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立”“破”并举 勇闯新路——解读福建新质生产力的“民营力量”(上)

2025-02-05 08:02:57 作者:方金春 林蔚 林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方金春 林蔚 林霞)

编者按:深入企业一线,对话民营企业家,深刻感受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民营力量”,这是观察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立”与“破”、“稳”与“进”、“一域”与“全局”,这三组关系对立又统一,体现辩证的思维,蕴含发展的逻辑,从中,我们看到信心和底气,读懂优势和未来。

立,需担当;破,见魄力。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本蓝色封皮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让他记忆犹新。回望来路,改革破题,“不知道,就去摸索,试点先行,摸着石头过河”。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勇立时代潮头,新福建如何写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如何先立后破,根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点”?如何守正创新,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脉络的“线”?如何共开新局,协同发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面”?洞察时与势,统筹立与破,福建一次次辩证思考、一回回大胆探索,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2023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全面部署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2024年,福建14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福耀汽车玻璃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首位,安踏体育入选全球最具价值运动服饰品牌,九牧王礼服“逐梦”巴黎奥运,越来越多的福建民营企业技术出新、产品出圈、市场出海。

立心·立业

时间的刻度里,蕴藏着拔节生长的力量。

1985年12月11日的《福建日报》上,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福建山海经初识——闽江口速写之二》一文中感慨道,看到当地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设备进行花岗石建材加工,“我很兴奋,逢人便说这真是点石成金”。

光阴荏苒,当年费孝通先生畅想的“点石成金”,已经魔术般堆起一座座“金山”——在南安,石材业已崛起千亿产业集群。不仅如此,当年人们担忧的“设备靠引进、外商吃大头”问题,也迎刃而解:2022年,全球首台线锯设备在南安水头镇诞生。2024年,与美国、沙特、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签订的线锯设备合同成交额超过2000万元。

曾几何时,面对科技与产业加速迭代,根植于实体经济的广大福建民营企业也曾有过惶惑:传统产业要被时代抛弃了吗?

“传统行业不是低端行业,要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2024年1月2日,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创新发展“晋江经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对传统产业升级之路信心满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与安踏集团一样,许许多多福建民营企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心无旁骛做好主业。“赤脚上岸”的闽商一直在竞争最为激烈、附加值又很低的传统产业领域摸爬滚打,却把一条拉链、一双鞋、一张纸等“向新”做成领先全球的极致高新技术产品、“向广”做成一个个深植八闽大地的坚实产业集群。

一组数据,印证安踏集团的创新之路:近十年累计投入超60亿元用于自主创新研发,其中,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9亿元,同比增长35.7%。截至2024年6月,安踏集团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655件,在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中排名第一。

一条AI算法生产线,反映特步集团的“智改数转”:在今天的特步智能工厂,全行业首创的AI算法单线全品模式把几十条生产线都接入同一个“大脑”,铺布、裁剪、配料、车缝、整烫、包装等所有服装生产工序实现100%数字化,整体生产效率提升近20%。

安踏、特步所在的现代纺织服装业集群,是福建民营企业最早发展起来、最为集中的一个产业,也是福建万亿级支柱产业里曾经最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今天,福建现代纺织服装产业早已成为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这充分证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不但不会落伍,反而是一片充满想象空间的希望蓝海,是一条前行有光的火热赛道。

如果说,传统产业的根深叶茂,带来良好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存量”;那么,数十年坚守实业的踏实创新,无疑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大“增量”。先立后破,一代代福建民营企业家脚踏实地、“立心”奋斗于实体经济,稳稳立起了一个个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福建民营经济这片“广袤森林”也更加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根深叶茂,主根要扎稳,这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体现。”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他听完丁世忠等企业代表发言后强调,“如果企业成立没几年就倒了,那么我们发展现代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也就没有持久性。”

破题·破局

破题,成为摆在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前的第一道坎。

被誉为“创新理论之父”的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采用新的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来源,实现新的生产组织。

在“破”与“立”的辩证法里,从高质量发展破题,成为福建民营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勇敢抉择。

2002年,长乐人陈钦忠决定从长乐传统的钢铁行业转向新兴的光学材料行业时,面临着“三个没有”的困境:没有技术、没有设备、没有原料。彼时,一位福清的企业家朋友因生产急需,千里迢迢从美国“人肉”背回PVD镀膜材料的故事,深深触动了陈钦忠:“外国企业能生产,中国企业怎么就不能?”“三个没有”的困境没有吓退陈钦忠,只有一条路——“干!”没有技术——先立后破,有意识去承接日韩光学材料企业向中国大陆的产能转移,掌握普遍应用的技术先入行;没有设备——从“0”到“1”,自己画图纸然后找工厂加工;没有原料——组织技术班子进行攻关,解决光学原料粉末物理提纯等问题。

从钢铁行业转向光学材料行业,后来研发生产溅射靶材,每一次向产业链高端环节攀升,陈钦忠都曾遭遇过国外同行“中国人也能做这种高端产品吗”的质疑。“后来,我们以提供全系列靶材的良好市场竞争力,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陈钦忠笑道。在质疑中一路成长的阿石创,其自主研发生产的钼靶材在2023年全球市场占有率28.6%,排名第一。

破题者,亦是破局者。福建民营企业对行业领域的专注深耕、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把握、对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

福建汉特云智能公司也是这么一位破题者和破局者。位于福州仓山区智能产业园的汉特云很低调,与人们印象中火到外网的“网红体质”企业大相径庭。2022年,该公司研发的“笨小宝”从众多机器人中脱颖而出,成功“应聘上岗”北京冬奥场馆,还因为加拿大运动员的一段互动视频风靡全球,成功为“中国智造”作了代言。

“把汽车的无人驾驶技术运用到‘最后100米’上,是我们研发智能机器人的初衷。”汉特云总经理邹慧云认为“网红”流量的密钥是“破题”早。“本世纪初,我们的核心团队就深耕汽车行业,从燃油汽车到汽车电子产品,继而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

对企业技术优势和产业发展走向的把握,让汉特云高层对无人驾驶汽车到智能机器人的赛道转换很有信心。目前,汉特云正深耕园区智能机器人和社区智能机器人两个赛道,并且整合福建区域的上下游企业,打造起一条完整的“福建智造”机器人产业链。

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福建民营企业基于对产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研发新的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瑞芯微和中科光芯设计研发的芯片获得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高荣誉“中国芯”,第三代CTP麒麟电池相继发布,汽车玻璃关键成型工艺、玻璃天线等技术全国领先……破题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创新之路。

新局·新程

立住产业、破题高质量发展之后,再向前行就是全新的局面。发挥后发优势,恰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立之道”。

前些日子,晋江三伍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林在自己的个人公众号上写道:“三伍微在2024年有很多的收获,技术在进步,产品在落地,销售业绩和利润都有显著的增长。”

时间回到2018年,彼时的钟林满怀创业热情,却不知带着团队何去何从。“我们创业的时候,射频芯片行业并不火热,很难拿到融资。”这时,晋江市政府找到了钟林,愿意为他们的创业项目投下1000万元的“安芯”基金,这才有了今天全国射频芯片领域前三的三伍微电子。而事实上,晋江市政府早在2016年就注意到全球产业链调整机遇,投入上百亿元布局集成电路产业。

经济学理论上的后发优势,指的是后起国家在推动工业化方面,与其经济相对落后性共生的特殊有利条件。曾经先进制造等领域积淀较少的劣势,现在却可以用规划的思维“一张蓝图绘到底”,打破旧有的产业布局,“立”起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力的创新生态体,开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新征程。

福建省致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炳地还有一个身份——同济大学医学院老师。“我属于兼职创业。”他笑称。2018年,陈炳地所在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创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该检测技术仅需4毫升血液,即可对100余种已知癌种和白血病进行指标评估。同年,陈炳地经由福建老乡牵线搭桥成立福建省致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地方对产业转型的强烈诉求,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坦言,“我们还作为同济大学代表项目参加了‘6·18’海创会。”目前,致慧医疗科技已进入从样品到产品,再到产业的高速发展新阶段。

据统计,2023年,福建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1171.7亿元,其中近五成由民营企业投入。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年均增长近30%,其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民营企业牵头设立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7家,占比达85.9%。

沉疴尽去,万山皆春。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破”除旧有发展思路,“立”起焕然一新局面,福建民营企业在实践中生动演绎出的新质生产力辩证法,正在有力推动民营经济新质生产力形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