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新春走基层 | 移动菇房春意浓
www.fjsen.com 2025-02-09 08:47:46 来源:东南网

工人在移动智慧菇房里采收秀珍菇。

东南网2月9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通讯员 刘钦赐 郑文典 文/图)春节刚过,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横跨村口的高速公路高架桥下,一间间类似集装箱的房子整齐排列,这便是“移动智慧菇房”,菇农何国文正和几名工人采摘一簇簇鲜嫩的秀珍菇。

漳州食用菌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其蘑菇产量、加工量与出口量长期居于全国首位,素有“中国蘑菇之乡”的美誉。天宝镇作为食用菌主产区之一,此前以生产杏鲍菇为主。近年来,杏鲍菇市场价格陷入低谷,于是,当地食用菌企业与菇农在漳州市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不断研发新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移动智慧菇房便是其中一项成果。

菇房每间24平方米,采用智慧控温、控湿、控光、控气系统,菇农可以通过移动智慧菇房外的显示屏及温湿度感应器进行监控与操作,产量较传统菇房大幅增长。

芗城区组织田寮、过塘等7个村跨村联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统一规划设置移动智慧菇房,并以每个菇房每年6000元的租金,租给专业的食用菌企业云佳安公司。

“传统的食用菌种植多在简易的草棚和大棚里进行,让蘑菇按季节规律自然生长。这种生产方式不仅产量受限,抗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弱。”云佳安食用菌企业总经理洪海碧介绍,公司统一租下移动智慧菇房后,免费提供给菇农使用,以订单形式向菇农提供生理成熟的菌包,免费提供技术培训与全程服务。收成后,公司以每斤6元的保底价统一回购,“当然,如果市场价高于回购价,菇农也可自行出售”。

何国文来自漳浦,从小就目睹父亲在冬夜三四点打着手电筒进大棚采菇,是名副其实的“菇二代”。去年3月,他离开漳浦老家,承包了8间移动智慧菇房,从云佳安公司低价购入优质菌包,并在企业技术团队的指导下开启种植。

“我和工人合作每天能采收一间菇房的1400多个菌包,一个菌包平均出菇5到6两,每次可采收700多斤,而且菌包还能循环出菇。”何国文说,秀珍菇肉片厚、菌齿圆润,味道鲜美,市场销路很好。

天宝镇党委书记姚丽津说,近年来,天宝镇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日产杏鲍菇24万袋、秀珍菇8万袋,占全市同行业产能的20%以上,年产值4.6亿元。

责任编辑:黄丽红