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福建智造,为亚冬会再添“一把火”

2025-02-09 08:42:08 作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2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

雪沫飞扬的U型池畔,21岁的李方慧用身体写就诗行,为中国军团赢下亚冬会首金;在“人与时间赛跑”的速度滑冰中,“双子星”宁忠岩和高亭宇双双夺冠;在“人与人赛跑”的短道速滑上,林孝埈风驰电掣……亚冬会首日,中国代表团共收获8枚金牌,其中6枚金牌背后都有福建智造的身影。

身着安踏比赛服的运动员,一次次征服赛场。体育成绩的突破,虽然主要是靠运动员的努力和发挥,但是好的装备却能让他们如虎添翼。现代体育,不单是运动员能力的比拼,也是国家科技实力、制造能力的比拼。

在哈尔滨亚冬会上,安踏为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单板滑雪大跳台及坡面障碍技巧、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等7支中国国家队提供比赛训练装备,是支持中国国家队最多的体育品牌。

其中,为保证运动员在雪上项目中完成各类高难度空中动作,安踏采用PROTECTION防护科技,实现了卓越防风、防水、透湿功能,有效降低运动员在潮湿环境中的湿冷感,助力运动员专注比赛、尽情飞跃。

在3年前的北京冬奥会上,诠释了“18岁的天空”的小苏神——苏翊鸣正是穿着这套装备,先后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和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两大项目中完成了堪称完美的技术动作,分别摘得这两个项目的银牌和金牌。

同样是在3年前,中国队的第一枚北京冬奥会金牌来自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四人不负众望,他们穿着安踏打造的短道速滑比赛服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开门红”。

时隔3年的哈尔滨亚冬会,同样的短道速滑比赛服。林孝埈穿着安踏的比赛服再次实现“破风”,夺得男子500米金牌。短道速滑是一项决胜于瞬间的运动,不仅考验运动员自身,同时也考验运动装备品牌的科技实力。

一件短道速滑比赛服重量不过几百克,但它的研发,却要涉及纺织科学、服装设计、摩擦学、热物理学、生物力学、体育科学等6个学科知识。

据安踏方面介绍,整套服装被称为“冰上鲨鱼皮”,轻薄和透气水平达到世界顶尖,曾获得ISPO全球设计大奖。该装备采用全球领先的空气湍流控制减阻和边界滑移减阻技术,相比普通滑冰服,减阻力提升5%~10%。

由于短道速滑速度极快,而运动员之间距离往往只有几厘米,危险的冰刀近在咫尺,所以运动员的比赛服、护颈、手套都要有防切割功能。安踏为短道速滑队打造的是360度防切割比赛服,强度是钢丝的15倍,任冰刀怎么划都划不破。

在哈尔滨亚冬会上,福建“黑科技”的加持连领奖服都不放过。据了解,本次安踏为中国体育代表团量身定制的领奖服,延续了“风暴甲”的基因,搭载安踏与东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安踏膜”,具备抵御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侵袭的防水性能和极佳的透湿性。

长期以来,高端冲锋衣市场的核心面料科技一直被国际品牌垄断,“安踏膜”的问世,打破了国外品牌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和价格壁垒,也改变了高端冲锋衣的市场格局。

据安踏方面介绍,“安踏膜”是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这种材料由无数根纳米纤维堆积而成,内含许多纳米气孔。这些纳米气孔仅为头发丝的千分之一,比正常水滴小千倍,比水蒸气大百倍,既可以避免水珠进入,又能让水汽透过孔隙排出。

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数据表明,17000毫米高的水柱压在“安踏膜”上,24小时内从面料渗入的水不超过3滴。这意味着,在大暴雨环境下待上一整天,穿着者的皮肤最多接触3滴雨。

业内人士认为,“安踏膜”的迭代升级,有望稳固安踏在国产冲锋衣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引领行业创新升级,为中国品牌在全球户外装备市场占据更高份额提供支撑。

不仅仅是安踏,作为哈尔滨亚冬会的官方合作伙伴,361°同样展现了福建智造在跨领域联合研发能力上的突破。

本届亚冬会,361°联合北京服装学院共同打造官方运动服饰,设计对象涵盖火炬手、护跑手、志愿者、技术官员和安保人员等。在设计理念上,361°确定“冰雪传奇”与“向阳而生”两大主题,并在服饰中采用石墨烯锁温技术,能够起到高效蓄热保暖作用,而立体护颈结构、双向防水拉链等人性化设计则进一步提升了穿着体验。

这也是361°首次与亚冬会结缘。该公司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郑业欣表示,361°将全力以赴传递品牌文化,激发公众对冰雪运动的热爱,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

借着亚冬会的风潮,来自福建的运动品牌在实现一次次科技突围后,正不断走向世界赛场。对福建运动品牌而言,每一次大型运动会都不是一次性的流量战场,而是长期主义的投入和坚持,是正向的价值循环和复利效应。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