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闽水情长润天山,丝路共鸣绘山海。
2024年,福建省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承载着省委、省政府和4200万福建人民的殷殷重托,从闽江之畔奔赴到天山脚下,继续书写新时代的福建援疆故事、援疆工作新篇章。
这一年,福建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对口援疆工作决策部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民生援疆、产业援疆、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文化润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全面推进援疆工作。
这一年,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首次获评党中央、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持续擦亮福建援疆“金字招牌”。
这一年,福建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实现中期轮换,197名干部人才牢记嘱托,拿稳“接力棒”,跑好“接力赛”,继续当好闽昌情谊的传承者、传递者、传播者。
千里之“援”一线牵。即日起,福建省援疆微信公众号、东南网、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昌吉日报》、丝路昌吉客户端将联合推出2024年福建对口援疆工作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民生关乎民心,也关乎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
2024年,福建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队(以下简称福建援疆工作队)围绕解决涉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难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在昌吉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倾福建之所能,创昌吉之美好,让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教育援疆:点亮知识灯塔
校园里,橙白相间的教学楼美观大气,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塑胶跑道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2024年9月4日,奇台福州中学正式投用。它作为 “十四五” 期间福建省投资额最大的民生援疆项目,总投资达 1.8 亿元,成为昌吉州教育发展的新地标。
教育援疆是对口支援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2024年,福建援疆工作队秉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围绕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根本任务,精心谋划长远策略,扎实推进固本行动。他们持续打造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平台、闽昌校际互动交流学习平台、教育援疆项目资助平台,为昌吉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这一年,昌吉州高考本科上线率大幅跃升,20人进入全疆前100名,中考综合成绩全疆第三,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凝聚着福建援疆教师的无数心血与汗水。
——11 个昌吉州级福建援疆名师工作室相继成立;“青蓝工程” 567 对师徒结对携手共进;297 场次的讲座轮番上演;福建专家111 人次跨越千山万水赴昌吉讲学;培训教师达 1.4 万余人次。
——积极协调福建省福州第八中学与昌吉州第四中学签约合作办学,揭牌成立福州八中昌吉分校,实现“管理团队+中层干部+骨干名师”全链条组合帮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在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方面,新建城区幼儿园5所、中学1所、小学2所,有效增加了城区学位供给;“泉昌情” 圆梦助学基金、木垒奖教促进基金持续发力,积极争取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支持,为昌吉州各级学校捐资捐物价值约 400 万元。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推动了昌吉州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大步迈进。
——职业教育领域亦是成果丰硕。福建省 21 所职业院校与昌吉州 7 所职业院校强强联合,组建了闽昌职业教育联盟,成功举办第一届昌吉州中等职业教育研学活动;16 个援疆小组团共 54 名柔性引进人才奔赴昌吉,他们深入校园,开展培训讲座、现场示范、联合教研等活动 110 余场次,将先进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当地师生。在世界职业技能院校技能大赛中,昌吉州职业院校勇夺 1 金、1 银、6 铜的优异成绩,彰显了福建职业教育援疆的显著成效。
如今,在福建省的全力帮扶下,昌吉州各族群众身边的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多。
医疗援疆:守护健康防线
“没想到手术一做完,我的眼睛就能正常睁开了,效果太好了。”奇台县73岁的马大爷因上眼睑无力,只能通过皱额、抬眉、仰头才能微微睁开眼睛,2024年3月,通过福建援疆医生庄国健的手术治疗后,马大爷的眼睛恢复了正常,对于援疆医生的精湛技术,马大爷既惊喜又感激。
像马大爷这样的故事,在 2024 年的昌吉州医疗援疆工作中不胜枚举。福建援疆工作队始终立足昌吉州的医疗需求和福建的医疗优势,不断深化 “组团式” 医疗援疆内涵,积极探索创新医疗援疆模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全力以赴助力昌吉州医疗卫生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在筑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福建援疆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昌吉州第二人民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紧密携手,成为重点协作医院,这使得昌吉州在肝胆疾病的诊疗方面获得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专家资源。昌吉州人民医院成功签约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麻醉学科协作联盟成员单位,麻醉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一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新改扩建,先进的巡回医疗车、医学检查检验设备配备到位,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和覆盖,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因地制宜,将 “三明医改” 经验引入昌吉州,并协调推动昌吉州加入三明药品耗材采购联盟(全国),使其成为新疆首个加入该联盟的地州。数字医疗援疆项目的实施,更是带来了就医的全新体验。全州实现了远程医疗协同、一部手机全流程就医、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等应用全覆盖,患者就医更加便捷高效,医疗资源利用更加合理优化。
在重点特色专科建设方面,精心策划实施了 8 批 36 人次的 “小组团” 专科帮扶行动,以 “一院一特色” 为目标,精准发力。先后引进 30 余批次近 380 人开展短期柔性帮扶;成功推动建立了 7 个新科室,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 234 项。其中,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建成了全疆首个县级医院肿瘤放疗中心,填补了当地在肿瘤放疗领域的空白。
医疗卫生人才梯队培育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闽昌 “天山论健”、闽昌康复医学论坛、“丝路同源・山海交响” 巡回义诊等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昌吉州人民医院成为福建医科大学教学医院,联合开展同等学力硕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首期班87人参加。援疆医生积极开展跨院 “一对多” 带徒活动,全州共建立 73 对师徒关系,累计带徒 124 名,为昌吉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福建援疆工作队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将优质的医疗资源、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和服务送到了昌吉州各族群众身边。
惠民实事:绘就幸福底色
银龄生活,“乐活”养老。2024年11月,木垒县老年活动中心正式完工并向居民开放。
这座由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和南平分指挥部援建的老年活动中心,犹如一个为老年人打造的集康养、健身、娱乐和文化学习于一体的“综合性乐园”,规划有健身中心、活动中心、中医理疗室、琴棋书画学习室、文艺节目排练厅和老年人助餐点等,丰富着当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024这一年,福建援疆工作队始终坚守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初心,坚持将援疆资金的 80% 以上投入民生领域。他们从解决昌吉州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精心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涵盖保障改善民生、改变城镇面貌、促进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这些民生工程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福建与昌吉州的深厚情谊,如同一缕缕阳光,温暖着各族群众的心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汇聚民力。在福建援疆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一项项援疆惠民工程的陆续建成投用,极大改善了昌吉州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教育的蓬勃发展到医疗的显著提升,再到惠民实事的温暖人心,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福建援疆工作的民生硕果,在增加昌吉州各族群众幸福感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闽昌两地的深厚情谊,福建援疆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记者 左晓雨 陈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