节约衣和浪费裤。

惠安女的服饰,是在劳动中形成的,便于劳作是惠安女服饰的首要需求。“金黄色的斗笠可以遮阳防晒、避雨挡风,花头巾可以防沙御寒,短上衣和短袖口不易被海水打湿,宽腿裤方便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且易于风干。”惠安县小岞惠女服饰模特庄洪雅介绍。

庄洪雅告诉记者,过去,惠安地区土地贫瘠,经济收入主要仰仗渔业。捕鱼是男性工种,小男孩十三四岁上船,一直干到五六十岁,体力不济,才退出海上生活。远海捕鱼,往往一去就是数月半年,村里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和妇女。村里的一切活计,不得不完全由妇女承担。下海、抬石头、建房子、干农活,惠安女个个都是“铁肩”。

勤劳的惠安女,还创造了一种精神,叫“惠女精神”。

1958年,惠安县提出“改变惠安历史上十年九旱、光山秃岭面貌,变缺粮县为余粮县,变赤地为青山,变番薯县为米粮川”的奋斗目标,举全县之力,兴建福建省第三座大型水库乌潭水库(后命名为“惠女水库”)。1.5万多名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水库工地,其中80%以上为惠安妇女。

惠女水库于1960年8月大坝主体工程竣工,建成水库流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总库容1.2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613公顷的福建省大型水利工程,使“地瓜县”变“米粮仓”。

在兴建惠女水库的过程中,以惠安妇女为主力军的建设者,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锄头、畚箕加薯干,靠着挑战极限的惊人毅力,一锄锄、一铲铲筑起包括拦河大坝、百米大石拱渡槽、千米大隧洞、万米石堤和百余公里干渠在内的大型工程,建成这个全国唯一一座以女性为建设主体的水库工程。

《福建日报》1963年6月4日社论《惠女颂》指出:惠安妇女革命干劲所创造的奇迹是我们伟大的人民英雄气魄的最生动的体现……让这种革命精神成为全省妇女的精神、全省人民的精神!

这是首次提出“惠女精神”。此后,“惠女精神”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升华。2009年,泉州市委精辟概括“惠女精神”的内涵为:“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2021年,惠安县第十四次党代会进一步总结提出“团结奋斗、弘扬美德、胸怀梦想、奉献时代”的新时代“惠女精神”。

近年来,惠安规划建设惠女精神传承旅游基地,精心策划开展惠女文化节、“甲子华章”惠女音乐会、第二届“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惠安分会场“惠女精神的时代传承”,连续举办两届“世纪惠安女——光影·瞬间·经典”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和“世纪惠安女——丹青·华章·翰墨”画诗书联展……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活动为“惠女精神”的传承弘扬、代代相传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平台。

蟳埔女:四季簪花彰显海洋气息

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簪花围”文旅热度持续火爆,成为泉州文旅的引流热点。

走入村中,人头攒动、花海如潮。入耳而来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与口音,擦肩而去的有大裾衫、纱丽服、娘惹服、马面裙等各色服饰,头顶却纷纷簪着簇簇花朵,蔚为可观。“蟳埔女十分看重自己的头饰。”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庄群介绍,蟳埔女以花为簪,日常随意扎一两圈,逢年过节则会戴上5串到7串不同颜色的花环来庆祝,远看像个小花园。

“家住鹧鸪大海汀,阿姨少小贩渔腥。罗巾竹笠新妆好,不插闲花鬓越青。”清代乾隆年间,就有诗人如此形容蟳埔村的渔女。

蟳埔村位于泉州湾晋江下游入海口北岸,背依鹧鸪山,三面临海。“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头埔之寻尾焉,晋唐之际海滩也,宋时涸成陆地矣,元明之际始有村落。”据清嘉庆年间《西山杂志》记载,蟳埔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渔村。

庄群告诉记者,邻近该村的法石港曾是泉州重要贸易港口之一,来自阿拉伯和东南亚的商船均靠泊于此。因此有人说,这是源自宋元时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的风俗。宋时,有阿拉伯人从西域引进不少奇花异木,在蟳埔村附近建起云麓花园,还时常将鲜花赠送给蟳埔女簪戴,于是渐成风俗。现今,云麓已成为花村,蟳埔女仍习惯来此买花。

image.png

游客戴着簪花在蟳埔古厝拍照留影。 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当然,也有人以泉州高甲戏《桃花搭渡》的唱词“四月围花围,一头簪两头重”为证,认为泉州汉人早有这种风俗。无论如何,蟳埔女习俗文化被世代传承了下来。

2005年,蟳埔女服饰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蟳埔女生活习俗》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初,某杂志封面上影视演员赵丽颖头戴簪花围的造型火遍大江南北,“蟳埔女”“簪花围”的热潮在明星效应的推动下应运而生。随后,一众明星及其粉丝蜂拥而至,蟳埔女的生计方式也陡然转变。

为赵丽颖制作簪花围之前,“晴天姐姐”黄丽泳已经营簪花店十年之久。从无人问津到如今门庭若市,从无人理解到大家纷纷加入这个行业,她既是这一转变的亲历者,也是推动者。在她看来,簪花围承载的是千年渔村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和力量。

“每天清晨,她们光着脚板,披着霞光,挑着蚝仔(海蛎)担子,矫健的身姿在晨风中摆动,一路上散发出清新而带着海水咸腥的气味,似乎她们挑的不是蚝仔,而是把大海也一起挑来了……”著名散文家单复笔下的《蟳埔阿姨》映入人们脑海中。

蟳埔村村民长年累月劳作在大海和滩涂上。在过去,海里捕鱼、虾、蟹,滩涂养蛏、捉蚌蛤、挖海蛎,几乎成为蟳埔女每日劳作的功课。她们爱花、爱美、爱生活,身着便于劳作的大裾衫、阔脚裤,头上却以鲜花为簪,耳戴丁香坠,还有金头钗、玳瑁梳点缀。

“经济头脑很好料。”挑着担子行走市场间的蟳埔女常被夸赞经济头脑极佳。她们在城乡海产品市场中如鱼得水,带着一家老小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她们又找到了致富新风口。“以前大家主要从事滩涂养殖和海产品经营,现在纷纷都开起簪花围店、小吃店,做起了文旅生意。”庄群表示。

如今,蟳埔村形成了“三个90%”,即文旅从业人口90%是女性、文旅收入90%是女性创造的、服务的对象90%是女性的生动局面。“如果有机会,我想把蟳埔文化带到所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示,让发间国风成为全球时尚。”作为泉州蟳埔女文化传播大使的黄丽泳表示。为澳大利亚学生团介绍簪花技艺,与欧洲学生交流簪花文化,为巴黎奥运会设计簪花头饰,为中国奥运健儿助威……载着蟳埔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的一朵朵鲜花,正在众人的合力助推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