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2月8日报道(本网特约记者 刘志雄)
藏香,源自古老的象雄文明,被誉为“藏域三宝”之一,是一种传统的高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福建援藏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正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举办藏香培训班
2022年7月份进藏以来,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敏锐地洞察到藏香产业在昌都的巨大潜力。然而,产品质量不一、品牌力不足、市场拓展受限等问题,阻碍着其发展步伐。
为了打破藏香产业发展的瓶颈,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工作队积极行动,精心策划并于2024年10月成功举办了藏香产业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整合了福建在职业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资源,邀请了福建商学院、西藏大学教师团队携手永春香企、国家香检中心的专家,为学员们系统传授电商平台入驻、香产品国家标准解析、藏香文创等课程。同时,培训班还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理念,帮助学员们树立品牌意识,掌握市场推广和销售技巧,为藏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培训现场
藏香工艺者卓玛兴奋地表示:“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了解了外面的市场需求。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我们的藏香一定能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以后我想成立自己的藏香合作社,带领村里的姐妹们一起致富,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牵手永春香都
与昌都相隔几千里之外的福建省永春县,是“中国香都”,是中国香料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香文化的融会之地。其下辖的达埔镇共有制香企业近300多家,年产值达数百亿元,产业规模日益壮大。2021年,永春香以自身独特的制香技艺被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2018年3月在永春县落地的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更是全国唯一建成的国家级香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针对昌都藏香产业存在的问题,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深入调研,发现昌都藏香与福建永春香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的产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于是,工作队牵线搭桥,促成昌都藏香与永春香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藏香产业的转型升级。
图为昌都藏香从业人员赴闽研修
此外,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还充分发挥“小组团”援藏效能,成立了藏香工作专班,深入西藏昌都、福建永春等地开展调研,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通过技术和文化交流合作,共同研发文创产品,有效提升了昌都藏香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助力转型升级
为了推动昌都藏香产业高质量发展,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立足昌都产业基础,明确了“五个一”藏香援藏工作目标,即形成一个生产基地、创建一个展示中心、打造一个知名品牌 、带动一个特色产业、实现一个致富群体。
在“五个一”目标的引领下,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着力推动昌都市洛隆县藏香生产基地和闽昌新藏香文创工坊的建设。同时,指导成立了福昌香业公司和“藏香阁”体验馆,成功打造了永春香与藏香融合的“福康巴”新藏香产品,形成展示和销售新藏香产品及文创产品的窗口,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传统藏香与福康巴新藏香产品
2024年3月,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促成下,国家香检中心昌都业务中心也正式落地昌都,为藏香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检测、科研提供了“家门口”的便捷服务,标志着昌都市藏香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为进一步促进昌都藏香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将继续强化协调指导,加大资金支持,在原材料采购、基地标准化建设、品牌推广、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各关键环节全面发力,以产业援藏激活昌都发展动力,实现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推动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昌都市委副秘书长、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综合组组长李文新表示。
在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持续推动下,昌都地区的藏香产业正逐渐朝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参与藏香产业,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藏香产业已成为昌都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