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除夕丨灵蛇舞动迎新岁, 金龙腾飞送旧年
www.fjsen.com 2025-01-28 16:43:09 于丹 来源:东南网


导语:今天是2025年1月28日,也是甲辰龙年的腊月二十九,除夕夜。除夕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希望与重生。不仅是时间的节点,更是千百年来民族情怀的凝聚与传承。在这样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在等候乙巳蛇年到来之际,让我们聊聊除夕年俗。

团圆饭桌话团圆

年夜饭是岁月的温情与团圆的象征。每当除夕的夜幕降临,万家灯火点亮,最为家喻户晓的一项年俗便是年夜饭。这顿饭不仅是家庭聚餐,更是承载着浓厚情感的盛宴,象征着团圆、团结与美好的希望。无论身在何方,年夜饭都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亲情的窗户,让人们在这个特别的时节,重新感受家的温暖。

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象征着家人团聚,是无数游子归家的重要时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无论是千里之外的异乡,还是忙碌工作的都市,人们都尽量赶回家中,与亲人欢聚一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不同的故事在年夜饭的桌边交汇,欢声笑语、温馨祝福让每个人的心灵都得到了滋养。

年夜饭上的菜肴各具特色、五花八门,寓意更是丰富多彩。传统上,年夜饭通常会准备鱼,这不仅是“鱼”和“余”同音,寓意着每年都有剩余与富裕,还有着对未来生活富足的寄托。而饺子则是另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夜饭主食,饺子的形状像元宝,象征着招财进宝,寓意着新年中的好运到来。不同地区的人们,对于年夜饭的菜肴有着不同的讲究,但无论何种食物,都饱含着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在一些地方,年夜饭会将“年糕”作为主食或者甜品,寓意着“年年高升”,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事业和生活都能够蒸蒸日上。每一道菜的背后都藏着家庭的故事与传承的智慧。

在年夜饭的餐桌旁,沟通与交流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这顿饭中,家人可以分享过去一年的经历、挑战与收获,赞美彼此的努力与付出。长辈们会为晚辈们寄予厚望,传授生活经验,促使家族的智慧在一代代人之间流传。与此同时,年轻一代也可以向父母、祖辈们倾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变化。这样的互动,不仅加深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为家庭增添了新的活力。每一道菜的分享、每一句祝福的话语都如同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家人的心灵紧紧相连。年夜饭更是点燃了希望的火焰,给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更坚定的信念与勇气。

在这个拥有着千年传统的夜晚,年夜饭不仅仅是一顿饭,它承载着每一个家庭的历史与情感,在团圆的氛围中,向每一个人传递着团结一心、共度时光的美好愿景。无论未来怎样变迁,这种传统与习俗永远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在这一顿饱含着厚重情感与希望的年夜饭中,所有的酒杯都举向未来的美好,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在新的一年中,平安康乐,团圆美满。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放鞭炮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项习俗,它不仅是辞旧迎新的重要仪式,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祝福。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年货,然而,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那声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它如同幸福的钟声,昭示着新年的到来。

放鞭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为了驱邪避祟。人们相信,鞭炮的响声能够吓跑邪灵和不好的运气,保佑家庭在新的一年中平安顺遂。春节的前夜,人们在庭院中点燃蜡烛,把鞭炮挂在门口,寓意着辞旧迎新,迎接好运。这种传统意象,传承至今,已经成为了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除夕那夜,随着钟声的敲响,家家户户的鞭炮齐鸣,映照着夜空的烟花与红色的火花,犹如流星划过天际,将人们的心都点燃了。这一刻,不仅是新旧交替的时刻,更是家庭团圆的象征。放鞭炮的瞬间,孩子们欢呼雀跃,年轻人兴奋不已,而长辈则是望着这热闹的场景,露出满意的笑容。每声鞭炮都承载着家人对旧年的告别与对新年的期盼,显得无比温馨。

放鞭炮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鞭炮的种类和放炮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更环保、更安全的放炮方式,既能保持了传统习俗的欢乐氛围,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与此同时,各地的放炮方式也融入地方风俗,成为节日的一部分。南方一些地区的新春舞龙舞狮活动,往往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热闹非凡。而在一些地方,则会组织盛大的焰火晚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呈现出璀璨绚丽的视觉盛宴。

春联的历史

贴春联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福。这项古老的民俗,象征着辞旧迎新和对来年的美好期待,成为了每个家庭在新年到来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联通常由一对对联和一副横联组成,内容多为吉祥的词句,书写者通常是书法爱好者或专业书法家。人们在春联中寄托着自己的祝福与期盼,常见的内容有“恭贺新禧”、“万事如意”、“岁岁平安”等,这些句子既简短明了,又富含深意。春联的颜色多为红色,寓意着吉祥、幸福与喜庆,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驱邪避祟,带来好运。

贴春联的历史悠久,“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夜题写在桃符上的诗句,也是我国的第一对春联。那时的春联称为“桃符”,一般用桃木制作,意在驱赶邪鬼,保护家人。在宋代,春联逐渐演变为用纸书写的对联,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进入明清时期,春联已经成为了春节习俗的重要环节,很多家庭在除夕前夕便开始准备,选择合适的对联进行贴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春节文化。

在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开始清扫屋子,为贴春联做准备。在贴春联的过程中,全家人齐心协力,气氛热闹而欢快。贴联的方式也颇具讲究,传统上,春联的贴法是将竖联贴在门框的两边,而横联则贴在门上方,整体布局讲究对称和谐美观。许多家庭还会选择在春联的旁边贴上福字,在门上倒贴的方式则象征着“福到了”。

在这辞旧迎新的除夕之际,愿每个人都能在温馨的团圆中,带着一年的收获与感悟,告别过去的甲辰龙年。我们共同回望甲辰龙年,愿脉动的时光洗去烦恼与不快,让亲情、友情与爱情在岁月的积淀中更加珍贵。愿大家在新的岁月里,心怀梦想,勇往直前,迎接更加美满的未来!

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万事如意,健康快乐,财源滚滚,家庭幸福,心想事成!让我们以满满的信心与期待,迈进崭新的旅程,留下美好的回忆,迎接不一样的精彩!新年快乐!

责任编辑:黄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