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7日在南安市召开的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现场会,是我省开春首个现场会。继2023年率先发布全国第一份县域重点产业链白皮书后,我省连续两年开春都以现场会形式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新的一年,如何巩固传统产业优势、激活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耦合优势,如何进一步发挥要素保障和区域合作的协同优势……这些都成为此次现场会热烈讨论的议题。
春启新程,奋勇争先。从现场会的交流发言与实地考察中,我们读懂福建县域重点产业链“无中生有”“点石成金”“1+1>2”的“励志故事”。
绽放
“无中生有”的比较优势
现场会的举办地南安,不产石头,却通过构建“买全球、卖全球”的石材供应链,形成比较优势,“无中生有”出产值超千亿元的石材陶瓷产业链。
南安石材业的故事,恰是我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励志故事”序篇的典型代表。晋江的鞋服、福清的石化、蕉城的锂电新能源、湖里的集成电路……放眼全省,各县域近年来更加注重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无中生有”的产业特色与优势鲜明,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比较优势。
县域重点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又共同形成福建在全国大局中的比较优势。
2024年,全省县域上榜赛迪百强榜单11个,位列全国第七。晋江、鼓楼、思明、湖里、南安、福清、惠安等千亿县(市、区)发展势头迅猛。全省梳理确定县域重点产业链164条,其中,确定1~2条重点产业链的县域63个,确定3~4条的县域20个。
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在当天的发言中指出,福建在县域工业优势数据和县域冠军产业两个方面同样表现亮眼。一方面,去年福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全省列入统计的452种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面为56.6%。另一方面,福建的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等万亿级产业优势显著,蕉城区锂电池、福安市不锈钢、龙文区钟表配件、光泽县白羽肉鸡、福清市高档汽车玻璃等影响力持续提升。
福建县域经济正加快向“发展高地”转变,“四链”融合正当其时。与会者纷纷表示,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为突破口,有利于加快壮大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从而构建起“链”接全省、辐射全国的福建特色重点县域产业链。
激活
“点石成金”的耦合优势
一根细线,其利可镂石材;一块荒石,其价可值千金。在现场会的实地考察环节,与会者来到南安市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南安家居建材数字化展销中心等地,亲眼见证了“点石成金”的发生。
原来,近年来南安市通过引进成立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上海大学南安研究院、南安华大石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研发转化了“石材金刚线切割技术”成果,生产出的金刚线锯不仅利可切石,也显著提升了石材产业的绿色化和利用率。不仅如此,对产业链下游的石材加工技艺的美学赋能,也让一块块荒石变身精美绝伦的九色鹿、仙女飞天等石材漆画,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块粗粝的石头,经由创新技术变为精美的艺术品,过程好比你读了一篇励志的爽文。”一名南安家居建材数字化展销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不仅在石材产业,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的耦合,正在激活众多县域产业链的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与华熙生物跨界合作,生产有美白抗皱功效的玻尿酸花洒;致力成为火星居住卫浴设施开发者,研发九牧火星生态舱;拓展航天科技与智能卫浴应用场景,开发航天器、空间站卫浴设备……医美花洒、火星马桶、AI卫浴,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在现场发言环节展示了许多科技创新梦想照进产业现实的应用场景。他表示,九牧作为南安水暖卫浴产业链的“链主”,颠覆创新、自主创新、跨界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发言时同样强调做大做强创新链之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对广大家居企业而言,面临着智能体的鸿沟:一边是智能体开发者群体的不足及对现场应用场景理解的不足,一边是家居企业软硬件人员的固有思维和AI能力的缺失。谁先跨越鸿沟,谁就会在未来占据有利位置!”他说。
共振
“1+1>2”的协同优势
“四链”融合中,产业链是核心、是关键目标,创新链是动力、是源头活水,资金链和人才链是关键要素、是重要保障,其融合是科技创新、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方面相协同的具体体现。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县域产业链进入以链取胜的新阶段。”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在现场会上提出,“要充分发挥金融连接千行百业的作用,积极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服务,为县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兴业力量。”
过去一年间,我省举办县域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产融对接活动100多场,对接融资超450亿元。省人行创设“闽科易融”“科票通”政策性工具,支持银行向县域重点产业链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67亿元,惠及企业1313家。兴业银行对县域重点产业授信金额2445亿元,“十四五”以来实现了翻番。
和金融一样,人才也是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的重要资源。资源要往哪里倾斜?向我省已明确的16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倾斜。2024年,全省有16个县域25人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有15个县域引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氟化工等第五批产业领军团队18个;省科技特派团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行动围绕24条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布“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单;武平县引进行业专家,建成全国首个县级“新显产业大脑”……
在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提供的坚实要素保障基础上,全省县域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越来越多地方尝到了“融”的甜头,也更加注重发挥“1+1>2”的区域协同优势。
三明市与晋江市聚焦两地企业产业链合作需求,推动73家纺织鞋服、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链企业开展对接;
安溪县与德化县联合举办“国潮泉州·安溪德化茶瓷产业融合”活动,共同打响“好茶配好器”区域产业品牌;
平和县与龙海区举办山海协作产业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项目25个……
放眼八闽,县域间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正进一步深化,“四链”融合县域重点产业链的布局地图在山海间被一一点亮,焕发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